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

平凡7625384099462


中医是我国的国粹,中华5000年,中医5000年。中华文明延续了5000年都没有中断,中医功不可没,如果没有中医,中国人早就灭种了。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华文明延续至今,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之所以文明中断,很难说与中医在这些古国的缺席不无关系。

中医博大精深,几乎可以治疗人类所有的疾病,无论是癌症、疟疾、艾滋病在中医面前都不值一提,并且经常几服汤药就搞定,不开刀不手术。西医就差的多了,打针输液不说,还经常在患者的身体上开刀,伤了元气不说,病也不一定能治好。而且西医是部分的医学,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中医是整体的医学,标本兼治?可以负责任的说,只要找到医术高明的,真正的中医,是没有治不了的病的。

在治疗成本上,中医也有压倒性的优势,就拿治疗小小的癌症来说,西医动辄手术,化疗,放疗,一整套治疗下来少则十万,八万多则几十万上百万,可以说是劳民伤财。真正的中医治疗癌症就简单多了,只需吃几副草药扎几次针灸,万八千块钱就搞定了,就算治不好,也能为国家省下大量医保的钱,从这一点来说,选择中医也是一种爱国的表现。



广海品中医


看了一些回答,说到点子上的很少或者暂未发现。大多数是人云亦云,一般是外行人根据个人的学识经验去解读的中医,有些一知半解;第二,有些所说言论听起来,符合大众认知接受习惯,但事实上不对,并没有经过深入体悟。

先说说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医是以气、阴阳、五行 为科学方法论,以整体观念 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 为核心内容,以辨证论治 为诊疗特点的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的一套理论体系。它研究的是健康与疾病的转化关系。

可能说的有点晦涩,但一个字不能多,一个字也不能少,有感兴趣的朋友,私下可以交流。就说气字,中医的气可以讲述三个课时。

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医,是一代代不断发展完善而来的,以黄帝内经为经典思想,在两汉代鼎盛时期,张仲景总结秦汉以前医药理论,并用于实践,著《伤寒杂病论》,又经王叔和进一步整理,分伤寒和杂病两论,著《脉经》(为中医诊断学先河),后经隋唐鼎盛期杨上善,王冰等医家对经典的进一步不断注释整理。到宋元明后又由一代代医家进一步完善整理《甲乙经》(针灸学)、《千金药方》(方剂学)、《诸病源候论》(病理性),至此中医医学模式建立。

由此可见,中医学遵循科学发展规律,而且思想多纬度灵活缜密,方法论绝不是西方医学循证、还原那么简单。是一门值得传承,务实的学科。

最后补充一句,中医不是玄学,气一元论、阴阳五行不是中医的治疗方法,它是中医立论之指导思想,用来指导中医临症的指导思想。




广誉和中医馆


中医水平有高低,疗效肯定有差异。一剂好病,一剂见效,才叫真中医。只可惜中医骗子占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一万个中医,难有一个真中医,一万个中医,九千九百九十九是三脚猫的骗子。包括中医大师,三甲医院的专家,纯是忽悠人的。更不用说针灸按摩推拿艾灸了。

吃中药,二十味以上的方子都是骗子。根本治不好病,说中医调理的都是骗子,治未病的更是骗子。没病吃药都是傻子二百五。

中医是治真病的,阑尾炎,二小时好病,心衰,二型糖尿病一剂见效。感冒咳嗽,一二剂好病。就是癌症,一剂不见效就是不对症。

中医见效是:一秒钟止痛,五分钟好病都有。什么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纯扯犊子。


京城名医张一帖


中医还是西医?现代西医好像是主流医学,而神奇的中医则是几千年经验的沉淀。中医和西医对不同的疾病各有优势,我认为下面这些比较适合

1.功能性疾病:许多人自觉身体不适,出现头晕目眩、乏力、心悸、盗汗、失眠、便秘、腹泻等症状,但经化验、拍片等检查后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这时宜看中医。

2.病毒感染性疾病: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用抗生素治疗没多大效果,而采用中医“扶正祛邪”的方法效果明显。

3.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乳腺增生、回乳等妇科疾病,中医采用健脾固肾、调气血等方剂治疗,往往能药到病除。

4.儿科疾病: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患病时,无法表述病情,而中医儿科可采用望、闻、问、切的方法,加上现代化的检查,可准确诊断病情,并对症下药。对小儿的消化不良、哮喘、遗尿、厌食等疾病,中医药治疗效果明显。

5.慢性病和老年疾病: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对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冠心病、糖尿病等老年疾病的防治和康复有较好的效果。

6.疑难杂症:中医治疗肿瘤是从整体提高人体的综合抗病能力与机体恢复能力,减少病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期,减少放疗、化疗的副作用,增强其疗效。再如,对阳痿、面瘫、脱发等疑难疾病,看中医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好多鱼110号


中医如何?

中医在西医进入中国之前是没有分中与西。自西医世入以后,我们把中国的传统医学称之为中医或者是中医药。

医者,意也,是济世利人、厚德载物的行使者,是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践行者。

▲古天文观测仪器,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最早的古中医的“毉”,是这样一个繁写体,我们从这个字可以看到“医”下面有一个“巫”字,最古老的医学是“巫”,而“巫”在当时是掌握天时地利人事的重要人物,在历史上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他们应用一些咒语,一些祭祀等等活动进行为人向上升传达旨意祈福和调理疾病。而这些咒语,在发音上有很多可以起到与脏腑同频共振的作用。能够有利于疾病的舒缓。随着人类对自身及其自然界的观察研究, 逐步认识到自身的经络循行,动植药物,导引、按跷、针、灸、砭、罐等调理疾病的方法,同时建立了中医具有独特的阴阳五行辨证论治体系,构成了大道至简的“天人合一观”。阴阳五行辨证论治体系不仅用于养生,用于治疗疾病,而且还能够应用到预测上来,在疾病的预测传变上,我国的古老中医有着丰富的知识体系积累。比如《内经》、《伤寒》、《伤寒钤法》、《天元玉册》、《玄珠密语》等等,都有深入的论述。

中医药涵盖的文叉领域之广,天候、物候、人候、古天文、古历法、星象、河图洛书、易学、哲学、伦理、道德、物理、生化(如:药的炮制)、语文、数学、动植物学、地理、心理学、色彩、音乐(音律)、书法及绘画(如:古代祝由科的符文)、养生学、预防医学、时空时间医学、武术、舞蹈、生物力学、中医解剖学、宗教(道医学:古中医与道医一脉相承)、炼丹术(一个是外丹的制作、一个是内丹丹道的炼养)、

也同样包含现代的量子力学理论(比如:波粒二象,就是阴阳理论的一个现代认识层次)、二进制等等,包罗万象。

中医是综合知识的大汇总,众多的交叉学科铸就了中医的博大精深。

这里面主要是我们现在的中医师是否掌握了上述的体系内容,同时比如古中医当中有:“不知易不能言太医,大医精成、厚德载物、济世利人”,等等要求,这既是对学术的知识体系的把握,同时也是对人性道德与心态的要求,也就是职业操守的要求。

我们现在的很多的中医师缺乏大量的知识体系,对中医的各类交叉学科体系,甚至可以说是闻所未闻,更谈不上,去体悟中医里面所讲的:“天人合一”,体系的深刻内涵,上古的一道当中,都包含有医者的深度炼养,而今天我们很多的中医在这上面基本上没有进行深度赡养的内证,只是在学院里面进行了知识体系的表层的了解,所以知识的不全面学习深入,就无法洞悉中医的真正内涵,就会以不科学的态度去认识中医。实质上这是因为你没有真正揭开中医的本质面纱。

中医:治法

汗、吐、下、泻、温、通、清、补八法等,导引、按跷,推拿、正骨、针刺、艾灸、汤药、砭、罐、刮痧、外敷类、温度疗法(温热寒凉,皆可应用,比如远红外、冷敷冰敷、暖水袋、熨法等)日光月光疗法、音频疗法,场性疗法、时空时间疗法,符法、咒法(符法、咒法,这两类有严格的要求,属于特殊的疗法,比如祝由十三科,对一些癔症有非常独特的效果)、心理情感干预疗法、催眠术等等,种类繁多,我们现在认为中医只有汤药才是中医,这只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医具有自己独特的诊断体系,要用中医思维进行诊断

中医有自身独特的辩证思路及其疾病的传变、预防、治疗诊断体系,与现代西医学的诊断体系,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诊断体系,在诊断认识上,不能以西方的诊断认识体系来认识中医的诊断体系,它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这一点首先要明确,不能套用概念来进行解释它的辩证体系。

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辨证.

望、闻、问、切,四诊。

我们现代医学的CT、MR、彩超等等电子设备的应用,只能是延伸了中医望诊的内涵,只足充实丰富了中医望诊的内容,中医的望诊是从表而及理,从现象看本质,这需要非常强悍的丰富望诊知识体系,就现代西医学的CT、MR,也需要医师进行对片子的认真分析,也是一种望诊的诊断,这些设备能够为中医提供一些参考,但不能等同于中医的望诊,中医的望诊,包含了西医的完整内容,并且在这些基础上,更有其独特的望诊技巧,如通过舌苔往体内的寒热虚实,气血的充盈度,水液代谢,通过五官的整体颜色,光泽度,方正的情况,皮肤的皮纹,眉毛的高低位置,耳朵的前后,以及长的痣、和它的位置等等,进行综合性的判断,是多层次多体系多时空下的,综合完整,其中包含有医学体系的阴阳辩证理论体系下的望诊。也就是包含有预测学当中的望诊体系,这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基础,这是很多的中医,是难以在短时间之内把握的内容。

闻诊,中医的闻诊,可以通过患者各类声波进行诊断,比如通过咳嗽声,来判断疾病的上中下部位、寒热、虚实、表里,通过屁声来判断小肠,还是大肠的问题,通过语音来判断脏腑的病变部位,不同的脏腑会展现出不同的音律,这是一种共振场效应的结果展示。

问诊我们比较常见,西医在这一方面,用的也比较多。

切诊,确诊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尤其是切脉,脉法通过七大要素进行综合判断:脉位、脉形、脉中之气、脉中之血、脉的辐度,脉的规律性,脉的频率等7个方面进行综合判断,这需要不断的进行深度训练,掌握基本的28种脉象,这需要,大夫首先是要心静,心不静,无法去体察脉的微弱变化,无法去掌控身体臓腑气机波动的细微变化。

我们在这里要非常严谨的纠正一个词“脏腑”,这个词是西医的概念,在古老的中医当中是“臓腑”。这个“臟”有藏精之意,五臟为藏精之所,如肝藏魂,肺藏魂,肾藏精等,如果变成了“脏腑”,其意义就不同。

中医之“道”,要用中医原汁原味的思维进行学习探研。

中医更是“道”衍生演化体系,是象数理气等的汇总运用,是“易”的诠释与运用,其包罗万象,是多层次多角度多维度的时空间体系的高度规律与法则的运用体系,是宏观到微观,从微观到宏观法则及其规律的往返之道,是太极思维的实践实证与运用,它是中华民族系统研究生命科学的一套独特体系,具有独特的鲜明个性,独特的思维体系,独特的立体的数学架构,独特的演绎诠释生命的架构。

学习中医需要运用原汁原味的中医特色思辨模式进行诚潜求实,不断的进行深入探讨专业,体悟炼养,要突破,认识上的瓶径,在“中医”的本质上来学习认识,理解中医,没有深度的理解,就探寻不到真正中医的奥妙。

图片引自网络,归原作者所有,深表感谢,如有不适,请联系删除。


老杨秀生活


中医治标不治本,好大夫少,即便判断无误,药材不是野生的,功效大不如前,计量难以把握,没有大批量的临床实验,全靠大夫的个人经验,常常是过大于功,钱不少花,罪没少遭,副作用挺高,肝肾功能损伤,当时一段时间觉得症状有所缓解,停药一两个月后还是不行,最终还是找西医。所以看个人身体状况和具体问题吧!


栩含慢吞吞


推荐大家看看郭生白的本能论!

中医发展到成熟阶段是人人都知医,天下无枉死,有病自家治,大病可商量。中医复兴之日,便是全民健康之时。

当代著名国医大师郭生白先生创立的“生命本能系统医学”使中医成为人人可明白,人人可掌握的一门简易医学,解决了传统中医医理深奥,人才复制周期长等诸多问题。郭生白先生终其一生都在为中医事业奔走呼号,他生前80岁高龄时,联合国医大师祝总驤、朱良春、周仲英、陆广莘等为中医事业在首都北京发起“大医传承工程”,在生命的最后几日,他为天下的孩子和老人讲解《孩子发烧怎么办、老人发烧怎么办》。





金管家健康生活馆


中医不是药,如果把中医和阴阳平衡和五行脱离出来就只是单纯的药了,现行的医药系统都可以说是药的体系。中医不是现行科学能诠释的。中医也不是说无所不能的,它研究的人的本质性的原理,人体其实是一个整体,不应该单一器官或者症状对待。

《思考中医》之所以一下子被重视,主要原因是书的前两章引用了很多哲学和文学方面的思考,引发读者很多的好奇。其实书的后半部分在讲六经辩证的时候,大部分人是看不懂的。

绝大部分的读者看《思考中医》,只看了前面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内容。

但这也足以让这本书成为了一本很畅销的书,因为它第一次向公众展示了一种与中医有关的思考方式和哲学观。公众,尤其是那些传媒人、文化人(统一被称为文科生的没什么科学意识的那种人),一下子意识到了中医的奥妙。

比如作者讲到“病”这个字,他讲到“东西”,讲到“心”,讲到为什么“心、肝、脾、肺、肾”当中,“肝、脾、肺、肾”都是有“月”字旁,而“心”这个字却没有“月”字旁。显然这种文字上的解读快感,可以让大部分小学文化程度以上的人产生“文化人”的感觉。

一切病都是阳气不足

一个没有任何医学基础的人,要学医是很困难的。

我没读过《黄帝内经》,没读过《伤寒杂病论》,也没读过《本草纲目》,所以就没有办法深入地提问,但是师父又很喜欢我,给我很多时间,让我去问一些很低级的、很门外汉的问题。

一个年轻人刚学能问什么呢?

我只能问:什么是阴阳?什么是病?

李老说:一切病都是阳气不足。我觉得这么说很有意思,就接着问:“阳气不足,那阴气在哪儿呢?”他说:“没有阴气不足,就是阳气不足。”

没有阴虚,只有阳虚。我觉得这个观点很挑战我的逻辑和常识——既然是阴阳互根,既然是阴阳平衡,怎么会没有阴呢?

后来很多年之后我才知道,李老所说的阳气和我们平常所说的阴阳的阳不一样。这个阳气是什么呢?其实是指元气或生机之气。

中医不是那么简单,太多的可以讲,小伙伴们觉得怎么样呢?一起来来说说你们的看法吧!欢迎评论点赞转发[祈祷]


滔滔银河


我今天要带来一个残酷的真相:对不起,日本有中药,但是没有中医。

西方文化对东方世界的冲击,让日本人彻底放弃了中医。

从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政府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逐渐打击汉方医。

直到1926年,完成汉方医从业人员大清洗。

有些人会觉得奇怪,那为什么在日本,汉方药会那么普遍存在呢?

因为当时日本采取的是一个废医存药的制度。

把医务人员消灭,药物保留下来,用现代科学技术慢慢研究好了。

中医在日本灭亡,是注定的。

汉方药早已脱离了日本的社会医学形态,成为了文化遗产而已。

跟日本保留下来的历史文化古建筑,大同小异。

但用这种东西,吸引人,赚点钱,还是绰绰有余的。

就算你找不到医生给你开药,对照着汉方药的症状说明,偶尔吃吃还能见到点效果,自然而然地,它也就成为了一股风潮。

汉方药的存在,就好像仓库里面堆满了枪炮弹药,可是会开枪的人已经没有了;打仗的时候,偶尔有几个能拉开枪栓的,懂战术的人却没有了;就算有一个两个懂战术的人,能真正指挥作战,懂战略的人,还是找不到的。

这就是日本中医的真实现状,平时无关痛痒的、本来就会自我康复的小毛小病,你搞点汉方药吃吃,问题不大。

真要治病,大家关注下这次日本的新冠疫情就可以了,大概率不会有中医介入的,因为日本根本没有中医

而受日本消灭汉方医的影响,民国时期的中国也大张旗鼓地展开了消灭中医运动。

结果怎么样?我也不想再多说了,网络上这类文章满天飞,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查询。

在一批中医大家坚持不懈的斗争下,中医活了下来。

中医和西医进行了历史大PK,汪精卫同志,灰头土脸地把取缔中医政策,从此搁置不提。

换来了一百年后,新冠疫情下,中医能够挺身而出。

真是印证了那句话:中医从来没赢过一场谩骂,却从没输过一场民族大义。

遗憾的是,西学东渐之风,让东方文明全面走衰,疫情之下,哪怕耳目共睹的疗效,也往往被无视和忽视。

不过没有关系,从此以后,西方文明会被不断打脸,当年中医在日本“死去”,可是在中国土地上,它活下来了,它不仅会活下来,而且会越活越灿烂。

因为真理永远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野钓行者徐


有些中医真行 有些中医真不行 自己感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