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宰相武元衡,力主削藩遭劫殺

武元衡是唐代著名的詩人、政治家和宰相。武元衡是武則天的曾侄孫,建中四年時,武元衡登進士第,累闢使府,至監察御史。武元衡的主要成就有他致力於削弱藩鎮割據,徵還秉政的時候,在早朝被平盧節度使李師道刺死。

鐵血宰相武元衡,力主削藩遭劫殺

元和八年(813年),唐憲宗召武元衡還朝,繼續任宰相。當時,淮西鎮勾結河北諸鎮,遙相呼應,抗拒朝廷,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朝中又派系林立,鉤心鬥角,有些重臣與藩鎮私下串通,沆瀣一氣,甚至暗中助紂為虐。唐憲宗為此頭疼不已。

元和九年(814年),淮西節度使吳少陽死,其子吳元濟匿不發喪,偽造吳少陽奏表,請以吳元濟為代理淮西節度使,朝廷不許。吳元濟舉兵反叛。在如何對待日益崛起的藩鎮問題上,朝中歷來存在著主戰派與主和派兩大陣營。武元衡是堅定的主戰派,而且是主戰派的核心人物,主張必須不惜血本堅定不移地實施武力鎮壓。所以,唐憲宗委任武元衡全權統籌對淮西叛軍進行清剿。

鐵血宰相武元衡,力主削藩遭劫殺

吳元濟之所以敢於公開舉旗造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有其他藩鎮的慫恿與支持,成德軍節度使王承宗、平盧淄青節度使李師道等都暗中與吳元濟勾結。王承宗上疏請求赦免吳元濟,遭到武元衡的嚴厲斥責。李師道心狠手辣,一方面,他派出部隊偽裝盜賊去焚燒河陰(今河南滎陽東北)的糧食,企圖破壞唐軍的軍需供應;另一方面,又派出刺客潛入京城,伺機刺殺武元衡。

鐵血宰相武元衡,力主削藩遭劫殺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三日凌晨,夜漏未盡,天色微明,黎明前的黑暗依舊籠罩著大地,街道上開始出現零零星星的車馬行人,武元衡依例赴大明宮上朝。武元衡在衛隊的簇擁下剛剛走出府邸靜安坊東門,就聽到道旁樹叢中有人高呼一聲“滅燭!”衛隊開道騎士立刻警覺起來,厲聲喝問:“誰?想幹什麼!”話音未落,黑暗中飛出一支冷箭射中了武元衡的肩部。原來,藩鎮不能迫使武元衡屈服,便鋌而走險,痛下殺手,派出刺客埋伏於武元衡上朝的必經之路,驅散衛士,砍下武元衡的頭顱呼嘯而去。可憐一生政績卓著、儒雅達觀的鐵血宰相,就這樣為堅守自己的政治信仰和執著追求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