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暹戰爭過程和結果,又有什麼影響?

法屬印度總督讓·德·拉森派奧古斯特·帕維亞去曼谷討要老撾地區。曼谷當局錯估了形勢,以為英國人會幫他們,於是拒絕割讓湄公河以東地區,並向該地區增兵。

戰爭的導火索是兩起孤立事件,1892年甘蒙省和廊開府的暹羅官員驅逐裡三名來自中湄公河地區的法國商人,其中二人被指控走私鴉片。不久,法國駐琅勃拉邦領事在回西貢途中自殺。法國國內的殖民派便利用這兩件事煽動反暹羅的民族主義情緒,為之後的侵略製造輿論。

1893年4月,法國人向爭議領土派了3個軍團。北面法軍在東孔島被圍困,,南面推進的順利些,但還是中了暹羅人的埋伏。

法暹戰爭過程和結果,又有什麼影響?

法國在曼谷大皇宮訓練炮兵,在7月20日向暹羅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暹羅交出老撾、撤出守軍,賠付法國200萬法郎賠款,並懲戒在爭議領土殺傷法軍者。暹羅人拒絕無條件服從,於是法軍突破了暹羅的海岸線。最終暹羅人發現得不到英國支持,只得向法國投降。

暹法衝突結束後,英法兩國就雙方在中南半島劃分勢力範圍事宜進行多次談判,1896年,兩國達成協議,維持暹羅當時的邊界,不允許任何第三國在暹羅挑起事端。1907年3月,暹羅又割讓馬德望、暹粒、詩梳風三府,以換取法國放棄在暹羅的治外法權,法國則將丹賽府和達叻府歸還給暹羅,並從尖竹汶府撤軍。

法暹戰爭過程和結果,又有什麼影響?

這是拉瑪五世外交路線的新變化:他以割讓邊遠屬地和附屬國土地為代價,換取了法國從暹羅領土上撤軍以及放棄法國公民在暹羅的治外法權,維護了暹羅在行政和法律上的獨立。

1909年3月,暹羅對英國如法炮製,以放棄馬來省的主權為代價,換取英國取消其公民在暹羅的治外法權。這些領土變更後來成為二戰期間泰國同英法交戰的根源。

1897年4月,拉瑪五世成為東亞和東南亞國家首位出訪歐洲的君王,先後訪問了法國、俄國、德國、英國、奧匈帝國、意大利、瑞典和比利時等國,還會見了丹麥和盧森堡的王族,在此之前,還沒有哪位東方國家的君主出訪過這麼多歐洲國家。

法暹戰爭過程和結果,又有什麼影響?

1907年,拉瑪五世再次出訪歐洲,回國之後頒佈了與西方法律接軌的《刑法法典》和《民法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