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人 注意了!个税可“多退少补”有些抵税项目...


@金华人 注意了!个税可“多退少补”有些抵税项目...


“各位纳税人,有好消息,国家税务局退还2019年的工资税了。”昨天起,一则有关“退税”的消息在微信群、朋友圈中大量转发,并伴有网友退税成功的实例。
记者了解到,这是去年1月1日个税全面改革后的首次“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以下简称年度汇算)”,具体时间为3月1日至6月30日,但因为今年的疫情影响,有所延迟。
只是,网友所说的“退税”并不准确,应该是 “个税多退少补”。


一次退税操作,有人欢喜有人忧
“虽然只有80多元,但也不错,够买好几杯奶茶了。”东阳的陈先生昨天看到网上传的这个退税消息就将信将疑操作了下,发现居然真的能退。记者发现,已经顺利退税的网友不少,有些多的网友退到了好几千元。
当然,还有一部分网友发现自己的退税金额是“零”,“同一个单位的同事,为什么别人有退我没有?”还有“更不幸”的。“兴冲冲下了个税APP,发现还要补税38元。”市民黄女士开玩笑说,“卸载APP是不是就可以不补了?”


为什么要“年度汇算”?谁需要办理年度汇算?
那么,到底什么是“年度汇算”?
“年度汇算”简单理解就是“查漏补缺、汇总收支、按年算账、多退少补”。
为什么要进行年度汇算?这是因为新个税法实施之后,单位每月代扣的个税只是预缴,有可能多缴,也有可能少缴,一年终了要算总账,查漏补缺,再根据预缴税额与实际应缴税额之间的“差额”进行多退少补。这也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
那么, 哪些人需要进行年度汇算呢?记者从国家税务局网站了解到,一种是2019年多缴了个税且申请退税的,一种是2019年综合所得收入超过12万元(税前收入,下同)且需要补税金额在400元以上的,这里所说的“综合所得”,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
以下几种情况不需要进行年度汇算:2019年度取得的综合所得年收入合计不超过12万元的;2019年度应补缴税额不超过400元的;2019年已预缴个人所得税与年度应纳个人所得税一致的;不申请退税的。
那怎样才知道自己到底是能退还是需要补呢?对绝大部分2019年1月至12月固定在一个单位上班、领工资的纳税人来说,如符合条件的专项附加扣除均已及时报送至单位,每月发工资时单位依法扣缴了个人所得税,年度内未发生大病医疗、捐赠支出的,纳税人年度预缴税额基本与年度应缴税额相同,不需要办理年度汇算。或者,登录税务总局官方发布的手机个人所得税APP进行操作,几分钟就能知道。


为什么有人能退有人还要补
专业人士表示,产生补税或退税的情形有很多种,一般来说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年终奖单独或合并计税,导致汇算结果不一致。第二种是各月收入极不均衡,比如上半年收入特别高,下半年收入特别低,有可能产生退税。第三种是补充申报专项附加扣除,也可能产生退税。第四种是有多项收入比如除了工资薪金,还从其他单位取得过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收入,这些收入不管有没有预缴个税,汇算时都可能产生退税或补税。第五种是年收入不足6万元但已经预缴了税款的纳税人,由于未达到起征额,他们可以全额退税。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个人所得税APP首页的‘收入纳税明细’可以查看到具体的涉税信息,建议纳税人如实填写,税务部门会进行抽查,一经查实虚假申报,会影响纳税人的征信。


有退可以不退,需补400元以上必须要补
在进行年度汇算之前,先做好这几项准备:将个税App升级到最新版本,登录并完善个人信息,特别是实名认证、任职受雇信息,信息不全将无法进行汇算。


打开App,进入“综合所得年度汇算”,然后选择填报方式。由单位代扣个税的建议选“使用已申报数据填写”。
填报过程中,界面列出的各项最好逐项对照是否准确,如有遗漏,点击相应项目可以进行修改或申诉。
专项附加扣除非常重要。纳税人有子女教育、继续教育、赡养老人、房贷、租房、大病支出等6项支出的,可以在税前收入中扣除(房租和房贷二选一)。如果此前忘记申报,年度汇算还可以补报,这是最后的减税机会。
大病支出只能在年度汇算时申报。本人、配偶及子女在2019年发生的医疗费用支出,扣除基本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以上项目都确认后,点击下一步就能看到汇算结果。特别提醒一下,如果你是属于“可退”,可以自行决定退还是不退,无需承担任何责任,但如果是需要补缴(400元以上),却没有依法办理年度汇算,可能面临税务行政处罚,并记入个人纳税信用档案。应补税额不超过400元的,显示“享受免申报”,点击确定即可。


记者:陈月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