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課筆記:擺脫不了的死亡主題,籠罩著馬勒的作品

那天晚上,我猶如走進了課堂,坐在收音機前聽經典947的《古典音樂時間》,因為當天的節目是馬勒逝世100週年的特別節目,由該節目的主持人王平與藝術人文頻道的編導畢一聊馬勒的交響樂作品。他們的名字,我記錄的音同字未必正確,所以,他們的對話我也只是事後通過回憶記錄了一些,詞句肯定不是當時聽到的了,但意思大致如此。

兩個小時的認真聆聽,讓我產生了疑惑:古典音樂需要有人來解讀嗎?比如,我最喜歡的第九交響曲,我不認為體現的是馬勒與死亡的和諧共處,而是一種面對死亡的無可奈何,杜甫的名句能恰當地參照: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但是,從現在開始,那晚的引導會不知不覺地滲透進以後我聽馬勒第九交響曲中。


聽課筆記:擺脫不了的死亡主題,籠罩著馬勒的作品

馬勒的作曲小屋

馬勒的一生中,經歷的死亡太多,先是兄弟姐妹、後是雙親,接著是朋友,最令他傷心欲絕的是愛女的夭折(獲知妻子阿爾瑪移情別戀,是不是經歷了另一層意義上的死亡?)。一個人在童年時留下的陰影會長久地駐留在他的心靈深處,更何況陰影后來一次次地被突如其來的至親的死亡強化,這不能不影響到馬勒的創作。

從第一交響曲開始,死亡的主題一次次地出現的馬勒的交響曲裡,而且總是在作品的開端問著同樣的問題:死亡來了,我用什麼來化解?馬勒尋找了各種各樣途徑來緩釋死亡給予他的衝擊,比如,第四交響曲,馬勒找到的辦法是到天國去尋找化解死亡哀傷的辦法,這個辦法似乎可行,我們聽這部交響曲的第四樂章的那首歌《整個天國的歡樂屬於我們》:“天國的歡欣屬於我們,塵世的歡樂何以足道,任憑那人間爭鬥傾軋,都不能把我們的天國生活破壞,我們在這裡生活無比恬美安寧,我們過的是天使的生活,卻能盡情尋歡作樂,我們又蹦又跳,載歌載舞,聖彼得在天國觀看我們。”

從曲調到歌手,都昭示著馬勒擺脫了死亡陰影的羈絆。

我們應該從頭至尾聽一聽這部交響曲,才能理解馬勒的追尋,可是,馬勒的交響曲作品都非常長,如果我們完整地一部馬勒的交響曲,兩個小時的時間我們什麼都不必說,光用來聆聽馬勒,都不夠。第四交響曲總長度為50到60分鐘,我們選聽其中最短的第樂章,是加入歌唱的樂章,多麼歡快的旋律呵,我們覺得馬勒似乎已經找到讓晦暗的心緒得以明亮的辦法。


聽課筆記:擺脫不了的死亡主題,籠罩著馬勒的作品

偉大的作曲家古斯塔夫·馬勒


可是,不行,到了馬勒創作第五交響樂的時候,樂曲一開始,老命題又來了:死亡來了,怎麼辦?這一次,馬勒找到的抵消死亡陰影的辦法是愛情,我們聽他的這部作品慢板樂章,絃樂那麼憂傷而又溫情脈脈,愛情,阿爾瑪這個維也納最漂亮和最有才華的女子的愛情,真的讓馬勒的生活裡充滿了陽光,我們聽這一樂章,彷彿能看見阿爾卑斯山青山綠水,還能看見白雲在阿爾卑斯山間輕紗一樣繚繞著,美得悠揚沁人心脾。

誰知道到了第六交響樂,對死亡的追問又來了,那麼紛繁複雜的樂思,已經讓馬勒覺得已有的樂器沒有辦法表達自己內心的糾結在一起的情感,就有了這一部交響曲中驚世駭俗的那三聲大木錘的敲擊聲。

直到第九交響曲。這時候,馬勒的愛女已經魂歸西天,阿爾瑪戀上他人的事實已經沉重地壓迫著他,自己亦已患上了在當時足以致命的心臟病。

見過名醫佛洛依德後,在確認死亡這一次離自己真的很近以後,馬勒反而釋然了,覺得死亡既然是抗拒不了的,那就與之和諧相處吧,我們聽第九交響樂冗長卻一點兒都不乏味的第一樂章,真的是萬千情懷都在簡單的樂句中。


聽課筆記:擺脫不了的死亡主題,籠罩著馬勒的作品


我常常聽樂迷說,馬勒的作品讓他們迷惑,我想原因是馬勒的作品過於龐大,需要我們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一點一點地聆聽。如果我們只盯著馬勒的一小部分作品聽,你就會迷失在其中,會弄不明白馬勒到底要用他的作品表達什麼。我們只有完整地聽過馬勒的全部作品,就好比我們乘坐在直升飛機上俯瞰上海,橫平豎直的街道以及鱗次櫛比的建築,才會清晰地展現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