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鋪路謀長遠 增收致富門道寬

要加大產業扶貧力度,種養業發展有自己的規律,週期較長,要注重長期培育和支持。——2020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

產業鋪路謀長遠 增收致富門道寬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郭軍鴿)在烏魯木齊縣南牧羚羊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在羊圈裡餵食。

  4月2日清晨,春日的暖陽將烏魯木齊縣水西溝鎮東梁村喚醒。村民哈斯尼·烏拉孜汗一早就來到村頭的烏魯木齊縣南牧羚羊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羊圈裡清潔打掃、添水餵食。

  “以前做夢也想不到,如今的日子這麼好。”哈斯尼·烏拉孜汗看著眼前的羊群笑著說,今年家裡能增加兩筆收入,一筆是在合作社務工收入,另一筆是入股合作社的分紅收入。

  42歲的哈斯尼·烏拉孜汗所在的東梁村是一個哈薩克族聚居村,曾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村,建檔立卡戶73戶260人。通過發展畜牧養殖、外出務工、庭院經濟等,已於2015年全部脫貧。

  作為村裡的建檔立卡戶,哈斯尼·烏拉孜汗能夠脫貧走上致富路,離不開東梁村因地制宜發展畜牧養殖。

產業鋪路謀長遠 增收致富門道寬

  在烏魯木齊縣水西溝鎮東梁村村民巴合提別克·哈依沙家,巴合提別克哈依沙給家裡養殖的牛餵食。

  去年年底,市工信局(市大數據發展局)駐東梁村工作隊聯合村“兩委”,通過規劃產業佈局,引進企業投資,成立了哈斯尼·烏拉孜汗所在的合作社。包括他在內,目前村裡有四位村民入股。

  “村民可以通過入股分紅、合作社分配收益等方式,增加收入。”東梁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楊磊說。

  與村裡其他合作社不同,哈斯尼·烏拉孜汗所在的合作社,構建育種、養殖、加工、流通等全產業格局,實現產銷對接。

  今年,合作社計劃新建2000平方米的羊圈、200平方米的冷庫,擴大養殖規模,預計可吸納20名村民就業。合作社負責人木哈提·哈布都勒說,“這些羊經過屠宰、檢疫、包裝,直接銷往內地。”

產業鋪路謀長遠 增收致富門道寬

  在烏魯木齊縣水西溝鎮東梁村村民巴合提別克·哈依沙家,巴合提別克·哈依沙給家裡養殖的牛餵食。

  與木哈提·哈布都勒一樣,村民巴合提別克·哈依沙也鉚足了勁兒,準備繼續在自家院中養殖牛羊掙錢。

  “政策好,日子也越來越好。去年掙了5萬元,今年最少也能掙8萬元。”巴合提別克·哈依沙臉上掛滿了笑容。

  產業發展,群眾致富,村莊變樣。東梁村提供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村人均純收入約17000元,較2014年的8600元增長了97.7%。

  採訪中,記者還獲知了這樣的消息:

  一是投資50餘萬元的東梁村農副產品綜合市場計劃5月開業,預計今年可收租賃費7.2萬元。這筆費用將回饋給村裡收入偏低的建檔立卡戶。

  二是東梁村為烏魯木齊縣電子商務運營中心提供免費商鋪,用於設立電商服務點。該中心負責人曹林霞說,向村民大力普及推廣電商概念,同時暢通線上線下銷售渠道,持續促進村民增收。

  楊磊說:“通過農副產品綜合市場、電商平臺等,帶動村民發展畜牧養殖的積極性,促進產業增效,持續鞏固脫貧成果,帶動村民致富奔小康。”

  記者手記——
  精準定位,讓產業“活起來”

  有產才能富民,有業才能興家。在脫貧攻堅戰役中,啃下硬骨頭的同時,更要謀固本長效之策。

  沒有產業帶動,難以有效脫貧;缺乏產業支撐,難以鞏固脫貧。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發展產業,關鍵在於找準定位。

  在摸索和實踐中,東梁村從實際出發,揚長避短,走畜牧養殖產業發展道路,最大限度發揮人力物力優勢,讓產業“活起來”,有效激發了群眾內生動力,夯實了鄉村產業振興和全面奔小康的根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