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天,6岁小孩一个人在家抗疫

我用《凉城文苑》总编赠送的笔记本,记录了一个小男孩抗疫50天的不平凡经历。

时势造英雄,疫情砺少年。一个土家小男孩,才6岁。他担惊受怕地在家度过难熬的那段漫长的日子,创造了疫情期间的奇迹。六岁孩子,本该是妈妈怀中撒娇的宠儿,何谈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用心按照妈妈电话那端详细的吩咐,让自己平安地存活下来,而且还学会了许多生活中的小常识。

50天,6岁小孩一个人在家抗疫

小男孩以前生活在乡下爷爷家里,后来被单亲妈妈接到凉城某小镇上幼儿班。

小男孩的妈妈是一名医务工作者。鉴于工作的特殊性,小男孩跟随妈妈住在小区的“钢筋城堡”里,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单亲妈妈不辞辛劳、忙里忙外,为母子二人备上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尽管就餐人数寥寥无几,母子二人还是富有情趣地以水代酒。小男孩站起身来与妈妈碰杯祝愿!妈妈双眼尽是爱地望着自己工作的动力一一乖巧的儿子,思绪万千,这哪儿是妈妈的骄傲啊!分明是牢系妈妈的线轴哟!

50天,6岁小孩一个人在家抗疫

懂事的小男孩知道妈妈想着心事走了神。他用洁净的小手抚摸着妈妈的额头,自言自语:“长大了与妈妈一样,穿白大褂,给那些生病了的叔叔和阿姨打针、开药。”此刻,妈妈醉了,真醉啦!他把儿子紧紧地搂在怀中,忘却了早给儿子准备好的压岁钱。一个孩子的纯真和懂事,成了母亲内心的慰藉,是母爱言传身教的成果。

春晚钟声响起,妈妈抱着熟睡的儿子甜蜜地进入到梦乡。

大年初一的早上,小镇上出奇地清静。没有往日车水马龙的喧嚣,也没有人们相互拜年的祝福。小男孩睁开朦胧的睡眼,仰望墙上挂钟,时针指向十点。小男孩坐在床上,正准备嗲声嗲气呼唤妈妈。侧目望见床头柜上妈妈留下的手机与精美的红纸包。红包是妈妈补给小男孩的130块压岁钱。按土家习俗,鼠年闰月,每月封10块,意在岁岁平安、月月招财。小男孩不安份地环顾四周,除嘀哒嘀哒挂钟声响,没有一丝儿动静。妈妈去了哪儿?小男孩满脸疑虑。

50天,6岁小孩一个人在家抗疫

这时,床头柜上手机响了,铃声抖动着红包。小男孩左手拿红包,右手拿手机急促按下接听键钮,确定是那个亲切、熟悉的声音。

小男孩奶声奶气地,满脸通红,有些怨气地准备发作:“妈妈!你在哪里呢?我饿极了。”

电话这端,妈妈努力控制住自己将要崩溃的思想。不过,她马上镇定下来,郑重告诉儿子:“妈妈很可能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回家陪儿子。原因简单,就是许多叔叔、阿姨生病了,需要妈妈及时救治。事发突然,妈妈在楼下的超市里给你备了方便面、火腿肠、压缩饼干等,在客厅里的;千万不要动天然气炉子,净水机按照妈妈教的方法取水。还有,千万不要出门,任何人敲门都不能开。在长达50天日子里,小男孩牢牢记住妈妈的话。社区街道干部多次敲门了解住户情况,谁都没有越过雷池半步。

小男孩做家务的开端是鼠年初一早上开始的。

小男孩去卫生间洗把脸,抓起一块压缩饼干,狼吞虎咽独自享受着,按妈妈的吩咐给自己倒上一杯纯净水,胡乱的对付一顿早餐。吃饱喝足,心里面总是空荡荡的,害怕看那些光线昏暗的角落。听妈妈曾经说过,狐狸精喜欢藏在角落里面,专门背哭娃儿!小男孩越想越害怕。忽然他机灵一动,想起乡下爷爷教的声律启蒙: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来鸿对去燕,白叟对黄童……。实在念累了,小男孩拿出妈妈从来不舍得给他玩的手机,用充电器把电充满,开心地打起梦寐以求的游戏。

直到肚子“叽叽咕咕”地响了几次,小男孩才不情愿地站起身来,揉一揉手机光度辐射后的小眼睛,寻思午饭换换味口。关键的时候妈妈出现在视频里。她耐心、细心又开心地教小男孩泡方便面和撕火腿肠的每一个细节。

50天,6岁小孩一个人在家抗疫

小男孩通过视频,看到妈妈此刻也在泡方便面啊!妈妈知道小男孩怕辣味,特别叮嘱小男孩把粉末状小袋扔掉。妈妈熟练地把面泡好,一招一式,在泪水浸透的视频中,那是血浓于水的眷恋。

夜幕下的小镇,小男孩有些无助。特殊环境下,爷爷没有通行证,过不了关卡。小男孩只能给自己壮壮胆儿,早早地打开电灯、电视。电视音响比平日提高了几倍。未开炉火难免有些冷,小男孩索性用劳动的方式热身。他把这一天的垃圾用塑料袋封好放进垃圾桶,又吃力扬起比自己高一头的拖把,张开小八字腿拖起地来。这个习惯动作是模仿妈妈劳动的,今天得认真落实。妈妈好几次视频通话都无人接听,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疫情期间许多人不戴口罩,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强闯关卡,与这位妈妈此刻相比,此刻单亲妈妈才是这个世界上倍受煎熬的人。忽然,那记忆永驻的小脸出现在视频里。这一刻,在华夏,在中国,在武汉,在凉城,在社区,在乡村,众志成城,克时攻艰,一股强大的战疫情洪流遍布千家万户。小男孩50天的独自生存的经历告诉全球:中国必胜!

其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文//文甲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