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見的山水留得住的鄉愁

光影間,庭院裡;神自往,歸心處;

如果我有個院子,那它一定是最美的中式庭院!


中式庭院 | 看得見的山水留得住的鄉愁

梁思成先生曾說過,

歷史上每一個民族的文化

都產生了它自己的建築,

隨著這文化而興盛衰亡。


中式庭院 | 看得見的山水留得住的鄉愁


但中式建築,不僅在文脈與中國傳統建築一脈相承,而且更重要的體現在對傳統建築的發展和變化上既很好地保持了傳統建築的精髓,又有效地融合了現代建築元素與現代設計因素,改變了傳統建築的功能使用,給予重新定位。


中式庭院 | 看得見的山水留得住的鄉愁


中式庭院 | 看得見的山水留得住的鄉愁

中式的意境之美,以其緩緩流淌的文化氣質,深受人們的喜愛。一抹素雅的色彩,幾筆簡練的線條,一石一木一磚一瓦,感受它“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的美妙,放下姿態,笑看風輕雲淡,閒聽花靜鳥喧。用最簡潔的方式勾勒出無限意象,將中式的意境之美表達的更加純粹。


中式庭院 | 看得見的山水留得住的鄉愁


中式庭院 | 看得見的山水留得住的鄉愁


曾經跟風喜歡過很多風格的庭院,比如說歐式庭院、美式庭院、日式庭院等等。但是唯有中式庭院的一磚一瓦,一廊一簷,雨打芭蕉,燭照海棠;月下獨酌,醉臥芍藥;庭院承載了多少雅士君子之風流,故人也愛庭院,夏風飄,席地而坐,閒談至天亮,飄遠的記憶中也有庭院;心中的庭院是天涯若比鄰的桃源。深刻的在記憶中,看遍所有風格的庭院,發現最美的還是中式庭院!

中式庭院之美,是歷經千年沉浮的積澱,也是浸透在中國人骨子裡的生活美學。花落於庭,香盈於袖。

中式庭院所傳遞出的閒情雅緻,是任何建築都無法替代的。


中式庭院 | 看得見的山水留得住的鄉愁


中式庭院通常以“寧靜致遠”為佈局。以水為中心,互相交融,借水之空靈塑造出靜穆深邃的空間。猶如中國書畫中一樣,疏密曲直。“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居不可無竹,竹,實為中式文化的精髓。


中式庭院 | 看得見的山水留得住的鄉愁


免責提示:部分圖文系網絡轉載,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