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庭和普通家庭,在跟孩子聊天這件事上有很大區別

精英家庭和普通家庭,在跟孩子聊天這件事上有很大區別

果仁媽今天分享一種“有意識的聊天練習”,它是猶太精英家庭培養無數傑出人士的教養秘訣。

通過這種方法,你可以把跟孩子的日常簡單聊天,變成討論,並跟孩子聊開、聊透、聊high。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表達能力、邏輯能力,也能得到飛速提升。

|

作者:千尋媽媽,本文轉自「東西兒童教育」

ID:eastwest_edu,已獲授權

如何提高孩子表達能力呢?其實,急著報小主持班,還不如先利用日常聊天多陪孩子做輸出練習。

那麼聊天練習具體是指什麼呢?多跟孩子聊就可以嗎?有沒有什麼技巧?

回想這些年,我常常和千尋玩的聊天練習。說起來很慶幸,還好有這些練習打基礎,帶給了她不錯的表達能力。如今進了小學就發現,表達能力實在是太重要了,舉兩個很具體的例子:

1. 一年級的“看圖說話”,考的就是表達能力。從老師反饋和家長吐槽就能看出來,很多孩子要麼想到哪兒說哪兒,缺乏條理性,要麼詞窮。

比如根據圖填空,媽媽對小藍說:“——”說什麼呢?娃半天蹦不出一個字,能把你氣死。你心想,“看圖說話”都這麼惱火,後面還有“看圖寫話”、“作文”,怎麼辦?

2. 表達能力弱的孩子比較吃虧。前幾天我才聽朋友說,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但到了老師面前居然講不清楚,老師還以為是他欺負了別人,罰他站了一節課,回家後委屈得連晚飯都沒吃。

講真,在小學的"江湖"裡,敢不敢說,會不會說,直接關係到孩子的權益、社交,還有集體裡的存在感

所以,非常建議學齡前的爸媽們,重視"表達能力"的培養,在日常聊天中練起來。

“具體怎麼練”,我的感受是,多聊肯定有幫助,它能幫孩子累積詞彙量。但詞彙量只是表達能力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還有邏輯性、感染力等等。想全面提高孩子表達能力,最佳途徑是“

有意識的聊天練習"。

精英家庭和普通家庭,在跟孩子聊天这件事上有很大区别

1

"有意識的聊天"源自蘇格拉底哲學,意指像蘇格拉底一樣的問答討論式聊天。它有個專業名詞叫海沃塔(Havruta),是猶太精英家庭培養無數傑出人士的教養秘訣,也是扎克伯格創辦Facebook的源頭。

除了扎克伯格,還有很多牛人,比如Google創始人佩奇&布林、英特爾創始人格魯夫、甲骨文創始人埃裡森、愛因斯坦、佛洛依德、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喬治·索羅斯,都是“海沃塔”教養出來的孩子。

Havruta的意思接近英文單詞fellowship,即夥伴關係表示兩人一組,通過提問、回答、對話、討論來學習和表達某個問題。用在家庭中,就是把父母與孩子的簡單聊天變成討論,讓聊天富有含金量。

在猶太家庭裡,週末的安息日,是全家的聚餐時間,也是一起“海沃塔”的時間。家長不會叫小朋友“好好吃飯別說話”,而是邊吃邊討論各種問題

在"有意識的聊天"中,孩子不僅被鼓勵大膽說,還要在邏輯思辨中學會怎麼說,不論表達還是思維能力都得到了迅速提升!

2

精英家庭和普通家庭,在跟孩子聊天这件事上有很大区别

具體怎麼聊呢?

2006年,布蘭迪斯大學發表過一份研究報告,名為《海沃塔學習理論》(《A Theory of Havruta Learning》)。這份長達40頁的報告總結了對“海沃塔”的觀察研究,並提出“有意識的聊天”不是隨便瞎聊,家長裡短,而是包含了三個核心,即:

傾聽和表達探索和聚焦支撐和挑戰

傾聽和表達

傾聽和表達,要強調的是“聊開”。

比如,放學後,千尋跟我說:

“今天我到遊戲區玩橡皮泥,老師說不可以,因為不是在規定時間裡。”

一般父母會說:“不允許的時間,的確不能隨便進去玩啊,既然老師說了,那我們下次注意吧!”

這樣的回答,稱為“結論式回答”,一旦下了結論,就堵住了孩子表達的可能性。

如果換成提問式

“那你當時是怎麼做的呢?是聽老師的話,從遊戲區裡乖乖出來?還是會反抗一下下?”

這下,孩子就有話說了。

你可以舉一反三地運用,不論孩子講什麼,都不要用“結論”終結你們的交流,而是儘量用提問的方式,讓聊天進行下去

這個環節的關鍵詞有兩個——

傾聽 ,是先關掉你內心的說話聲。(不急著下定論,或解決孩子說的事情)

表達 ,是用開放式提問,讓孩子“多說一點”。

完成這一步的標準:孩子的參與度,即孩子願意說出更多他的想法。

精英家庭和普通家庭,在跟孩子聊天这件事上有很大区别

探索和聚焦

探索和聚焦,要強調的是“聊透”。

聊開之後,我們就要引導孩子在集中注意力、圍繞主題的同時,探索最大的可能性。

因為,“有意識的聊天”是有思考,有營養的,不是泛泛而談。它對應到表達能力的培養上,就是不僅要肯說,還要說得有情節有內容,說的東西里面要有自己思考的成分。

比如,打開話匣後,千尋說:

“恩,我有反抗了一下下,我告訴老師我不是去玩橡皮泥,我只是去看看小朋友的玩具還在不在,不要被妖怪偷走了。”

顯然,孩子為了逃避老師的責備,找了個小藉口。

這時候,如果父母專注在處理事情上,很可能會批評孩子耍小聰明的行為。

但“有意識的聊天”要求是:探索更多可能性,引導孩子深入思考

所以,我說:

“你挺厲害嘛,還知道為自己違反規則的行為找理由。這個理由,的確可以稍稍降低老師的不滿。”

這是探索,用“肯定性語言”引導孩子思考更多

話題漸漸朝更深的地方發展……(期間,千尋多次插話,說到其它話題,被我“拉”了回來)

這是聚焦,把孩子注意力集中到聊天主題上來。(孩子思維是跳躍性的,聊著-聊著可能就扯到別的地兒去了,好動的孩子聊幾句還會跑開,被其他外界因素吸引。這時,需要你不斷拉他回來,回到有主題的交流中。)

完成這一步的標準:孩子的專注度,即聊的過程中注意力集中。

精英家庭和普通家庭,在跟孩子聊天这件事上有很大区别

支撐和挑戰

支撐和挑戰,要強調的是“聊high”。

最後,是一個進一步驗證思考的過程

一方面,給剛剛說出的想法、觀點找支撐;

一方面,挑戰既有想法,通過提問看看我們忽略了什麼。

這個環節,對應到表達能力培養上,就是幫孩子增強表達的邏輯性。邏輯性一直是我們教育中的短板,長期被忽視。美國小朋友從一年級就開始訓練opinion writing,學習如何有邏輯地表達觀點。但我們的小學語文,更多是強調記敘文寫作。

到了工作後,從小培養邏輯性的優勢就很明顯了,能夠輕鬆說服他人,高效整合資源。所以,我自己很重視這個環節,覺得這不只是對千尋表達能力的培養,更是幫她養成邏輯思考的習慣,對她將來的工作、生活都大有裨益。

精英家庭和普通家庭,在跟孩子聊天这件事上有很大区别

咱們接著上面的聊天案例,繼續往下走:

“那麼,為什麼你覺得說了這個理由,老師就可能允許你繼續玩呢?”

這是支撐,不論孩子持有什麼觀點,多問幾個“為什麼”,請他找到支撐他觀點的證據。

“因為,我說去幫小朋友守護玩具,是做好事,是乖孩子。”

“為什麼你會覺得,只要裝點成好孩子,就可以不受規則約束呢?”

“而且,至始至終,你都沒有考慮到老師的立場哦。如果老師默許了你的行為,那如果其他小朋友也有樣學樣,整個課堂秩序不是一團糟了?”

這是挑戰,是不斷反駁孩子的既有想法,通過提問看看忽略了什麼。

在猶太人看來,“海沃塔”中的挑戰、反駁是一種幫助,而不是吵架

完成這一步的標準:孩子的熱情度,即他在積極回答為什麼。

精英家庭和普通家庭,在跟孩子聊天这件事上有很大区别

這三點看起來內容比較多,其實只是我揉碎掰細了,想讓大家看得更清晰。真正實操起來,並沒有那麼複雜,簡單總結起來就一個大原則:別下結論多提問、圍繞主題想一想、講出幾個為什麼。

我們在運用的時候,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建立自己家庭的“海沃塔”時間。

一般來說,有兩個時間段比較合適

  • 一是孩子放學後,家長接到孩子走路或開車回家途中,這段共處的時間;

  • 二是晚餐或餐後散步的時候,放鬆的氛圍更利於自由討論。

建立固定時間的好處是,當你在心理上將這段時間劃歸為和孩子“有意識的聊天練習”,便會盡量放下手機,停止處理個人事務,屏蔽外在影響。無形中,因為你的集中精神,你和孩子的交流質量會提高,為創設一段有營養的聊天打下了基礎。

用得多了,你會發現,它其實是一種可以通過多次練習,慢慢形成的思維習慣。當你養成這種思維習慣後,會自然而然地跟孩子越聊越開、越聊越深,並不覺得累。而孩子的表達能力,就在這日常的“頭腦風暴”中得到了充分的鍛鍊!

總之,講話是孩子生來就有的本能,善於聊天卻源自後天的練習。

- END -

作者丨千尋媽媽,不是虎媽,也拒絕佛系,搞定學齡前娃的性格、習慣和能力培養,我喜歡用策略。如果你和我一樣,希望孩子有才、有趣,就一起加油吧!

文章來源|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東西兒童教育(ID:eastwest_edu),一群行走於中美兩地的家長,用心帶娃,用心觀察。每天分享美式教育理念、素質教育心得、國內教育實踐,為3-12歲兒童家庭提供走心、專業、國際化的教育指引。

  • 勸罵誇如何勸孩子、罵孩子、誇孩子?這三大溝通難題,現在有答案了

  • 挫折丨越安慰越崩潰,孩子遇到挫折時該怎麼辦?

  • 獎勵丨孩子表現好就獎勵一頓炸雞?這裡有你沒想到的陷阱

  • 如何批評| 孩子犯了錯,什麼樣的批評才不是傷害?

  • 誠信| 答應孩子的承諾到底能不能反悔?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 不聽話| 孩子越大越不聽話,父母的權威感是如何喪失的?
  • 學會感恩| “騙人!我和孩子說同樣的話、用同樣的方法,為什麼不管用?”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