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朝三國交界處,中國的一塊地位置太重要,用時35年才連起來

給大家講一個東北一個“特殊”的村子,其位於中俄朝三國交界處,因為種種原因與祖國分離,當了35年的飛地!


中俄朝三國交界處,中國的一塊地位置太重要,用時35年才連起來

這村子的名字叫做防川村,早在唐朝時期,防川村已經成為了中國領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途。然而,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後,俄國人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簽訂了《北京條約》,在此條約中,清政府將黑龍江口至圖們江口大約40萬平方公里土地割讓給了沙俄。


中俄朝三國交界處,中國的一塊地位置太重要,用時35年才連起來

北京條約對於中國來說影響很大,從此以後,東北變成了出海口,吉林則是成為了內陸省。不過,在清朝官員吳大澄的努力下,防川村沒被割讓出去,中國船隻仍然可以自由出入圖們江。

1938年,那時候中國的東北三省已被日本佔據,就在這一年,蘇聯同日本在防川村爆發了一場戰役,史書稱張鼓峰戰役。戰爭結果以日本人停戰求和而告終,戰敗後的日本人越想越不是滋味,於是便將防川村一帶140多戶中國百姓牽走,將此地劃為“禁地”。


中俄朝三國交界處,中國的一塊地位置太重要,用時35年才連起來

並且日本人還蠻橫的禁止中國船隻進入圖們江航道,稱此地和日本海都是他們的“領土”。見此情況,蘇聯方面也趁火打劫,將自己的控制區推進到了圖們江邊上,只給中國留下了一道狹窄“通道”洋館坪路堤。

1957年,洋館坪路堤被洪水沖毀,防川村竟成了一塊飛地。雖然防川村土地狹小,但其戰略位置很重要,只要有防川村在,中國便可在圖們江佔據一席之地。

為了保住防川村,琿春敬信公社緊急動員18戶黨員家庭搬到此地居住,這樣一來,防川村的主權問題得到了解決。但”飛地”問題也很麻煩,每次,祖國要派人前往防川村,都需要向俄國人借道。


中俄朝三國交界處,中國的一塊地位置太重要,用時35年才連起來

中蘇關係破裂後,祖國每派一次人前往防川村都要看俄國人的臉色,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蘇聯解體。1992年,中國在被沖毀的洋館坪路堤上重建了一條長888米、寬8米的國防公路,就這樣,歷經35年的“分離”,防川村終於脫離了“飛地”身份。

如今,防川村已經成為了一處極為有名的旅遊景點,希望大家有機會可以去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