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是人類心智活動的一種,屬於心理學或腦部科學的範疇。記憶代表著一個人對過去活動、感受、經驗的印象累積,有相當多種分類,主要因環境、時間和知覺來分。
當人興奮時,學習的效果會變好,當人們受到刺激,注意力跟記憶力也會隨著提高。
刺激是一種身體上的改變,能使人進入“戰或逃反應”,那時人的心跳會加速、手掌冒汗、注意力也集中起來。
1、互動性
這裡說的是,要與其他人互動。有個社會心理學發現,當有他人在場時,人們會表現得更好,這種現象叫做社會促進效應。
社會促進效應:指因為他人在場,促進了個體的行為能力或水平。 人們在共同工作或有人在旁邊觀察的時候,活動效率會比單獨進行時升高或降低。
比如,自行車運動員訓練的時候,單獨訓練時騎車的速度要比和多個運動員共同訓練時慢百分之二十。打桌球的人在有他人觀察的狀況下,會打得比較好。
研究結果:嬰兒向真人學習語言的效果,要比從視頻影片中學習更好,成年人與人一起學習科學的效果,也比獨自學習好。所以老師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進行社交活動,比如與同學互動、或在課堂中提問。
2、大腦持續激活
簡單的東西就可以讓人維持在激發狀態,比如咖啡因能夠促進學習。另外,主動學習也有助於維持激發狀態,一項研究指出:與老師授課相比,大學物理課的學生從主動學習的方式中,能夠學習到更多。
3、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運用圖文並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係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
思維導圖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
4、好奇心
在一項研究中,研究者請受試者評價他們對幾個冷僻問題的好奇程度,同時受試者要接受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腦部掃描,測量大腦對每個問題的反應。受試者會在屏幕上看見每個問題,問題之後還會出現一張臉(這些臉孔不是知名人物,與問題也沒有關連),然後出現問題答案。
研究結果顯示,受試者更容易記得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答案,他們也會記下跟這些問題一起出現的臉孔,也就是說,好奇心引起的興奮感能夠用來促進學習和提高記憶力。
5、運動
跑步,特別是在大自然當中,有助於讓你保持自我感覺良好的心理狀態。跑步,特別是在大自然當中,有助於讓你保持自我感覺良好的心理狀態。
跑步可以輔助提升大腦中控制視覺和聽覺、以及海馬體(學習記憶部分)的容量和運行效果。一項研究中發現,保持適度跑步的人在記憶力測試環節普遍擁有較好的表現。其中參與跑步的人被賦予了更好的專注力和應變能力。
另外,還有個小技巧,與別人分享你的知識:在分享的過程中你的記憶會得到進一步的鞏固,何況分享帶給你的樂趣可不只這些喲。
閱讀更多 心理學日常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