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宰相武元衡,力主削藩遭劫杀

武元衡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宰相。武元衡是武则天的曾侄孙,建中四年时,武元衡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武元衡的主要成就有他致力于削弱藩镇割据,征还秉政的时候,在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刺死。

铁血宰相武元衡,力主削藩遭劫杀

元和八年(813年),唐宪宗召武元衡还朝,继续任宰相。当时,淮西镇勾结河北诸镇,遥相呼应,抗拒朝廷,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朝中又派系林立,钩心斗角,有些重臣与藩镇私下串通,沆瀣一气,甚至暗中助纣为虐。唐宪宗为此头疼不已。

元和九年(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匿不发丧,伪造吴少阳奏表,请以吴元济为代理淮西节度使,朝廷不许。吴元济举兵反叛。在如何对待日益崛起的藩镇问题上,朝中历来存在着主战派与主和派两大阵营。武元衡是坚定的主战派,而且是主战派的核心人物,主张必须不惜血本坚定不移地实施武力镇压。所以,唐宪宗委任武元衡全权统筹对淮西叛军进行清剿。

铁血宰相武元衡,力主削藩遭劫杀

吴元济之所以敢于公开举旗造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有其他藩镇的怂恿与支持,成德军节度使王承宗、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等都暗中与吴元济勾结。王承宗上疏请求赦免吴元济,遭到武元衡的严厉斥责。李师道心狠手辣,一方面,他派出部队伪装盗贼去焚烧河阴(今河南荥阳东北)的粮食,企图破坏唐军的军需供应;另一方面,又派出刺客潜入京城,伺机刺杀武元衡。

铁血宰相武元衡,力主削藩遭劫杀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三日凌晨,夜漏未尽,天色微明,黎明前的黑暗依旧笼罩着大地,街道上开始出现零零星星的车马行人,武元衡依例赴大明宫上朝。武元衡在卫队的簇拥下刚刚走出府邸静安坊东门,就听到道旁树丛中有人高呼一声“灭烛!”卫队开道骑士立刻警觉起来,厉声喝问:“谁?想干什么!”话音未落,黑暗中飞出一支冷箭射中了武元衡的肩部。原来,藩镇不能迫使武元衡屈服,便铤而走险,痛下杀手,派出刺客埋伏于武元衡上朝的必经之路,驱散卫士,砍下武元衡的头颅呼啸而去。可怜一生政绩卓著、儒雅达观的铁血宰相,就这样为坚守自己的政治信仰和执着追求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