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修建房屋時,多將房檐向上彎曲,現代建築大師卻對此嗤之以鼻

大家參觀古建築時有沒有發覺,古人喜歡將房簷角全部翹起彎曲。尤其古時的宮殿、廟宇等建築中,大多都採取這種建造方法。從筆者個人眼光來看,古建築房簷翹起,顯得整體造型較為輕盈活潑。然而不少現代建築大師,卻對這樣的設計理念嗤之以鼻。除非那些仿古的建築,如今城市中,或許很難見到這種房簷翹起的設計。其中到底有怎樣的背景隱情呢?

古人修建房屋時,多將房簷向上彎曲,現代建築大師卻對此嗤之以鼻

這種房屋翹起的設計,似乎是從古印度傳來的,具體是哪個時間來到中國?已不得而知。由於中國古建築十分講究風水,還有四方對稱。比如明成祖朱棣修建的紫禁城,就是沿著中軸線整齊排開。大大小小的房屋,還有宮殿以及各個角落。呈現出一種對稱之美。可古建築房簷口翹起彎曲,這樣是不是有點破壞了這種對稱之美?其實並不是這樣,古建築的瓊樓殿宇,房間設計基本上都遵循"飛簷翹角"。古時建築工匠本著中軸對稱理念,設計房簷翹角時,用恰到好處的角度,更能讓這些建築充滿不一樣的輕盈之美。同時這些挑簷並不是只有好看,還有很多實際用途。

古人修建房屋時,多將房簷向上彎曲,現代建築大師卻對此嗤之以鼻

大家想想,我們平時所建造的房屋基本上都是平角。然而這些房簷翹起,是不是像一塊被掀起布簾?能讓更多的光線照射入屋內。所以古代工匠採用這種反向翹起的眼角設計,極大程度增加了採光面積。且翹起的房簷角,讓屋頂形成了曲面。碰上下雨時,雨水不再是直順著屋簷流下來,而是通過這種形成夾角的方式,沿著屋頂的坡度滑落。有點類似屋頂的排水管道,直接流入地上,避免雨滴四濺的情況。所以古建築當中,飛簷翹角既能有很好的美觀,同時又有很多的實際用途。

古人修建房屋時,多將房簷向上彎曲,現代建築大師卻對此嗤之以鼻

然而現代建築大師,卻很少使用這樣的設計工藝。如今地球上人口密度太大。普通的房屋建造時,基本遵循這三個要點,簡潔、實用、堅固。可是大家想想,由於都是鋼筋混泥土的建築結構,30多層的高層住宅,怎麼可能會用這種挑簷的設計?除了那些仿古建築,或者是類似的專門古代別墅會用之外。如果城市高樓大廈用這種房屋翹起設計,會導致整個樓體受力面積不同。畢竟現在高層住宅,更加註重風向對樓體侵蝕。採取四方四正的設計,會增加樓宇的堅固程度。即使那些藝術館。或者是小型高檔場所,大多也是採取四方四正,或者是圓形的建築設計。

古人修建房屋時,多將房簷向上彎曲,現代建築大師卻對此嗤之以鼻

因為這種房簷翹起的設計,會讓整個建築看起來非常高聳,這也不太符合現代人的審美眼光。而且科技生產力已經突飛猛進,即使不需要房簷翹起,也可以獲得更大的採光面積。至於下雨時的排水情況,則有專門的汙水處理系統。所以房簷翹起設計放到今天來看,既佔地方,還讓建築變得較為高聳。

古人修建房屋時,多將房簷向上彎曲,現代建築大師卻對此嗤之以鼻

現代施工過程當中,使用模塊化的建築工藝,很快便能讓一棟30多層的高樓拔地而起。採取這種夾角的設計,則是會無限程度的拖延工期,如果設計不當還會導致破壞整體美觀。所以建築大師,並不太喜歡這種翹起的設計,這也和所處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筆者倒是覺得,這種飛簷翹角,著實是有一種美感。但也不可能將這種古代設計,生拉硬套代入現代建築當中。建築大師本是專業建築房屋者,肯定比我們普通人更加具有眼光。

古人修建房屋時,多將房簷向上彎曲,現代建築大師卻對此嗤之以鼻

現在建造房屋時還是以實用為主,至於好不好看,那也是見仁見智。再加上城市現在平房,或者是2~3層的小樓,實在少之又少,這種設計也慢慢的沒落下去。甚至印度,都很少使用這種挑簷的設計。

參考文獻:古代房屋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