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眼裡的色

“色”這個字太敏感,不光正人君子恥於談色,一般臉皮薄的人也不好意思提及。但是在《論語》裡面有好幾個地方用到了“色”這個字,要說君子孔子一定是排第一,他這裡的“色”是什麼意思呢?討論這個問題的人很多,也是各說各的理,貌似誰都有道理。

先說說“賢賢易色”吧,有人說,這裡的色是指女色,我認為最不靠譜的解釋就是“猶言好德如好色也”,這簡直就是明目張膽地對孔子另一句話的斷章取義!哪句話呢?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人家孔子說,我都沒有見到過“好德如好色”這樣的,你偏說這句話好比就是說“好德如好色”。

還有的說這是講為了專心向有賢德的人學習連老婆都不要了,按這種解釋直接理解就是“以賢易色”,用有賢德的人取代妻子,這不是有病才怪!如此一來天底下誰還敢嫁給那些愛學習的學霸呀?!何況先賢還有一句“食色性也”呢,顯然這種說法違背自然規律。按照“色”就是老婆這種思路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說對待老婆要溫柔,這就接近正確答案了。

其實“色”在這裡就是指臉色、表情,我們常說的“行色匆匆”“聲色俱厲”“神色慌張”,都是這個意思。“臉色”換言之就是一種態度,“賢賢易色”就是對值得尊重的人就要表現出足夠的尊重來,不能嬉皮笑臉嘻嘻哈哈隨隨便便,說通俗一點就是要拎得清尊卑長幼,不能沒大沒小。

“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這句話因為出自《論語•衛靈公》,而衛靈公又有一個特別漂亮而據說又很濫情的老婆南子,這裡的“好色”更是被人認為是女色。這句話是說衛靈公嗎?《論語》每篇都是以第一句話的前面幾個字為題,而說這句話時,是顏淵向孔子請教治國之道,孔子剛剛說了要“遠佞人”。什麼是“佞人”?奸邪諂媚之人。有個詞叫“佞笑”,奸笑也。說了“遠佞人”,又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告誡顏淵考慮問題要著眼長遠,要看到問題的實質,看到表面現象背後的東西。然後突然感慨道:我還沒有見過“好德如好色”的人啊!和前面的聯繫起來看,這裡的”色“還是臉色的意思,是指阿諛奉承之色,諂媚之色。只看到人家逢迎你,吹捧你,在那裡盲目地享受,不知道人家這樣做是有目的的,這就很危險了。

喜歡報喜不報憂,喜歡被人吹捧、被人討好和被人表揚,這是人的劣根性。想害一個人,有兩種方法,一是“棒殺”,那樣會疼死,容易叫人恨。一種是“捧殺”,是要你舒服死,死了還美呢。喜歡好聽話可以說是人的一種本能,沒有任何付出,拿來享受即可。而好德卻是一種修養,需要剋制自己的慾望,磨練自己的性情。如果有一天,喜歡德行也像喜歡別人討好自己那樣那麼容易被人接受,那樣順其自然,那樣發自內心,並且成為一種類似本能的自覺,在孔子看來,那該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啊。

同樣是這個“色”。有一次,子夏向孔子請教什麼是“孝”,孔子答“色難”。這就好理解了,對待父母,怎麼也不能往美色或者老婆身上扯吧?孔子的意思是,孝敬父母,最難做到的就是態度平和恭敬。大家都知道,凡事都可以勉強,唯有表情不大容易偽裝。太多的時候,我們對自己父母的嘮叨缺乏耐心,而忽視了他們的嘮叨其實是對我們的關愛。大家想一想,我們平時是不是愛給父母甩臉子?所以說,如果能在父母面前始終保持著和顏悅色,那才算是真孝順。管吃管喝,給錢給物,誰都能做到,那不算真孝(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孔子還說過“巧言令色鮮矣仁。”花言巧語,虛情假意,一臉奸笑,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一看就是小人嘴臉,這種人怎麼可能有仁德呢?孔子歷來主張說話要謹慎,不可亂說,更不可胡說,不說違心之話。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巧言令色這事,是孔子最反感的,所以他提倡“色思溫”(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什麼時候對待任何人都要保持溫和的態度,不急不躁,不惱不怒,不亢不卑,這才是君子該有的樣子。色,就是臉色,一個人的喜怒哀樂都是通過面部表情表現出來的。要想做到“色溫”就要保持平和的心態,而要有平和的心態,就要有一顆包容之心、寬厚之心、同情之心、慈悲之心,要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人看事。

有一次,孔子帶著學生們走過一道山樑,看到一群野雞。野雞見來了這麼多人,一下子就飛走了,觀察了一下,覺得這些人並無惡意,又落在了樹上(色斯舉矣,翔而後集)。孔子感嘆道:不要小看山樑上這些野雞啊,它們知道進退,太識時務了啊!(曰:“山樑雌雉,時哉時哉!”)所謂察言觀色,識時務者為俊傑。這裡的“色”還是臉色。

孔子並不是不談女色,他說過,“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告誡人們年少的時候不要迷戀女色,要把精力放到學習做人做事上。成年之後血氣方剛,心火太旺,容易衝動,就要避免感情用事,與人爭強鬥狠。等到了老年,所剩時日不多,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就不要貪得無厭了。

人的一生會面對很多誘感,最難的是在誘惑面前如何把握好自己。年少時血氣未定,沉湎女色不僅影響身體發育而且使人消磨意志,浪費光陰;壯年時血氣旺盛,最喜歡與人爭個高低輸贏,其實世界上原本就沒有絕對的勝負,在你得到的同時,一定還會失去點什麼;年老了血氣已衰,應該無慾無求,貪得無厭就有損一世英明。《淮南子·詮言訓》就總結了一條規律:“凡人之性,少則猖狂,壯則強暴,老則好利。”這都是人性使然。所以孔子強調修身,強調禮教,強調德行,如果能把握住人生這三個階段的不同特徵,剋制慾望,規避風險,這樣離君子也就不遠了吧?這樣的人生也就是成功的人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