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哉,妙哉,原來「推恩令」的內容和實施方法是這樣的!

推恩令:“願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願,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

妙哉,妙哉,原來“推恩令”的內容和實施方法是這樣的!

這就是由一介布衣主父偃提出來的,用以給漢武帝反制當時制度下分封制。主父偃,臨淄人,自幼出身貧寒,早年學長短縱橫之術,後學《易》《春秋》等百家之言。在齊國受到儒家的排擠,於是北上到燕、趙等地的諸侯國,但均未受國王的到禮遇。而後主父偃在沒有被重用的情況下西進抵達長安。直接上書漢武帝,當天就被惜才的漢武帝召見,與徐樂、嚴安同時拜為郎中,不久又遷為謁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升遷四次﹐得到武帝的破格重用。

妙哉,妙哉,原來“推恩令”的內容和實施方法是這樣的!

當漢景帝頒佈“令諸侯王不得復治國,天子為置吏”的命令後,到了漢武帝時期,各個諸侯國的王公貴族都來長安給漢武帝訴苦。而當時的主父偃知道漢武帝左右為難的時候,便想出這麼一招用來再次削弱諸侯王。

妙哉,妙哉,原來“推恩令”的內容和實施方法是這樣的!

他告訴漢武帝,當務之急仍是繼續削弱各諸侯國的勢力範圍,如果發生正面的衝突,那麼將重蹈當年的七國之亂。所以他給漢武帝出主意說,一個封地的王位一般情況下,就只是封地的國王的大兒子繼承王位,其他的兒子均沒有任何實際的權利,從此以後就慢慢的沒落了。如果說中央能下命令,讓諸侯王把他的封地分成若干個部分,進而給他們的兒子繼承,這樣既讓那些原本沒有封地的人繼承了一小塊土地,這群人在高興之餘,諸侯王的權利不也就被削弱了。

妙哉,妙哉,原來“推恩令”的內容和實施方法是這樣的!

用咱們現在的話來說,主父偃給漢武帝支的這個招,基本上就是釜底抽薪,封地拆分後,勢力均沒有辦法和龐大的中央政府對抗,這樣既打擊了別人,那些諸侯的兒子還會拍手叫好,可謂一箭雙鵰。

妙哉,妙哉,原來“推恩令”的內容和實施方法是這樣的!

就這樣,當命令頒佈後,那些沒有繼承王位的王子們,進而紛紛上述自己的國王,現在中央有這樣的文件,你們必須給我劃分區域,落實政策,這樣既用不著中央出面,各諸侯自己窩裡就基本先亂了。擱當今社會,這叫做制度的改革創新,但是這一政策本身並不能完全瓦解根深蒂固的分封制,讓諸侯國立刻瓦解,但是推動起來後,收效頗豐。

歡迎大家關注、留言、評論、交流,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