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老城的文庙,唐代遗留的遗迹,这些沧桑流年需要你去见证

文庙,即“孔庙”,既是古代祭祀孔子之地,又是教书育人之处,所以也叫“庙学”。

位于渭南市临渭区老城街北侧的文庙,相传始建于唐代,由尉迟敬德监督修建。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十二月,华州大地震时毁坏,万历及崇祯年间重修,清康熙初年和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再次修葺,上世纪初期曾用做渭南县立中学和中共渭南县委机关。原规模较大,现仅存大成殿一座。


渭南老城的文庙,唐代遗留的遗迹,这些沧桑流年需要你去见证


文庙大成殿如果你第一次来渭南,想寻找这座文庙的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在文庙大成殿的前方,已经看不到传统的照壁、泮池、棂星门、戟门等礼制建筑,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名为“文昌阁”的三层小楼,在门洞的右侧悬挂着“临渭区博物馆”的牌子。

穿过这座门洞,就来到了临渭区博物馆,文庙大成殿的雄姿呈现在眼前。这座大成殿坐北朝南,面阔七间,进深四间,抬梁式建筑,坐落在高约半米的台基之上。

渭南老城的文庙,唐代遗留的遗迹,这些沧桑流年需要你去见证


绿色琉璃瓦屋顶大成殿的屋顶,设计独特,用材考究,属于单檐歇山顶,铺设着绿色的琉璃瓦,屋脊上装饰着精美的动物和植物图案。墙体内,衬土坯,外包青砖,柱头置阑额和立枋,七架梁,檐下施五踩双昂斗拱,稍间各二攒,尽间一攒。殿内布点柱14根,大殿前檐明、次、稍间施六抹头隔扇门四扇,其上饰以走马板。从侧面看此殿,气势更加宏大,结构一目了然。

除了南侧装有门窗之外,大成殿的其他三个面,全部都是封闭的墙体。这里原本供奉着孔子的神位,颜回、子思、曾子、孟子分别排列在殿内东西两侧,在他们身后还有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均为孔子的学生,被称为“十哲”。


渭南老城的文庙,唐代遗留的遗迹,这些沧桑流年需要你去见证


大成殿内皮影展览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天国扶王陈得才率西征军进入陕西,攻克渭南城以后,文庙全部被焚毁。十一年以后,知县集资重修了大成殿等建筑,1928年渭南县委机关入驻文庙。1949年以后,这里仅存大成殿,由于年久失修,西北角已坍塌,基础下沉,墙体裂缝。2003年9月,文庙大成殿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在临渭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省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鼎力支持,争取资金129万元,对大成殿进行了整体维修;2009年年底,为了确保大成殿的安全,在大成殿西北角安装了防雷设施,2013年,由于大成殿横梁出现问题,对其紧急抢修加固工程;2014年,再次申请资金40余万元,对大殿进行了油饰,保障文物的安全。现在,在大成殿后方的屋檐下,还摆放着一根换下来的巨大梁柱。


渭南老城的文庙,唐代遗留的遗迹,这些沧桑流年需要你去见证


整修时留下的梁柱


渭南老城的文庙,唐代遗留的遗迹,这些沧桑流年需要你去见证


拴马桩


渭南老城的文庙,唐代遗留的遗迹,这些沧桑流年需要你去见证


石刻碑廊在文庙大成殿的东侧,有一条石刻碑廊,摆放着在临渭区出土或征集的叙事碑、石墓的装饰物、墓志、拴马桩等文物。这些文物的陈列展示,直接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片段,见证了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坚韧性格,彰显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如今,从空中俯瞰,渭南文庙和城隍庙东西并列。两座歇山顶的大殿,一个绿瓦朱门,一个灰瓦白墙。

它们与远处的高楼大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正在书写沧桑的历程,讲述渭南的历史……

关于文庙的沧桑巨变,值得每一个人去亲身感受与铭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