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g丨在“豆腐”地块上“穿针引线”?记者探秘S2线越江隧道工程

“隆隆隆……”洞头区灵昆岛的瓯江南岸地下27米处,机器轰鸣。前方,高压旋喷机器不断向隧底软弱地基里注入水泥浆加固,后方盾构机再穿行而过,犹如一头吞砂噬淤泥的巨兽,埋头掘地前行,凿开直径达14.5m米的大洞。

这是温州轨道交通S2线一期工程温州瓯江北口越江隧道(SG5标)盾构工程的施工现场。日前,该工程盾构机正式始发,这也是目前国内市域铁路建设隧道中直径最大的一条。建成后,温州市域铁路S2线将顺着隧道“针孔”穿“线”而过。在施工现场,介绍该工程时,项目副总工程师黄凯用一个比喻总结:“这就好比在江底‘豆腐块’上‘穿针引线’。”

原来,瓯江北口越江隧道盾构工程的盾构区间长2664米,区间内地层土质复杂,工程南段是软土地质,北侧则是‘上软下硬’的复合地质。“特别是南段部分,以淤泥、黏土为主,土质松软,每向前掘进一米都有坍塌危险,挖掘条件无异于在‘豆腐’里挖隧道。”黄凯介绍。而用于施工的盾构机,直径达14.93米,这也是目前国内超大直径的盾构机之一,搭载有主驱动、拼装机、液压系统动力设备、润滑系统设备、冷却系统设备、泥水系统设备等,总长132米,重达2600吨。

如此“巨型”的“针”,却要在“豆腐”一般的地质里施工,难度可想而知。为此,技术人员在前期方案设计和盾构机的针对性配置升级上,下足了功夫,针对主要难点,逐一击破。“首先就是要让松软的土质变硬,我们采取注入水泥浆加固的方式,提高承载力。”黄凯介绍。

具体施工部分,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为了保证环环相扣不出错,前期光是盾构机组装和调试就耗时3个月,技术人员在施工方案中对各项参数和操作规程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设定。“举个例子,为了防止挖掘过程中正面塌方,机器掘进时需精确设置正面土体支撑压力,这就要求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做到精细化管理。”黄凯说道。为此,他们建立了一套智能化管控系统,实时动态监测施工数据,便于及时调整参数。像这样精细化的设计,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每掘进2m~6m就必须完成1次。

值得一提的是,瓯江口区域地层还富含沼气,更是让施工难度再次升级。为了保障施工安全,技术人员对盾构区间有害气体进行提前释放,并对盾构机进行针对性的防爆改造,安装了14个甲烷传感器,以用于动态监测,最大限度降低有害气体对盾构施工的影响。

据悉,该盾构工程为温州S2线关键节点工程,原计划今年2月初始发,但被突如其来的疫情形势打乱了计划。温州市铁投集团建设分公司总经理陈绍恳介绍,目前S2线所有完成招标的标段均已全面复工。按照今年的任务目标,S2线一期工程须完成所有桥梁、车站工程任务的60%,明挖、盾构、隧道工程任务的7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