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眼里的色

“色”这个字太敏感,不光正人君子耻于谈色,一般脸皮薄的人也不好意思提及。但是在《论语》里面有好几个地方用到了“色”这个字,要说君子孔子一定是排第一,他这里的“色”是什么意思呢?讨论这个问题的人很多,也是各说各的理,貌似谁都有道理。

先说说“贤贤易色”吧,有人说,这里的色是指女色,我认为最不靠谱的解释就是“犹言好德如好色也”,这简直就是明目张胆地对孔子另一句话的断章取义!哪句话呢?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人家孔子说,我都没有见到过“好德如好色”这样的,你偏说这句话好比就是说“好德如好色”。

还有的说这是讲为了专心向有贤德的人学习连老婆都不要了,按这种解释直接理解就是“以贤易色”,用有贤德的人取代妻子,这不是有病才怪!如此一来天底下谁还敢嫁给那些爱学习的学霸呀?!何况先贤还有一句“食色性也”呢,显然这种说法违背自然规律。按照“色”就是老婆这种思路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说对待老婆要温柔,这就接近正确答案了。

其实“色”在这里就是指脸色、表情,我们常说的“行色匆匆”“声色俱厉”“神色慌张”,都是这个意思。“脸色”换言之就是一种态度,“贤贤易色”就是对值得尊重的人就要表现出足够的尊重来,不能嬉皮笑脸嘻嘻哈哈随随便便,说通俗一点就是要拎得清尊卑长幼,不能没大没小。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句话因为出自《论语•卫灵公》,而卫灵公又有一个特别漂亮而据说又很滥情的老婆南子,这里的“好色”更是被人认为是女色。这句话是说卫灵公吗?《论语》每篇都是以第一句话的前面几个字为题,而说这句话时,是颜渊向孔子请教治国之道,孔子刚刚说了要“远佞人”。什么是“佞人”?奸邪谄媚之人。有个词叫“佞笑”,奸笑也。说了“远佞人”,又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告诫颜渊考虑问题要着眼长远,要看到问题的实质,看到表面现象背后的东西。然后突然感慨道:我还没有见过“好德如好色”的人啊!和前面的联系起来看,这里的”色“还是脸色的意思,是指阿谀奉承之色,谄媚之色。只看到人家逢迎你,吹捧你,在那里盲目地享受,不知道人家这样做是有目的的,这就很危险了。

喜欢报喜不报忧,喜欢被人吹捧、被人讨好和被人表扬,这是人的劣根性。想害一个人,有两种方法,一是“棒杀”,那样会疼死,容易叫人恨。一种是“捧杀”,是要你舒服死,死了还美呢。喜欢好听话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本能,没有任何付出,拿来享受即可。而好德却是一种修养,需要克制自己的欲望,磨练自己的性情。如果有一天,喜欢德行也像喜欢别人讨好自己那样那么容易被人接受,那样顺其自然,那样发自内心,并且成为一种类似本能的自觉,在孔子看来,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啊。

同样是这个“色”。有一次,子夏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孔子答“色难”。这就好理解了,对待父母,怎么也不能往美色或者老婆身上扯吧?孔子的意思是,孝敬父母,最难做到的就是态度平和恭敬。大家都知道,凡事都可以勉强,唯有表情不大容易伪装。太多的时候,我们对自己父母的唠叨缺乏耐心,而忽视了他们的唠叨其实是对我们的关爱。大家想一想,我们平时是不是爱给父母甩脸子?所以说,如果能在父母面前始终保持着和颜悦色,那才算是真孝顺。管吃管喝,给钱给物,谁都能做到,那不算真孝(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孔子还说过“巧言令色鲜矣仁。”花言巧语,虚情假意,一脸奸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一看就是小人嘴脸,这种人怎么可能有仁德呢?孔子历来主张说话要谨慎,不可乱说,更不可胡说,不说违心之话。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巧言令色这事,是孔子最反感的,所以他提倡“色思温”(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什么时候对待任何人都要保持温和的态度,不急不躁,不恼不怒,不亢不卑,这才是君子该有的样子。色,就是脸色,一个人的喜怒哀乐都是通过面部表情表现出来的。要想做到“色温”就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而要有平和的心态,就要有一颗包容之心、宽厚之心、同情之心、慈悲之心,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人看事。

有一次,孔子带着学生们走过一道山梁,看到一群野鸡。野鸡见来了这么多人,一下子就飞走了,观察了一下,觉得这些人并无恶意,又落在了树上(色斯举矣,翔而后集)。孔子感叹道:不要小看山梁上这些野鸡啊,它们知道进退,太识时务了啊!(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所谓察言观色,识时务者为俊杰。这里的“色”还是脸色。

孔子并不是不谈女色,他说过,“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告诫人们年少的时候不要迷恋女色,要把精力放到学习做人做事上。成年之后血气方刚,心火太旺,容易冲动,就要避免感情用事,与人争强斗狠。等到了老年,所剩时日不多,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就不要贪得无厌了。

人的一生会面对很多诱感,最难的是在诱惑面前如何把握好自己。年少时血气未定,沉湎女色不仅影响身体发育而且使人消磨意志,浪费光阴;壮年时血气旺盛,最喜欢与人争个高低输赢,其实世界上原本就没有绝对的胜负,在你得到的同时,一定还会失去点什么;年老了血气已衰,应该无欲无求,贪得无厌就有损一世英明。《淮南子·诠言训》就总结了一条规律:“凡人之性,少则猖狂,壮则强暴,老则好利。”这都是人性使然。所以孔子强调修身,强调礼教,强调德行,如果能把握住人生这三个阶段的不同特征,克制欲望,规避风险,这样离君子也就不远了吧?这样的人生也就是成功的人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