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華基金“金牛”業績背後的長期主義

鵬華基金“金牛”業績背後的長期主義

在訪談了許多基金經理之後,我們常常會思考一個問題:優質的基金公司平臺,對於打造優秀基金經理和產品的幫助有多大?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優秀的資產管理公司就像肥沃的土壤,能夠培育出優秀的基金經理。同時,在進入工業化生產後,依靠個人能力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平臺的價值,變得比任何時候都重要得多。

作為國內成立時間最長的基金公司之一,鵬華基金過去幾年湧現了一批優秀的基金經理。在剛剛頒佈的第十七屆中國基金業金牛獎名單上,可以看到鵬華基金榮膺“金牛基金管理公司”獎,旗下基金經理王宗合榮獲兩項金牛獎,其管理的鵬華養老產業基金(000854)摘得“五年期開放式股票型持續優勝金牛基金”,鵬華消費優選基金(206007)獲得“三年期開放式混合型持續優勝金牛基金”;鵬華基金劉濤管理的鵬華豐融定開債基金(000345)榮獲“五年期開放式債券型持續優勝金牛基金”。鵬華基金實現了“公司+股基+混基+債基”四座金牛大滿貫

我們認為優秀基金經理的背後和三個穩定有必然的關係:

1)穩定的整體投研體系,以價值投資為底層;

2)穩定的基金經理個人投資框架;

3)穩定而彼此賦能的高管團隊。

鵬華基金總裁鄧召明、分管主動權益的副總裁高陽等都在鵬華基金任職近12年。而鵬華基金優異的中長期業績,也讓我們對一個優秀資產管理公司需要哪些元素,有了更多的思考。

中長期優異業績的底層肌理:

穩健、價值

我們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內,訪談了一批來自鵬華的基金經理。包括“巴菲特和芒格的信徒”王宗合,做深度成長股投資的梁浩,連續8年業績在前1/2分位的伍旋,具有強大精神力的價值風格選手謝書英和具有“工科男”特點的女基金經理陳璇淼。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鵬華基金旗下有21只產品業績排名同類前10%,其中有11只基金更是躋身同類前3%。其中,明星基金經理王宗合此次榮摘2項金牛基金獎,據銀河證券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其管理的兩隻產品鵬華產業精選和鵬華養老產業,在2019年取得了83.47%和82.25%的收益率;鵬華養老產業過去五年回報達106.46%,鵬華消費優選過去三年回報86.87%,位列同類前3%。

我們知道投資收益裡面分為Beta和Alpha。絕對收益背後可能有Beta的部分,一個更加客觀考量基金經理能力的來自Alpha,也就是這個基金經理的超額收益能力。2019年,鵬華基金旗下有28只主動權益類基金相較業績比較基準取得20%以上的超額收益,其中15只基金超額收益30%以上,7只基金超額收益40%以上。

如果用一個公式來看待

鵬華基金的投資理念:ROIC>WACC

作為國內成立時間最長的基金公司之一,鵬華基金給我們最深刻的感覺就是兩個字:穩健。

我們接觸了公司從上到下的許多人,無論是基金經理,還是其他投研、營銷體系的員工,做事都腳踏實地,並不激進。從公司的主動權益產品看,鵬華基金不會去追什麼風口,而是提供持有人利益至上的產品。

我們看到鵬華基金的管理層非常穩定,公司的總裁鄧召明和分管權益的副總裁高陽都在鵬華基金工作了近12年。高層的穩定是最被大家忽視的關鍵因素。

一個資產管理公司高層穩定,才意味著投資框架,產品戰略,公司文化的持續性。而一個高管不穩定的資產管理公司,大概率會經常出現人員的變化。

在公司整體的投資框架下,鵬華基金堅持研究發現價值,堅持深入的基本面研究,堅持獨立的價值判斷。我們看到,長期來看A股市場最有效的投資方法就是價值投資。這裡說的價值投資,指的是基於企業基本面研究的方法做投資。事實上,大家經常說的成長股投資和價值股投資,本源都是廣義的價值投資。他們背後都是在追求同樣的目標:企業長期現金流的折現。

我們發現,鵬華基金旗下的基金經理,無論是在價值還是成長風格,本質都是從尋找創造現金流的企業出發,都是立足於基本面研究為投資的基礎。如果用一個公式來看待鵬華基金的投資理念,那就是ROIC>WACC。也就是一家企業的投資資本回報率,要高於其融資成本。只有當公司的ROIC大於WACC,才能夠長期創造社會價值,否則就是對社會價值的毀滅。這個特點,在我們訪談過幾位鵬華基金經理身上,尤為明顯。

鵬華基金董事總經理、權益二部總經理王宗合,用非常苛刻的眼光選股,長期持有具有很強護城河,並且良好商業模式的價值成長企業。作為今年三年期和五年期主動權益金牛獎得主,王宗合認為只有頭部行業中的頭部企業才能夠創造長期價值。王宗合看重ROE的本源,在訪談中他曾經告訴過我們“高ROE不一定代表壁壘,但是壁壘一定帶來高ROE”。王宗合換手率極低,長期持有高壁壘、商業模式優秀、估值合理的龍頭公司。

鵬華基金董事總經理、研究部總經理梁浩,可能是我們訪談的鵬華基金經理中最偏向成長的。梁浩看重具有時代背景的“Beta”,對於社會發展的變化,有著強烈的熱情。他認為社會發展的變遷,是投資中重要的Beta來源,比如說城鎮化、人口紅利等,都是以Beta的形式滲透於很多行業中。這些大的Beta是長期好賽道,在這些好賽道中優選的個股,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梁浩注重長期的成長方向,用產業趨勢的發展去挖掘基本面的成長。

鵬華外延成長混合的基金經理陳璇淼,喜歡三類企業:商業模式頂尖的、超級賽道中的高成長企業、或者景氣度向上改善超過一兩年的。她的組合中1000億市值以上的大公司數量遠超100億市值以下的小公司。她偏好在這些大白馬下跌的時候去買,而不是去交易一個外資流量的“結構”。由於低換手,持股週期長,她會對每一個持倉公司都會做模型,通過模型瞭解公司發展的核心假設。從來不會聽到別人的一句推薦就去買入。

這幾位都是我們訪談過的基金經理,我們看到他們的投資風格各不相同。從深度價值到創新成長都有。但是不變的是,這些基金經理都是從企業基本面的角度出發,做價值投資。他們的差異只是源於性格、成長經歷的不同等等。有些人喜歡集中持有龍頭行業中的龍頭公司,有些人喜歡行業相對分散,也有些人偏好尋找企業的創新。

另一個鵬華基金經理所展示的共同特徵是:獨立。他們的投資決策,都是基於自己獨立的價值判斷,不會去思考太多市場博弈面的信息。他們每一個人買入的公司,都是自己認為具有性價比的,不會通過市場的某種標籤去做從眾的投資。這也讓我們發現,鵬華基金經理的組合,都有些不同。有些基金經理只選擇最好賽道的最優公司,有些基金經理堅持行業分散選擇不同行業的龍頭公司,也有基金經理喜歡在優秀公司“生病”的時候去抄底。

最後的結果也非常能說明問題,不同風格的基金經理長期業績都很優異。這再次說明,只要堅持價值投資,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就是最大的競爭優勢。

穩定的投研體系,清晰的產品風格

有助於持有人獲得收益

關於中國資產管理行業最大的問題,我們一直強調一點:持有人收益和基金產品收益的巨大差異。從歷史上看,中國的資產管理機構作為一個整體,收益率是不差的。具有優秀投研團隊的基金公司,超額收益也非常明顯。然而,持有人的體驗卻有巨大的偏差,大部分持有人覺得買基金賺不到錢。

這背後的差異來自兩點:1)基金公司整體投研體系的不穩定性;2)基金經理產品風格的不穩定性。兩者的不穩定如果疊加,就等於給持有人體驗的不穩定性增加了乘數,最終變成買基金產品的收益,主要由“運氣”來決定。

從鵬華基金的投研體系上,我們也看到了整體投研框架和風格的穩定性。以深度的價值投資為基礎,從優質企業具有性價比的增長為基礎,賺取持續而穩定的超額收益。我們認為,超額收益的穩定性,會比超額收益在某一年的幅度更重要。

畢竟持有人是沒有“擇時”能力的。能夠穩穩的帶來超額收益,才能讓持有人賺到穩定的正收益。

從我們訪談過的幾位鵬華基金經理,也能看到非常穩定的投資風格。他們都已經在市場從業比較長的年限,構建了成熟的投資體系,並且持續告訴持有人,他們是如何做投資的。在這種情況下,客戶比較清楚知道自己在買一個什麼樣的產品。產品特徵的穩定性,才能更好實現基金經理風格和持有人預期的匹配。無論是中國還是海外,專業的基金研究團隊都強調一件事情:千萬不要因為基金經理歷史業績去買產品。一定要買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方法和投資流程。

資產管理行業和許多其他行業一樣,是需要非常專業化的分工。專業人士在投資上,會有專業的操作流程,這是個人投資者在能力上不具備的。就像我們去餐廳吃飯,為廚師專業的烹飪水平付費,而不是說我們自己的能力會超越專業人士。

強大的內部造血機制

與和諧共生系統

在訪談鵬華基金的基金經理之餘,我們也會和鵬華基金投研、營銷體系的很多人打交道,發現鵬華基金許多員工都是一畢業就進入公司,由公司自行培養起來的。我們訪談過的這一批基金經理,都是從鵬華自身的投研體系中培養起來的。許多人進入金融行業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鵬華基金。前面提到的王宗合和伍旋,他們都是在鵬華基金的研究員做起,最終一步步成為公司的王牌基金經理。

包括我們訪談過的這幾位鵬華基金經理,大部分都是2010年之前進入公司的。他們在鵬華基金的投研團隊中,已經工作了超過10年。許多人做了很多年研究員後,才逐步成為基金經理。可以說,他們的投資體系中,帶著很深的公司烙印。更重要的是,通過人才的自我培養,才能構建出公司文化。

公司文化,是一種很務虛的東西,特別是在資產管理行業。許多人認為,資產管理行業不就是要給持有人賺錢嗎?那麼公司的文化到底能起什麼重要,甚至什麼才是好的公司文化呢?

我們研究了很多海外優秀的資產管理公司成長史,從業內最著名的Capital Group,到曾經把指數基金教父掃地出門的惠靈頓基金,以及最近通過自傳《What It takes》闡述的黑石資產管理公司。這些

成功的資產管理公司,無不例外的是擁有強大的人才培養體系。說到底,資產管理行業是一個輕資產模式,公司和公司之間最大的差異,是由人造成的。而且不是一個人,是一個團隊。

當一個資產管理公司由一群擁有相當價值觀的人構成時,公司就容易形成合力,幫助每個人揚長避短。投資決策是獨立的,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但是研究成果是可以分享和討論的,因為大家彼此價值觀的認同。這點在Capital Group的成長史中也能看到。他們創新的推出了“多基金經理制度”,讓不同基金經理作為行業專家負責獨立的組合,代替多人決策的投資委員會形式,畢竟投資是獨立的,並非觀點越多越好。但是在人員培養上,Capital Group堅持大部分人員自己從學校招聘培養,每個人進入公司的人,都要面試大量的現有員工,確保公司內部的統一文化。

未來資產管理行業

或將顯現“馬太效應”

過去10年全球經濟一個主要特徵是“Winner’s Curse”。龍頭企業享受著越來越大的競爭優勢,無論是傳統制造業,還是新興互聯網;無論是在美國的上市公司,還是中國的企業。事實上,在資產管理公司的鉅變時代,我們也看到了這種“馬太效應”。

一批相對在頭部的資產管理公司,由於有比較強的品牌優勢、渠道優勢、人才優勢等,往往能夠取得比較好的長期業績,進而在居民財富加速向權益類產品配置的時代,擴大管理規模和競爭優勢。

相比而言,過去在尾部的資產管理公司,可能會和頭部基金的差距越拉越大。這背後的原因是,越是頭部的資產管理公司,越有條件去做長期選擇。而長期的選擇,一定是基於社會價值的創造。投資最終的本質是優化社會資源分配,這種分配是需要時間去完成的。從社會進化論的角度看,也正是因為推動了社會的進步,才能得到應有的回報。從資產管理公司的角度上,就體現在為持有人創造的長期回報。

當然,長期也是最昂貴的。我們發現,大量優秀的資產管理公司,都在過去支付了“昂貴的長期成本”,才能構建出今天的護城河。他們有些放棄了短期上規模,長期損壞客戶利益的產品。有些選擇花幾年時間做內部人才培養,放棄從外面尋找馬上能上手的基金經理或者研究員。

未來,我們大概率看到居民家庭財富向權益類產品配置的黃金10年。伴隨著市場無風險收益率的下滑,房地產大週期的見頂,權益類資產的吸引力會大幅提升。而優秀資產管理公司,可能會成為持有人的首選,無論是收益率、產品創新能力、以及品牌力,都會在這個黃金10年帶來乘法效應。

鵬華基金副總裁高陽一直強調,科技創新的演進和影響放在一年的維度裡往往是緩慢而微小的,但放在五年、十年的維度裡又常常是驚人的。這些激動人心的技術創新所帶來的巨大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也正是我們踐行價值投資的根源所在。未來十年一批中國頭部企業將逐步成長為世界級的公司,這一過程呼喚更具奮進精神的基金經理挖掘更優秀的投資標的。

我們一直認為,一個資產管理公司最大的護城河是長期。長期主義,是這個世界上最昂貴,也是最有價值的東西,也是金牛獎的內在基因。當然,長期主義也要基於一個外部條件和一個內部條件。外部條件是,客戶能夠允許你去做長期的事情,這意味著優秀品牌帶來的“較低資金成本”。內部條件是,公司願不願意去做長期正確的事情。堅持長期正確,也意味著要放棄短期誘惑。

市場最終會回報長期主義,只有長期才是價值的創造。作為一家基金公司,真正把價值投資放在第一位,那一定從長期出發。沒有任何關於價值投資的書,是教大家短期投資的。我們也希望,越來越多的持有人,把自己的錢交給長期創造價值的資產管理公司和基金經理,去享受時間帶來的複利!

- end -

鹏华基金“金牛”业绩背后的长期主义

安 昀 | 鮑無可 | 曹 晉 | 曹文俊 | 陳國光 | 陳璇淼

陳 平 | 陳 媛 | 程 洲 | 崔 瑩 | 董偉煒 | 杜曉海

恩學海 | 付 斌 | 馮明遠 | 剛登峰 | 顧耀強 | 光 磊

郭 敏 | 韓 冬 | 郝旭東 | 何 帥 | 洪 流 | 胡昕煒

胡魯濱 | 胡宜斌 | 黃 峰 | 姜 誠 | 勞傑男

雷 鳴 | 李 琛 | 李德輝 | 李曉西 | 李曉星

李元博 | 梁 浩 | 梁 輝 | 梁 力 | 劉 斌

劉方旭 | 劉格菘 | 劉曉龍 | 陸 彬 | 呂越超 | 苗 宇

潘 明 | 蒲世林 | 齊 皓 | 祁 禾 | 秦 毅

丘棟榮 | 邱 傑 | 石 波 | 沈 楠 | 史 偉

是星濤 | 孫 偉 | 王 俊 | 王 培 | 王 栩

王克玉 | 王延飛 | 王宗合 | 翁啟森 | 吳 星

伍 璇 | 謝振東 | 徐志敏 | 楊 棟 | 楊 浩

楊瑨 | 楊銳文 | 葉展 | 於洋財通| 於洋富國| 張東一張峰

富國 | 張峰農銀匯理 | 張 暉 | 張 慧

張延鵬 | 張迎軍 | 趙曉東 | 鄭慧蓮 | 鄭 磊

鄭巍山 | 鄭 源 | 周 平 | 周應波 | 朱 平

鹏华基金“金牛”业绩背后的长期主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