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與成本

27|成本優勢:固若金湯的護城河


規模與成本

劉潤·商業通識30講

3小時前

27|成本優勢:固若金湯的護城河

建議WiFi環境下播放

上一講說的無形資產,包括許可和品牌,是你“無法看見”的護城河。從線段型商業,到中心型商業,再到去中心型商業。一旦抓住商業進化帶來的機遇,你要立刻開挖“被低估的許可、被信任的品牌”這兩條護城河,把紅利變成利潤。

那麼,我們的行業確實是“完全自由競爭”,沒有準入許可呢?我們也是個新創立的弱勢品牌,來不及瞬間強大呢?

嗯,那你可以試試挖一條叫做“成本優勢”的護城河。這條護城河很不好挖,不過一旦挖好,就固若金湯。成本優勢護城河,包括兩種形態:規模,和管理。

規模

先說規模。

商業中,有個非常基本的“成本公式”:

成本=(固定成本/銷售規模)+變動成本

現在,我要挖“成本優勢”的護城河,降低成本,怎麼挖?

根據公式,有三種挖法:

  1. 降低固定成本(比如降低生產線的投入);
  2. 降低變動成本(比如降低原料採購價格);
  3. 提升銷售規模。

小米選擇了:提升銷售規模。

2019年6月,在《劉潤·商業洞察力30講》的畢業酒會上,我邀請了小米的聯合創始人劉德來做分享。劉德講了他們產品的案例。

假如做一個智能手環的固定成本是1000萬(包括設計費、開模具、投入生產線),變動成本是60元(包括芯片、電池、包裝等)。你怎麼定價?

這和銷售規模有關係。

小米說,我至少賣1000萬個。那麼1000萬元的固定成本,攤薄在1000萬個手環上,只有1元錢。加上60元的變動成本,賣61元就不虧。

但是,小米真的能賣1000萬個嗎?賭賭唄,看看誰怕誰。

現在,你是一個創業者,你也來做智能手環了。你覺得你能賣多少個?

我估計賣不到1000萬吧。先說10萬個?

好。1000萬的固定成本,攤薄在10萬個手環上,每個要100元,加上60元的變動成本,你要賣160元,才不虧。

小米的61元,對你的160元,你覺得誰更有競爭優勢?

這個規模,就是小米的“成本優勢”護城河。

那我也可以賭啊。你試試看,你未必敢。

為什麼我不敢?我再舉個例子。

我在得到上的專欄,《劉潤·5分鐘商學院》,為了保證輸出品質,每個5分鐘,我都要投入5~7小時的時間。以我的時間成本來計算,我大概一共投入了800萬元人民幣,來做這一門課。

得到課程的定價是199元。這就意味著,這門課必須賣出8萬份,和平臺對半分後,我才能收回成本。

當然,最後因為運氣好,更重要的是你們的支持,這門課的銷售規模超過了8萬。

好。現在你想,這個世界上,有沒有商業講得比我好的老師呢?當然有。肯定有。估計還很多。但是,這時他們就需要做一個判斷:在199元這個定價下,我有沒有信心也賣出8萬份?因為如果賣不到8萬份,你就必須明知虧損,也要硬著頭皮做完全年的課程。

199元之下的8萬份,是我對“規模”下的重注,挖的護城河。

如果你確實覺得自己看準了商業進化的方向,就可以用“一把全壓”的方式直接上規模,把競爭對手嚇退在護城河之外。

管理

然後,是管理。

我有一句話分享給所有讀者:管理是永遠的護城河。

每一家公司的創立,都是一個嬰兒來到世間;而每一位創業者,都是它們那未經培訓的父母。沒有做過經理,從來沒有認真學過管理,就開始做老闆。他們要麼把公司照書養,要麼把公司當豬養。

創業者們,最喜歡討論的,都是戰略問題。比如我們進軍哪個市場?我們用什麼策略對競爭對手誘敵深入、一網打盡?

創業者們,最喜歡關注的,都是產品問題。這個包裝的材質不夠好,這個按鈕的顏色不夠高級,這個流程的設計不夠流暢。

創業者們,最讓人煩心的,都是管理問題。比如:

過去3個團隊能做的事情,現在能不能一個團隊做?

過去15天干完的事,現在能不能3天干完?

7個步驟,能不能併成6個步驟?

這筆錢能不能不花,或者少花25%?

這些都是管理。

戰略是恢宏的決策,管理是每日的功課。因為默默無聞,所以總被人忽視。

黃鐵鷹老師寫過一本書,叫《海底撈你學不會》。人人都知道海底撈服務好,但就是學不會。

客戶想要把剩下的西瓜打包,服務員就給他打包一個西瓜。你也給客戶一個西瓜。排隊等位時,海底撈給客戶免費美甲。你也給客戶免費美甲。客戶在店門口看人吵架,海底撈端個小凳子給客戶,讓他站得高看得遠,說:我們已經有店員去打聽怎麼回事了,一會兒回來給你彙報。你也給店裡買了很多小板凳。

但是,你的生意,就是不如海底撈。怎麼都學不會。

所以黃鐵鷹老師說“海底撈你學不會”。但是今天,我要告訴你,海底撈的服務,你為什麼學不會。

因為海底撈有一道護城河。這道護城河,不是那些“人類已經無法理解的服務”,而是讓員工不斷創造這些服務的“管理”機制。

比如,海底撈是如何發工資的?

海底撈的薪酬制度中,有一項現代化公司難以想象的、極度奇葩的安排:把一部分工資,發給員工的父母。

什麼意思?

具體來說,海底撈會根據員工的業績,把一部分獎金(200元、400元,或者600元),以“父母補貼”的形式,直接寄給這位員工在老家的父母。

你想想,如果你是這位員工的父母,每月收到海底撈發的“父母補貼”,你是什麼感覺?

你肯定更經常和街坊鄰居串門了:

我們家孩子的單位啊,又給我寄錢了。真是。說了不要寄不要寄,他們偏要寄。這孩子也真爭氣,加入效益這麼好的一家單位。來來來,這頓飯我請。

萬一這個月績效不好,只收到200元呢?立刻打電話過去了:

孩子,這個月我怎麼只收到200元啊?是不是你沒有好好幹活啊?你要努力啊!不要偷懶啊!

海底撈不用鞭策員工。員工的父母會幫你鞭策。你說,海底撈,你是不是學不會?

比如,海底撈是怎麼給店長分紅的?

店長可以在一家店面分紅。但是分紅方案,有兩個選擇。

  • A、獲得其店面利潤的 2.8%;
  • B、獲得其店面利潤 0.4%的乾股分紅。雖然少,但是該店長還可以獲得其徒子店3.1%的分紅,獲得徒孫店面1.5%的分紅。

你是店長,你怎麼選?

只要一個徒弟去開了一家新店,你至少能拿(0.4%+3.1%=)3.5%的分紅,比自己幹好多了。

海底撈不用鼓勵收徒。店長會主動教徒弟,並鼓勵他出去開店。你說,海底撈,你是不是學不會?

你能做到,別人做不到,你就在成本上擁有優勢。管理所帶來的成本降低,永遠都是一條深深的護城河。

小結

規模與成本

劉潤

成本優勢這條護城河,很不好挖,不過一旦挖好,就固若金湯。成本優勢,來自於兩種能力:規模,和管理。

規模,能成為護城河,是因為它攤薄了固定成本。如果你確實覺得自己看準了商業進化,就可以用“一把全壓”的方式直接上規模,把競爭對手嚇退在護城河之外。

管理,能成為護城河,是因為你可以敞亮告訴所有人,但也沒幾個人可以學會。管理效率的提升,會帶來成本優勢。因為別人很難學會,管理,是永遠的護城河。

這一講,就講到這裡。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神奇的護城河,它會自我生長,越來越強大。我們下一講來介紹。

今天我給你留一道思考題:

管理為什麼這麼難學?把“學”這個字放在管理前面,是不是就錯了?為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