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火爆的比亚迪“刀片电池”,你觉得比亚迪是否会在全市场供应?

材疏学财


就在3月29日,比亚迪对外召开了发布会,正式推出由比亚迪自主研发的第3代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这是一块小小的刀片状的电池,外表看起来毫不起眼,却具备非常高的科技含量。从官方公布的一系列信息来看,比亚迪刀片电池的出现意味着,在未来比亚迪旗下车型上,只要搭载的刀片电池的车型,在续航能力方面会提升的更高,安全效果更出色,车辆搭载电池位置的平整性也会更好。这样出色的电池在未来是否会供应给其他车企呢?不卖吧,好像放在白白到手的钱不赚。卖吧,这不是给对手提升实力嘛?比亚迪究竟会怎么做呢?个人觉得是会卖的。

从工信部公布的新一批新能源车型信息来看,比亚迪将在未来推出的比亚迪汉EV车型上搭载这一款刀片电池,尽管没有更多的信息表明比亚迪将会在其他车型上搭载刀片电池的计划,但是我们从比亚迪成立了弗迪公司的举动就可以看出,比亚迪将在未来会加快速度与其他各大主机厂形成合作的趋势,加速有关电池采购方面的商务合作。那么,比亚迪对外销售“刀片电池”能带来什么好处呢?

一、对外销售能提高经营利润

种种迹象表明,相对于制造车辆进行销售的业务来讲,比亚迪现在更重要的是要抓住这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对于自己旗下的电池业务进行重新整合,以便能够腾出手来应对宁德时代的步步紧逼。毕竟现在的宁德时代不是初出茅庐的后生,在短短的5年时间内已经在电池业务领域超过了比亚迪。如果能够将电池业务整理出来,然后再通过弗迪公司对外销售刀片电池,既能够迅速回收现金流,也能够不断改进刀片电池的性能。这样一来,就能大大提高集团的营业利润。届时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旦比亚迪刀片电池往外出售,供应给其他主机厂,要是生产新能源车型的车企不使用比亚迪刀片电池,意味着在产品性能上极有可能会落后竞争对手一大截,或许会导致产品销量的大幅下滑,将会形成倒逼车企要使用比亚迪刀片电池的情形。

二、卖给其他品牌有利于成为NO.1

实事求是的说,此次比亚迪推出刀片电池在同领域的市场中已经占据了领先优势,其他的对手,要么是没有能力研发出如此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要么是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他们去研发,如果此时将刀片电池产品供应给其他品牌的主机厂,那么就能够在回收现金的同时,让这些品牌缺乏技术研发能力,而比亚迪则能够通过源源不断的现金回流,继续投入到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中去,有利于比亚迪成为新能源领域的NO.1。这样想法早在十几年前就被丰田干过了,事实证明,效果非常好,以至于丰田混动技术的“市场老大”地位至今无人能够撼动。

三、抢占市场份额,提升影响力

众所周知,比亚迪的发家之路就是从生产电池开始的,早在2003年就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也正是在这一年正式组建的比亚迪汽车,由此可见,比亚迪生产电池的历史远比它制造汽车的历史来得早得多,按理说比亚迪如果按照这样的道路走下去,他应该早就成为中国市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当之无愧的数一数二的电池供应企业。可惜的是由于比亚迪是一家综合性企业,它的主营业务已经从生产电池转移到生产和制造汽车,并且他早年对于电池的外销业务表现的极为谨慎,在普通的民用车领域只供应给自己旗下的车型,一直到了这几年由于宁德时代的主营业务基本上是根据电动力电池而产生的,挤占了比亚迪的大量的市场份额,因此才逐渐开放电池外销体系。

其实这种做法也间接让比亚迪失去了电池生产商第一的宝座。既然此前的做法已经让比亚迪受到了较大损失,如果还不开放第三代技术电池,放开对刀片电池的销售限制,那么很有可能比亚迪的市场份额会进一步被挤占,市场影响力会进一步被削弱。

综上所述,无论是出于企业盈利的目的,还是说为了提升品牌的影响力,亦或者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比亚迪都一定会放开刀片电池的销售限制,尽可能的供应给其他各大主机厂,这既能够给自己带来足够的现金回流,同时也能够在市场上占据足够的技术优势,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品牌的市场影响力,这种决定对于比亚迪来说,是一个稳赚不亏的买卖,为什么不干呢?


鸿渐谈车


比亚迪3月29日举行刀片电池发布会,比亚迪开发出了全新的磷酸铁锂电池——“刀片电池”,并将于今年首次量产,并应用在新车型比亚迪“汉”中。新一代“刀片电池”通过将电芯进行扁平化设计,不仅能够使单位体积能量密度比传统铁锂电池将提升50%,还能够使整车电池寿命可达8年120万公里以上,并计划在未来两年内规划单体能量密度提升至180Wh/kg,系统能量密度提升至160Wh/kg。

刀片电池的主要在于结构上的稳定性,由于比亚迪汉的轴距可以达到3米左右,可以轻松地应对电池的布放。”

“几乎能想到的所有汽车品牌,都在和我们探讨基于‘刀片电池’技术的合作方案。”何龙透露。这么好的电池,不对外销售,真是可惜了,这不,比亚迪3月15日宣布,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的对外销售。‘刀片电池’将改变行业对三元电池的依赖,将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回归到正道。王传福表示,“今后比亚迪的技术和产品将对全球共享开放。”

磷酸铁锂电池本身具有高安全性的优势。公开数据显示,自去年5月以来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中,86%采用的是三元锂电池,7%采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

单从电池装机量来看,比亚迪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中排名前三,但跟其他电池厂商相比,在拓展客户的多样性上面,比亚迪的确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顺通财税段贤明


之前比亚迪在业界比较出名的是它的垂直整合体系,简单来说就是它自己覆盖整个新能源电池的上中下游包括电池、零部件和整车各个方面,企业搭建各种平台后以内循环为主。其电池之前也是内供为主,这也导致比亚迪的电池销量因为自身车辆销售下滑的原因近几年被宁德时代超越。

但回过头来看,比亚迪之前的垂直整合体系是迫不得已的,因为新能源汽车发展之初体量很小,燃油车体系已成很大规模,天然被竞争对手进行打压,因此很多车辆的零部件包括电池没有很好的供应商进行合作,比亚迪迫不得已从零做起全方位覆盖。

但从去年开始比亚迪已经开始转变思路,电池开始外供,甚至计划将公司内部电池制造的公司分拆出来单独上市,首先是因为其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已经达到很高的标准可以进行外部供应,其次就是新能源汽车行业近两年实现了大的发展,行业对电池的需求量有了质的飞跃,最后就是很多公司认可比亚迪的技术实力不断寻求合作。从目前的消息来看,国产品牌方面比亚迪已经对长安汽车与东风汽车进行电池供应。与日本知名车企丰田签署了合作协议,电池供应只是时间问题。欧洲的一些豪华品牌也在进行洽谈,比如之前传出消息的奥迪,美国方面有个别公司产生了合作,但是初期规模很小。

比亚迪的电池外供目前处在初期阶段,未来还会进一步增加,有望重新夺回电池产能第一的宝座。


财道


「刀片电池」比亚迪是否会全网供应——预测概率100%

“刀片电池”成为了新能源领域的大热点,关于这种全新电池的猜测有很多,关注点基本有几下几个关键词。

  • 制造成本

  • 能量密度

  • 穿刺挤压

  • 市场供应

  • 特斯拉

这五个关键词需要逐一解析,得出的结论很有可能极具“爆炸性”!


制造成本碾压镍钴三元锂

在强贴阶段动力电池走向了一个“极端”:一味地追求能量密度而忽略制造成本与安全等诸多问题。想要忽得高标准的反哺就要提升电池密度,而提升类型最理想的则是“镍钴类”三元锂电池。其中知名度很高有松下镍钴铝电池,这是特斯拉汽车的御用品牌;其次则是CATL集群的镍钴锰电池,再次才是不得不被动转型镍钴锰酸锂的比亚迪。

重点:随着电池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钴的供应成本的同步增长,镍钴类三元锂电池的制造成本在逐步的走向不可控。尤其是钴的供应严格受到刚果稳定的影响,而刚果作为66%的全球钴的出产地又难以做到稳定;供应端的问题再加上上游供应链的控制,钴的价格飙升严重影响了电动汽车的制造成本与量产车的价格结构,虚高的售价已经成为了电动汽车普及的绊脚石。

转折:第一批普及于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并不是镍钴类三元锂,而是初期制造成本就要比三元锂低⅓左右的磷酸铁锂电池。这种电池的使用寿命会是镍钴三元锂的1~2倍,稳定性更是更加理想,唯一的缺点是能量密度要比镍钴类三元锂低一些;然而不要忽视制造成本的优势,成本差等于有能力补偿容量差了。比亚迪的“刀片铁电”预计制造成本可下调30%,业内预计可低50%。


能量密度与穿刺挤压

电芯单体能量密度与系统能量密度越高基本等于车辆续航里程越强,主流的CATL镍钴锰电池与BYD镍钴锰酸锂电池,其系统能量密度均可以达到:≥160Wh/kg,这一标准已经是行业标杆喽。磷酸铁锂电池的缺点是能量密度低,然而比亚迪的新款“刀片铁电”的最高标准可以达到:单体≥180Wh/kg,系统能量密度≥160Wh/kg,那么全新的铁电与镍钴类三元锂还有什么区别呢?

重点:CATL集群的镍钴锰电池将要面对巨大的挑战,因其品牌供应了数十家车企,订单量排队估计也要排上很久、镍钴锰的材料储备与订单量自然匹配。但是这种电池在全新铁电的面前失去了任何竞争力,因为比亚迪敢于公布的30%成本下降面对的只是C端个人用户,面对车企的B端客户真的有可能达到预测的50%甚至更夸张,这会带来哪些变化呢?

逆转:简而言之,CATL的客户可能面对的是“半价”但综合性能相当的电池,而在综合性能相当的前提下磷酸铁锂电池可以承受“穿刺”“挤压”“高温”等最严格的安全碰撞测试。其中挤压穿刺测试在多年前实际已经实现,而在能量密度大大提升后仍旧可以“穿一穿”,这种安全等级是镍钴类三元锂绝对做不到的,换位思考一下会有怎样的感触呢?

分析:镍钴类三元锂是特殊阶段催生出的不合理的动力电池,作为电子设备的化学电源是可用的,因为小小的成组作为储能电池并不需要考虑一致性均衡的问题。然而上千甚至数千节的成组则必然带来稳定性差的问题。而电池自身又有能量密度过高的“优缺点”,所以CATL的镍钴三元锂面对的必将是一次“雪崩”;据内部消息透露,与比亚迪洽谈“刀片铁电”的车企已经有数十家,但具体信息并不宜透露,所以只能预测。


预测其中包括:特斯拉

特斯拉电动汽车是美系豪华“新势力等级”品牌,一向以技术研发型企业自我标榜。然而其曾经引以为傲的异步电机是台湾富田供应,在转型永磁同步电机后的电机核心零部件主要供应商为大陆企业。电机电控系统无需讨论,但有一点需要说明:特斯拉的电池控制系统无法保证电池组的稳定性,其原因不见得是电控系统不先进或有问题,因为谁也无法均衡得了“松下镍钴铝”。

全球新能源汽车品牌中,只有特斯拉汽车使用松下电池,原因是特斯拉的无奈以及其他车企的理智。松下镍钴铝电池的能量密度高达不公布数据,密度高续航里程足够理想——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但是密度过高造成热失控温度过低,以及失控引发泄压摩擦起火的概率又过于高,于是特斯拉电动汽车成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自燃率最高的品牌(没有之一)——特斯拉不想换电池吗?

答案显然是当然想,在特斯拉频频遇到问题的阶段曾经放出豪言:“制造超级电池工厂,打造新型电池”。说了这句话不要紧,松下镍钴铝电池的供应价格直接从“1美元1节”翻了一倍,特斯拉差点没背过气去……这就是大问题了,特斯拉想要转型电池制造商还不能脱离松下,而松下的电池技术没有获得除特斯拉以外其他任何一家车企的认可,特斯拉很无奈。

特斯拉汽车的好评率主要来自一个方面:抽屉电池包出现问题就换新,有数千节镍钴铝电池以并联扩容成组、串联小组后升压的电池组——神仙也没有能力让其稳定与均衡,充放电过程中均有概率出现问题甚至自燃。为了保证口碑特斯拉只能采用售后发现问题就换电,成本可以说是非常之高。好在特斯拉的生存依靠的是营销与股市,马斯克又是位营销大师,否则早就消失了。


话归正题:预测(加有一定可能性的印证),特斯拉有90%以上的可能性在与比亚迪进行洽谈“铁电业务”。这就没有什么好预测的了,特斯拉至少还是名义上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员”,在诸多C端用户的心目中似乎是挺牛的;而车企想要打开C端市场就要分析用户心态,那么一旦特斯拉如实锤铁电,各大合资车企的跟风转型也就是势不可挡的了。

总结:梅赛德斯奔驰,大众奥迪汽车,丰田汽车,知名合资品牌中基本能确定这三家会用比亚迪的“刀片铁电”。自主品牌中可能的战略合作商有北汽广汽长安长城等,下一步的名单预计能够列出一串……至此,比亚迪似乎开启了“转型模式”,成为供应商的可能性越来越高了;在乘用车领域很有可能缩减为两个品牌:纯高端汉唐,以及极客垂直用户的试验品牌,刀片铁电打破了目前的新能源市场格局,隐忍多年的船夫终于要“收割”了。




天和Auto


比亚迪推出刀片电池。首先可以看到它会搭载到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当中。这是必然的。嗯,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好东西一定得先留着给自己用。但是从整个产业链的布局上来说。比亚迪的都变电池。也必然会对外选择供应。从相关媒体上看到的消息来说,比亚迪推出刀片电池的时候,也推出了电动化解决方案。这个方案是面向的众多汽车界的巨头来联合进行的。所以科技的输出是必然的选择。



玖零学财


通过3月29日比亚迪线上直播上其董事长王传福的表述:比亚迪刀片电池将会首次搭载于比亚迪“汉”车型上,而且也会对外供应。

一直以来我们都知道比亚迪具有整车优势,而随着刀片电池对位供应,有望成为“整车品牌”+“新能源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


知微互联网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将会对外供应,并且目前几乎所有新能源车企都在找比亚迪商谈供应刀片电池的事。

在刀片电池横空出世之前,比亚迪自身也是新能源车企,横跨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所以几乎所有动力电池都优先供应自身。还有就是彼时大部分厂商都追逐三元锂电池,因此三元锂电池在循环寿命和能量密度上更具优势。这也导致特斯拉等以三元锂电池为主的车企盲目追逐三元锂电池,却忽略了安全性问题,导致汽车自燃现象频发,严重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推广。

现如今比亚迪刀片电池在能量密度上大幅提升,堪称超级磷酸铁锂电池,兼顾安全性和续航性,彻底碾压了三元锂电池,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厂商的最优选择;另外比亚迪也将柴扉电池业务,加速上市融资扩大产能,因此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将逐渐量产并全面对外供应。


大千互联网


比亚迪刀片电池会对外供应的,这是比亚迪公司战略的一部分。

此前,比亚迪的电池是不对外销售的,这也使得公司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中屈居前三,而这两年为了增加装机量,拓展外部客户,比亚迪逐渐改变了战略,也一直在为此进行准备。

2017年5月,比亚迪宣布单独拆分出动力电池部门。2018年3月,比亚迪表示正在做动力电池的业务剥离工作,预计2018年底或2019年初会拆分完毕。

2019年8月7日,比亚迪在互动平台上回答投资者,目前公司动力电池业务分拆上市在稳步推进中。2020年3月15日,比亚迪对外宣布成立弗迪公司,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的对外销售。

据我了解,比亚迪预计在2022年前后会把电池整个分拆出去独立上市,而刀片电池即弗迪公司对外供应的首款产品。


网界热点事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在3月29日下午举办了“出鞘,安天下”超级发布会!那么在发布会当中,比亚迪汽车品牌,已经明确和很多汽车公司探讨刀片电池的未来合作意向。而且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也强调今后比亚迪的技术及产品将会对全球开放共享,这足以说明,比亚迪刀片电池是会对外开放供应的,当然这也是对整个电动汽车行业的一种利好消息。


因为我们使用过电动汽车的车主应该都比较了解和清楚,电动汽车最大的短板就在于续航里程的问题,因为续航里程较短,实际上电动汽车只能够作为一般的代步性的使用,如果说长距离的使用,那么实际上电动汽车还是达不到燃油汽车的一种功能,但是刀片电池,它拥有比较高的密度,实际上它的体积有所收窄,那么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整辆汽车搭载的电池包的数量就可以增加,所以说提升了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


而且电动汽车对于广大车主最为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因为汽车电池是属于发热比较严重的一组元器件。那么如果说不能够控制好散热的问题,是相当不好的。但是刀片电池的最大特点它就是安全,而且在刀片电池实验当中发现它在短路时所产生的热量非常的少,而且散热的速度非常快,完全超越了市场上三元锂电池的同等水平。所以说,所以说对于广大车主一些担心的问题,刀片电池完全克服了一些短板!


资事经纬


据了解,刀片电池将会对外供货。

实际上,这也很容易理解,在前几年三元锂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的大战中,比亚迪吃亏不少,培养了宁德时代这一个巨大的竞争对手。当时比亚迪的磷酸铁锂在业内属于品质非常不错的产品,但是比亚迪为了强化比亚迪的品牌,只供应内部,导致不少供应商不得不寻找替代品,而在这个时候宁德时代脱颖而出。虽说宁德时代的崛起并不完全是因为比亚迪在布局上的问题,但是也多少有一些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对于电池这种高端产品来说,由于技术含量很高,研发成本很高,一旦研发成本,需要快速的降低成本,占领市场。如果比亚迪只局限于自己的产品,那么短期内很难获得巨大的销量,来平摊电池的研发成本,从而会太高电池的售价,对于电动汽车市场的培育是不利的。

从经营策略上来说,不管是电池还是整车,都能够为比亚迪带来收入,不能为了强行推广自己的整车,而放弃自己的优势行业地位,这是得不偿失的。

其实在国际上,这种例子很多。如韩国三星在半导体产业链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它同时也向竞争对手苹果手机提供各种原材料,比方说屏幕、内存等等。因此,虽然这几年三星手机逐步开始走弱,但是三星集团整体在电子行业的地位没有被动摇。同时,早在几年前,比亚迪就已经宣布要将比亚迪电池从整体中剥离出来,这将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