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大學生“養蜂大王”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現年25歲的張興其,從大學畢業後,沒有選擇留在城市就業或參加各種招幹考試,而是回到自己的家鄉創辦企業,成了一名“養蜂大王”。新時代,新農人。鄉創ted,今天為大家帶來“養蜂大王”--張興其的故事。


”90“後的張興其,是長寧縣龍頭鎮石筍村人,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19年11月,筆者來到位於長寧縣城郊的一處養蜂場進行採訪,老遠就聽到蜜蜂“嗡嗡”直叫……這裡原是一處500多平方米的廢棄廠房,在廠房的院壩內擺放著不少蜜蜂箱,成千上萬的小蜜蜂不停地來回飛舞。一個小夥子正站在蜂箱中間觀看蜜蜂的產蜜情況,他就是“養蜂大王”張興其。


大學期間,夢想萌芽


張興其在四川師範大學是學生物專業的。從考入大學開始,他就萌生了創業夢想。隨著專業知識的不斷增加,大三時,他決定畢業後回鄉養中華蜜蜂。於是,他利用星期天和假期多次到成都市周邊多個較大養蜂場進行實地學習和考察,全面掌握了國內養蜂產業的行情和發展趨勢。通過認真思考,他寫出了《農村發展養殖中華蜜蜂致富的思考》一文,得到學科老師和同學們的肯定和讚揚。


回鄉創業,夢想成真


  

人物|大學生“養蜂大王”


2018年8月,張興其畢業回鄉後,把自己要在家裡發展養蜂項目的想法告訴了父母,得到大力支持。張興其與爸爸、媽媽一道,利用家裡木材等材料,在自家樓房頂上建成了一個小型養蜂場。養蜂場建好後,他的父母看到張興其不是看養蜂技術書籍,就是到養蜂房轉悠,想到兒子需要大量的資金購進蜂種和必要的養蜂器具,就商量到銀行貸款支持兒子創業。


“父母供我讀書已經夠辛苦了,不能再讓他們操心了。”張興其說,自己創業不能在家裡拿錢了。但沒有錢怎麼創業?張興其鼓足勇氣,給遠在新疆打工的哥哥和讀大學時的同學打電話,得到了他們的大力支持,很快籌集了6萬元資金,這讓他感動了好幾天。


有了啟動資金,張興其開始為購種蜂、育王、購養蜂器具和建立銷售平臺四處奔走。他先後從長寧縣、江安縣、屏山縣和廣西、湖北等地購進優良中華蜜蜂80箱,走上了養蜂、育王的創業之路。2018年下半年,蜂群發展到100多群,成功培育和銷售蜂王8000多隻,半年實現純收入10多萬元。


帶動鄉親脫貧致富


  

人物|大學生“養蜂大王”


今年上半年,僱請4名回鄉青年幫助看管養蜂場;今年下半年,帶動6名回鄉青年創業……隨著蜂群不斷增多,張興其將養蜂場發展到3個,蜜蜂發展到300多箱,共培育出5萬多隻中華蜜蜂處女王,收穫1500多斤純天然蜂蜜,通過網絡平臺等方式遠銷國內各省市自治區,受到用戶的青睞。


“張興其創辦的養蜂場養蜂幾百箱,一年多來,育王和生產蜂蜜創產值達到100萬元,是長寧縣到目前為止養蜂箱數和創產值最高的人。”長寧縣畜牧水產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個小夥子通過自己的創業,得到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和表彰,獲得了全縣“養蜂大王”的稱號。


如今,在張興其的幫助和帶動下,龍頭鎮中華蜜蜂養殖戶迅速發展,現有養蜂戶30多戶,包括從興村陳宗兵、崑崙村範春雷、龍頭村魯龍海等多戶養有30箱以上中華蜜蜂的專業養蜂大戶。


“今後我將進一步擴大蜂場,增加員工,新購買蜂王人工授精設備,讓蜂群增加到500箱,年創產值200萬元以上。”當問到今後的發展目標時,張興其信心百倍地說,他希望通過這種養殖方式,不斷地帶領家鄉群眾脫貧致富,以實際行動來回報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