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文:我也祈禱("雙十一張友文"在武漢播報第23則)

昨夜活得比較充實。晚餐是麵條,其中除了雞蛋,還有綠色的大蒜葉。妻子在家休息,晚飯是她做的,我能吃上晚餐還是沾了她的光。平時我是兩餐,之所以吃上三餐,是因為我們的晚餐同步。大蒜葉還是年前妻子用來清毒的,一直冷凍在冰箱中。我原計劃用它來炒灌腸,後來忘記了,如今卻派上了大用場。我以為,大蒜葉與麵條十分匹配,正如"雙十一張友文"只配待在家中一樣。

飯後休息一會兒,開始拖地。拖地也算是一種活動的方式,比單調的走步、拍肚臍眼和做仰臥起坐更有創意:或蹲或站或彎,手、腳、腦並用,真真切切地感知做此活路是一種幸福。活著,就已經很幸運了,何況手腳還能動彈。華中科技大學年僅41歲柯卉兵教授病逝。近半個月來,這所名校已有5位教授逝世:2月7日,生命科學院楚天學者紅凌教授因新冠肺炎逝世;10日,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科的林正斌教授逝世;13日,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劉筱嫻因病逝世;15日,機械學院教授、博導、中國工程院院士段正澄逝世……還有,武漢大學一法學博士也走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國家培養這些人才多麼不易!我為他們生命而惋惜。因為他們是人才。

小時讀過的一篇文章,裡面有"幸福的疲倦"一詞,遂刻骨銘心。當時不理解,疲倦就是累了,累了就累了,怎麼還有"幸福的疲倦"一說呢?隨著年齡的增加和閱歷的豐富,才悟到其真意。譬如一線醫護人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重症患者搶救過來,哪怕累得不得了,他們卻認為自己的付出值得,因此,他們就有一種"幸福的疲倦"之感。再如,前幾天新聞說,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病理學教授劉良和他的團隊在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完成了全國兩例新冠病毒肺炎患者遺體解剖工作。他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解剖,哪怕渾身汗溼透,累得筋疲力竭,但他們也是幸福的疲倦。

拖完地,接著聽網課,聽的是《互聯網戰略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一種幸福。在網絡時代,在海量信息的當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確是一個難題……

睡覺前用熱水泡腳,覺得自己也是幸福的。武漢現在很安靜,連水龍頭滴水的聲音都聽得見,側耳傾聽,想找出到底是哪個水龍頭在滴:是洗拖把池上方的,還是太陽能熱水器上面的。用不了多久就鎖對了對象,原來是熱水器的接頭處壞了,好在滴得比較慢,一分鐘才滴一滴,比打點滴還要慢。為此,我要祈禱,祈禱再滴慢一點,等把這一段時間挺過去了就好了。

關於祈禱,我現在不認為是迷信說法。70多歲的母親至今還在"祈禱"。在我的記憶中,每年大年三十、正月十五和中元節(七月半)等,母親不論多麼忙,都會認認真真地做一餐飯,菜真是多,像過年那麼多。做好後,還要擺上許多椅子、筷子、碗、酒杯等。在我們活人開席前,母親要請死去的親人先吃。母親這麼做,旨在請這些亡靈來我們家做客。母親對這些亡靈可好了,比對待活人還虔誠一些:不准我們用剩飯給亡靈添飯,要求飯鍋蓋不能蓋上,說是要讓逝去的親人們在我們家吃飽。飯前是酒,飯後是茶……這些亡靈享受著與活人一樣的待遇。哦,忘記了,還有一個待遇,那就是燒冥幣,燒得家裡煙霧繚繞,我們還不能抱怨,否則就是對先人的不孝或不敬。從我記事起,母親就一直這麼做,且堅持了幾十年。如今,我卻沒有傳承這一優良傳統。我心裡清楚,母親這麼做,是受傳統引導。而我是一個受內心引導為主的人。母親說到我們這一代,這一傳統基本上就斷了,的確如此。小時候,我病了,母親就抱著我的衣服在水缸上方喚我的名字,也就是所謂的"喊魂"。進入了微信時代,母親不時給我發微信說,今天我給你們全家祈福了。我不能打消母親的積極性,更不能傷母親的一顆虔誠之心,只是一個勁地說謝謝。母親總是告誡我:進入寺廟(宗教場所),不要大聲喧譁,要對神靈充滿敬畏;你可以不信,但不可以不敬。


張友文:我也祈禱(

作者在傳奇警監王仲剛新作發行會上

我們中國人不信教,不信上帝,但是一些人相信"老天",常常掛在嘴邊的是:"人在做,天在看""頭上三尺有神靈"。當年康有為等人主張把"孔教"定為國教,後來沒有推行開來。如果我們國家把儒家思想定為國教,社會風氣應該比現在好一些,也許武漢這件大事不會發生。實際上,國外有學者書中有"儒教"這個專用名詞,國外還有學者說某些中國人把做官當作自己的宗教。

最近,我看到一個視頻,那就是巴頓將軍出征前虔誠地祈禱,祈禱上蒼保佑打勝仗。上帝是否給巴頓將軍面子,我們不得而知,至少可以看出巴頓將軍還有一顆敬畏之心。這個赫赫有名的武將尚且如此,何況我這個草民呢?

巴頓將軍的舉動與我國許多家長高考前夕到寺廟為孩子祈禱是一個道理。有的家長在那天還特地穿上旗袍,寓義"旗開得勝"。我想,心中有美好的願望總比沒有的好。我之所以記得巴頓將軍,是因為他的一句名言:"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不是看他/她到達頂峰的高度,而是從頂峰跌落谷底的反彈力!"

上午讀了《從武漢返鄉後被封門18天:有人扔磚頭,有人偷送菜》。覺得寫得蠻好,比我寫的20多則"在武漢播報"還有勁道,更能打動人心。其中有這麼一段複製於此:"我們家被罵,被扔磚頭的時候,我媽都沒哭。她看到這些菜的時候倒是哭了,她還發了朋友圈,說謝謝好心人。"敘述者的母親並沒有被暴力、強權所嚇倒、所屈服,卻被善良之舉感動,但願這篇文章能讓更多人讀到。

據我所知,全國因為藉口控疫之名而採用非法之舉的並不鮮見,無怪乎公安部高層發話:"防控疫情嚴禁過度執法、粗暴執法。"我想,那些所謂的執法者如果有一顆敬畏之心,就不會做出這麼不人道的事情出來,但願這次疫情能讓部分國人心靈得以淨化,精神世界隨之提升!

作者張友文簡介:文學博士、副教授;自詡"雙十一張友文"(參評"副教授"和"攻博"各十一次)、自名"公安文學言說者"、自號"功不唐捐齋主";出版《回望公安文學》等專著四部,受邀至武漢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高等院校及公安實戰部門講授"公安文學"43場次,並在部分高級中學和高校進行(公益)勵志講座數場次。微信公眾號:gh_7b4e98b35f4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