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世界自閉症關注日”,讓我們關注來自星星的孩子

今天是“世界自閉症關注日”,早在2007年聯合國通過決議,將每年的4月2日定為“世界自閉症關注日”,以提高人們對自閉症患者的關注。

4月2日“世界自閉症關注日”,讓我們關注來自星星的孩子

自閉症在醫學上也稱孤獨症,是一個尚沒有被全社會知道、瞭解的病症。


在中國,14歲以下的自閉症兒童總數已經超過200萬,每100名兒童就有一名自閉症兒童。奇怪的是,男孩的發病率是女孩的4倍。這個世界上至少有6700萬人過著不能理解的人,多數人不能理解的人生。自閉症被視為兒童精神殘疾,而且也是這個星球上,兒童精神殘疾的首位。


4月2日“世界自閉症關注日”,讓我們關注來自星星的孩子

​什麼是自閉症?

自閉症又叫孤獨症,孤獨症是一種腦發育性障礙,以社會交往障礙、溝通交流障礙和重複侷限的興趣行為為主要特徵。孤獨症起病於三歲之前,三歲以後表現明顯,絕大多數兒童需要長期的康復訓練和特殊教育支持!

自閉症是怎麼被發現的?

1943年,有一位叫DR.康納醫生,他發現有一些特殊的小朋友,表現跟別的小孩不一樣。有三個重要的診斷標準,有溝通困難,會有比較刻板性的行為,會有溝通障礙,興趣比較狹隘,表現起來感覺就好像有那種把自己封閉起來的感覺,所以這個DR.康納醫生呢,他就給他設了一個名字叫做Autism 自閉症,這個名字,其實就是有“自我封閉”的概念。

4月2日“世界自閉症關注日”,讓我們關注來自星星的孩子


其實,在1944年的時候就有另外一個醫師,好像是比利時人,他寫了一篇文章,也發表了另外一些小朋友,他是獨立發現的,他說明,有一些小朋友,也是有這些問題,有刻板性的行為。語言上他們比較好一點,他們會溝通,會講話,很會講。但是因為當時德國剛剛戰敗,沒有人關注到這篇文章。這個醫生就是“亞斯伯格醫師”。

這個問題他發現了後,一直就被放在那裡20年,後來才有一個美國的女醫生,她又發現了這個問題,然後才去整理被發現,才被重視到。


來自星星的蔡建志:​走進自閉症

4月2日“世界自閉症關注日”,讓我們關注來自星星的孩子


他是筆者的朋友蔡建志,臺灣著名的自閉症職能治療專家,兒童發展教育專家。

誰能料到,蔡建志老師自己也患有小兒多動症,而且,他的太太居然是“亞斯伯格症“”。蔡建志老師跟筆者笑談,要不我們做一個電影吧,名字就叫《多動症老公和亞斯伯格症老婆》,哈哈,關於他們夫妻倆的坎坷與恩愛故事,希望有機會真的能實現。如果您對自閉症有興趣,或者自己的家人朋友也有自閉症的困擾,可以在喜馬拉雅FM聽到他的節目。

給自閉症兒童報以寬容的微笑

中國的自閉症兒童患者人數眾多,但是在治療矯正方面經驗和手段有限,面臨巨大的挑戰。

實踐證明,經過早期,長期不懈和正確的干預,這些兒童是能夠融入社會最終實現自立生活的。

美國,英國這些發達國家,治療自閉症已經有40多年的歷史,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在我國對自閉症的研究開展比較晚,但是還好,在中國的臺灣地區,他們治療自閉症的經驗並不比英美髮達國家差太多。

當你在公共場所遇到行為異常的孩子,請抱以寬容的微笑,不要歧視,不要圍觀,如果可以,請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