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多少,尿液里酮体会高?

用户7531367891013


医生经常会要求糖尿病人进行尿液的检查,尿中的检查项目是比较多的,有葡萄糖、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还有酮体,不同的检查项目对应身体的不同状态。

对于血糖比较高的患者,医生经常会开出尿常规的检查,“查查,看看,是不是有酮体?”

这是为了排除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或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种疾病进展一般比较快,患者可能很快出现昏迷、肾功能衰竭等情况,甚至有生命危险。

通常来说,血糖超过13.9mmol/L的患者,这样的患者会存在急性代谢紊乱的情况,检查尿液可能会发现尿中酮体阳性。

但也并不是所有血糖升高的人都会出现酮尿,例如有些糖尿病高渗性综合征的患者,他们的血糖可能达到了30mmol/L,尿中也未必出现酮体。

这点被作为高血糖急性并发症的鉴别点,当高血糖合并昏迷的病人,排除脑部疾患后,如果尿中出现酮体,则考虑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如果检查尿中酮体阴性,则考虑有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可能。

但是很多血糖正常的人,尿中也会出现酮体。例如一些饥饿的人,减肥的人,怀孕的人,他们的尿中也会出现酮体,儿童在发热,严重呕吐、腹泻,不能进食的情况下会出现酮尿,剧烈运动或应激状态也可能出现尿酮阳性。

由此可以看出,摄入能量不足会出现尿酮。

虽然高血糖患者尿中会出现酮体,其实酮体并不是高血糖的产物,酮体是脂肪代谢的产物。

脂肪在肝脏中代谢,其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为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

酮体在人的进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人挨饿的时候,没有能量摄入就会分解脂肪,利用酮体作为能量的来源,为细胞供能。低血糖时,只有酮体能够通过血脑屏障为脑细胞功能,饥饿时,酮体为脑细胞提供的能量占所有能量的25%-75%。

那么酮体产生和什么有关系呢?

酮体的产生和摄入的糖分有关,当糖分不足的时候,机体就会消耗体内的脂肪为脂肪酸,脂肪酸分解产生酮体供能。

糖尿病人更容易出现尿酮阳性,这是因为错误的饮食指导,使患者误以为不吃主食会使血糖下降,或者紧张、恐惧和过度运动,都会导致酮症的发生。

所以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每餐都要进食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非常重要,这可以减少脂肪的分解,避免酮症的出现。

我是孙医生,关注孙医生讲糖,持续了解更多优质健康知识,有帮助请点赞,有疑问请留言,必复!

孙医生讲糖


空腹血糖的正常值要低于6.7毫升以下,不能够高于6.7毫升标准,尿液里酮体会高是因为尿酮体


呆瓜小秋


每个人的血糖浓度不一样,储运,运用糖源的能力也不一样,买血糖仪是可以检测,但是最主要还是要看自己的身体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