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当得起“一粒响当当的铜豌豆”

刘禹锡,字梦得,是中唐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诗人之一,被后人誉为诗豪。是具有多方面成就的杰出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刘禹锡~当得起“一粒响当当的铜豌豆”

公元772年,刘禹锡生于洛阳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其七世祖刘亮是北魏时期的冀州刺史、散骑常侍。后来随魏文帝迁都,举家搬迁至洛阳。曾祖父刘凯,在唐代当过汴州刺史。祖父刘鍠起先是洛阳主簿,后来做到殿中侍御史。到了他父亲刘绪时,为了避祸“安史之乱”,整个家族迁移江南,在嘉兴定居下来。刘绪先在浙西观察史幕府中当从事,后来加了盐铁副史、殿中侍御史的头衔。

据考,刘禹锡出生于嘉兴,在十九岁之前,一直在嘉兴成长。他自幼好学,饱读经史,热爱文学,喜欢做诗。当时吴兴(即湖州)诗僧皎然颇有名望,会稽(绍兴)诗僧灵澈

也住在吴兴,他们经常彼此唱和、交流诗歌创作。少年时的刘禹锡仰慕二人诗名,经常到吴兴去向皎然、灵澈请教。每当两位诗僧写诗的时候,刘禹锡便捧着笔砚恭候在旁。因为聪明好学,年纪虽小而诗已写得很有成就了,这也为他日后成为中唐时代的大诗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数十年后,刘禹锡在燕州刺史任上回忆起与好友裴昌禹从小一起在嘉兴时愉快生活的情景时,写过一首《送裴处士应制举》诗:“忆得童年识君处,嘉禾(即指嘉兴)驿后联墙住。垂钓钓得王余鱼,踏芳共登苏小墓。此事今同梦想间,相看一笑且开颜。”诗中处处流露出刘禹锡对嘉兴水乡生活的深厚感情。

刘禹锡~当得起“一粒响当当的铜豌豆”

贞元九年(793年),刘禹锡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掌书记,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21年(805年)正月,唐德宗卒,顺宗即位。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素有改革弊政之志,这时受到顺宗信任进入中枢。刘禹锡与王叔文相善,其才华志向尤受王叔文器重,先后被任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对国家财政的管理。这段时间刘禹锡政治热情极为高涨,和柳宗元一道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二王刘柳”集团在短短的执政期间采取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措施。

由于改革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很快宣告失败。刘禹锡因此遭贬为远州司马。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王叔文赐死,王丕被贬后病亡,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先后多次被贬,史称“二王八司马”。

刘禹锡~当得起“一粒响当当的铜豌豆”

长庆四年(824年)夏,奉召回京的刘禹锡再次得罪当朝权贵,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按唐朝当时的规定,他应住在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

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面,面江而居。古人可不像现在人这样喜欢江景房。他们是不喜欢面江而居的,因为江边风大、潮湿。对身体不好。而刘禹锡不但没有怨言反而还很高兴地撰写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辨。

他的这一举动激怒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从城南调至城北,住房由三间缩小至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住房位于德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杨柳,环境例还可以,刘禹锡仍不计较,触景生情,又在门上贴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在此处依然读书作文不亦乐乎。策知县见他还是悠然自得,还那么牛气哄哄的,心想:不给双小鞋穿,不知道路难走!这下,不再调往江边,也不调往河边,而是将其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一小间,小到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而且强迫他必须立马搬进小房。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为斗室。

见此狗官欺人太甚,这一次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了一篇流传千古的名文《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在门前,一时轰动朝野。当年策知县的卑劣行为令人不齿,而一篇《陋室铭》却因为超凡脱俗、志趣高雅,具有高超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流传下来,被后人吟诵传唱不休。

刘禹锡~当得起“一粒响当当的铜豌豆”

被贬谪了一些年后,皇帝可能是想起刘禹锡的才情了,于元和九年十二月(公元815年2月),把刘禹锡召回京。可刘禹锡在历经十年的贬谪磨难之后,依然不改本色品性,因为一首赤裸裸的讽刺诗——《玄都观桃花》而再次触犯了当政的权贵,诗云:“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借题发挥,讽刺那些政治暴发户,这种鄙视和无情的讽刺简直就是力透纸背。当政者大为恼怒,刘禹锡再次遭贬。这次被贬得更远,直接贬到穷荒蛮夷的连州去当刺史!

在打击面前,刘禹锡始终坚持自我,在十几年的贬谪生涯中,依然不改本色。朝政起伏,风云变幻。又过去了十几年,刘禹锡再次奉召回京。路上遇到好友白居易,为答酬他,写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任紫陌红尘浮世喧嚣,任苦难坎坷诋毁嘲笑,任世界怎么黑暗都遮挡不住一枝蜡烛的光辉!

回到京城时,恰好又是春天,于是他又想起玄都观的桃花。看到面貌全非的玄都观,刘禹锡想起这些年的无数权贵兴起又衰败,不免心生感慨,于是又写了一首《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尽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花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禹锡~当得起“一粒响当当的铜豌豆”

人生正道是沧桑,刘禹锡面对政敌、小人们投以的轻视和嘲笑,反而不卑不亢、愈挫愈奋。这恰恰又显示了他的强大、不屈和乐观。从也前后二十多年的贬谪经历和遗世的作品中,我们也看到了刘禹锡之不愧为后人称道为诗豪的豪放!

李白的豪放近于狂放;杜牧的豪放有些放荡;苏轼的豪放是旷达,辛弃疾的豪放带悲情。唯独刘禹锡的豪放是坚持自我、做自己的、英雄本色的豪放。

被贬谪夔州的时候,刘禹锡与当地老百姓打成一片,把当地的民歌加以升华和提炼,写成竹枝词,成为竹枝词的开创人。刘禹锡是真正的文人。俯下身来,为生活、为人民创作,他用诗人的灵魂、文人的灵魂、士大夫的灵魂,讴歌生活,讴歌劳动,讴歌人性天道,并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快乐!这就是超越了苦难与坎坷的刘禹锡,这还是始终不渝、坚持自我的刘梦得!

“真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关汉卿)——刘禹锡的一生,拿一粒响当当的铜豌豆来形容,我想是应该当得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