主父偃提出"推恩令",想瓦解諸侯國實力,最終落得滿門抄斬的下場

主父偃提出"推恩令",瓦解諸侯國實力,最終落得滿門抄斬:不滿

主父偃家境貧寒﹐幼年學長短縱橫之術,開始學《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在齊受到儒生的排斥,就會北遊燕、趙、中山等諸侯王國,不過都沒有受到禮遇。在主父偃所處的時期,像他這般沒有背景的年輕人,很難有出息的那天,畢竟"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主父偃提出

幸好,他遇到了漢武帝。漢武帝不問出身,唯才是舉的做法,為主父偃打開了"機遇"之門。匈奴一直是漢朝的禍患,當時又還沒有徹底打垮匈奴,於是主父偃就向漢武帝進言,建議在北方朔方築城,作為抵禦匈奴的前線根據地,而且還可以存放糧草兵馬,方便戰時調動,節約時間。

主父偃提出

漢武帝一聽,立即命蘇武的父親率領十萬人前去興建朔方郡,朔方郡的建立果然狠狠地打擊了匈奴的氣焰,逐漸的開始備戰匈奴。漢武帝見到徐樂、嚴安、主父偃三人的策論時,頓時眼前一亮,他將三人招來,對他們說:"公皆安在?何相見之晚也!"

主父偃提出

主父偃為了在漢武帝面前展現自己的價值,他出了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今諸侯子弟或十數,而適嗣代立,餘雖骨肉,無尺地之封,則仁孝之道不宣。到漢武帝登基後,隨著中央政權各方面實力的增強,這個問題被再次提上了日程。畢竟,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權力,可以算得上是政治大一統的先決條件。

主父偃提出

不得不說,主父偃這手陽謀,真的很高明,因為這,他還擔任上了漢武帝內朝的顧問,時常幫助漢武帝提建議。當時,他的門客多達千人,朝堂中畏懼他給其送禮的人往來不絕,主父偃"賂遺累千金"。有人便勸告主父偃:收斂點,你太橫行無忌了,會出事的!

主父偃卻說:苦日子我過夠了,所以現在我要盡情的享受生活。如果人的一生不能過上榮華富貴的日子,享受鐘鳴鼎食的待遇,那還不如受五鼎烹刑算了!

主父偃提出

假如說,沉迷享樂是主父偃走向滅亡的開始,尤其是推恩令的出現,極大地傷害了諸侯王的勢力,大部分把地方豪強和諸侯王都給得罪了。馬上趙王派人上書,說明主父偃收受諸侯財物,漢武帝的本意不是殺人,偏偏很巧,丞相公孫弘發言了,他說主父偃在權利方面沒有邊線。

假如不殺難以解決心頭之恨,不殺不足以謝天下。最終他迫於壓力,漢武帝下令殺害主父偃,並滅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