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一個“中國村”,村民至今說漢語用漢姓,希望回到祖國懷抱

  眾所周知,中國一直以來是日本的“文化養母”,中華文化從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日本的發展。無論是現代日本人的衣食住行,還是日文中大量漢字的存在,都足以證明中華文化對日本影響之深刻。無獨有偶,在日本沖繩縣的“久米村”就是一個完全由中國人所組成的村落。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久米村的村民依然保持著使用漢姓、漢字以及漢人習俗的傳統。一直以來,久米村的村民都迫切希望重新返回祖國,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始終無法成行。

  

日本有一個“中國村”,村民至今說漢語用漢姓,希望回到祖國懷抱

  根據相關資料記載,中國與日本有跡可循的交流要追溯到日本繩紋時代,那時遠在朝鮮半島的我國先民就與日本先民進行了大量的交流。受限於那時交通技術水平,我國先民與日本先民的交流大多數都集中在農業生產技術以及工具生產技術方面。而進入漢朝,我國開始了與日本更進一步的交流,這其中最具影響的無疑是我國的各種儒家學說和漢字傳入日本。進入隋唐時代以後,日本主動且持續性向我國學習先進的技術、文化以及制度,這直接推動了日本從部落時代進入封建時代。

  而久米村的形成就與中日兩國之間長期的文化交流有著密切的關係。據相關史料記載,1372年為了方便琉球中山王察度嚮明朝進攻,同時為了進一步防範愈演愈烈的沿海倭患,明洪武帝將福建36戶舟工派往了琉球定居。36戶舟工前往琉球之後,在現那霸港附近的一處島嶼上迅速建立了自己的村落,這也就是久米村的來源。在歷史上琉球王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屬於我國的附庸國,因此這36戶人家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再加上精通漢文的優勢,使得久米村成為了琉球王國進行朝貢與交流的關鍵點,許多接待冊封船以及對華貿易的工作都是由久米人來完成的。

  

日本有一個“中國村”,村民至今說漢語用漢姓,希望回到祖國懷抱

  在久米村的發展歷史中也曾遭受過日本薩摩古王國的入侵,但是久米村人一直認為自己屬於漢人,所以在琉球抵抗薩摩入侵的過程中非常積極。即便是在琉球已經成為薩摩附屬國的情況下,久米村人依然拒絕日本文化在村內的傳播。進入近代以後,由於清王朝愚蠢的拒絕了工業化導致國力衰落,加之日本積極地學習西方的工業化並促進了國力的發展,所以日本在1879年成功佔領琉球王國並改名為沖繩縣。為了不被日本統治,相當一部分久米村人選擇返回祖國,這也就導致了近代久米村的衰落。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根據一系列國際協約和宣言,琉球群島的主權應當重新歸於我國。但是因為民國的不作為以及美國扶持日本的目的,美國既不將琉球群島歸還我國也不交由日本管轄,而是由自己代為管理。1970年美日兩國簽署《舊金山和約》,雙方經過一系列秘密交易,最終使得日本成功竊取了琉球群島的主權。

  

日本有一個“中國村”,村民至今說漢語用漢姓,希望回到祖國懷抱

  由於久米村的存在和琉球王國與我國的淵源,沖繩縣民間一直存在“琉球復國運動”,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沖繩縣與東京不和的主要原因。不過截至到現在,沖繩縣的文化習慣依然與日本傳統文化有著巨大的差異,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於曾經久米村的存在。隨著久米村的衰落,現在的久米村已經成為了一個無人居住的遺址,但是散落在各處的久米人後代卻依然堅持著中國傳統文化。1992年,福州市與那霸市在久米村原址上共同建立了一座名為福州園的庭園,以此來紀念那段特殊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