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為何寧死也不願過烏江?不是因為他傻,而是因為他看透了劉邦

在古代歷史上,有不少人都曾經自稱霸王。例如,隋朝末年的薛舉自稱是西秦霸王,唐朝有個叫康楚元的叛將自稱是南楚霸王,甚至春秋末年的勾踐也曾經號稱霸王。但是,無論在任何時候,人們提起“霸王”這兩個字,首先想到的卻是西楚霸王——項羽。在整個古代歷史上,也只有他是名副其實的“霸王”。

項羽為何寧死也不願過烏江?不是因為他傻,而是因為他看透了劉邦

古代的文人墨客對項羽的評價都很高,其中最出彩的兩個評價卻是兩位女子所作,一位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另一位是清代女學者李晚芳。李清照在《夏日絕句中》,採用借古諷今的手法,留下了“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千古名句。而李晚芳在《讀史管見》中留下的“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無疑更加符合項羽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

項羽為何寧死也不願過烏江?不是因為他傻,而是因為他看透了劉邦

在古代數千年的歷史上,歷朝歷代湧現出的名將燦若繁星,但是卻沒有一個人能在武力上蓋過項羽。在古代那麼多的名將中,項羽是唯一一個能夠依靠個人武力改變整個戰場形勢的人。項羽一生身經百戰,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親手斬殺過千人的猛將,更是有著步斬數百人的傲人戰績。

項羽為何寧死也不願過烏江?不是因為他傻,而是因為他看透了劉邦

如果從理性的角度上來看,項羽的戰績確實令人不敢相信,因為一個人武功再高,也難免有力竭的時候。可是項羽的這些戰績,並不是演義小說裡記載的,而是在正史中有著明確記載的,所以又令人不得不信。李晚芳評價項羽是“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就是根據司馬遷《史記》中所記載的史實進行評價的。所以,這個評價非常貼近項羽的真實形象,也最被人們所認可。

項羽為何寧死也不願過烏江?不是因為他傻,而是因為他看透了劉邦

說項羽是千古第一神勇,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麼,為何項羽卻寧死也不願過烏江呢?李清照在寫出“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句詩的時候,對此也是充滿著無奈。歷史上也有很多人認為項羽此舉太愚。其實,項羽不願意過江東並不是因為他傻,而是因為他看透了劉邦。

項羽為何寧死也不願過烏江?不是因為他傻,而是因為他看透了劉邦

項羽身上的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優點只有一個那就是神勇無敵,缺點反倒是有不少,例如剛愎自用,魯莽草率,沒有大局意識,更不懂得籠絡人心。特別是在後面幾點上,劉邦遠遠超過項羽。從項羽的性格來說,他的這種性格完全不適合爭霸天下,這一點從他在鴻門宴上放跑劉邦就可以看得出來。可是,項羽不願意過江東,並不是他魯莽間做出的決定,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項羽為何寧死也不願過烏江?不是因為他傻,而是因為他看透了劉邦

在楚漢爭霸的四年時間裡,項羽在正面戰場屢破劉邦,更是取得了彭城之戰的輝煌勝利。如果按照這個形式發展下去,項羽最終一統天下並不是幻想。可是之後的項羽卻昏招迭出,先是猜忌范增,後來和劉邦簽訂鴻溝議和後,又傻乎乎地相信真的能和劉邦井水不犯河水,這些都導致了項羽最終的失敗。直到垓下之戰過後,項羽才真正明白了自己和劉邦的差距,那就是他永遠沒有劉邦那種隱藏在骨子裡的狠辣。

項羽為何寧死也不願過烏江?不是因為他傻,而是因為他看透了劉邦

在垓下之戰失利後,項羽率領殘兵敗將一路逃到了烏江。屬下勸他過江以圖東山再起,可是卻被項羽以“無顏見江東父老”為由拒絕了。其實,項羽不願意過烏江除了明白自己大勢已去之外,也是因為不願意連累江東父老。項羽心裡明白,如果自己渡江東去,江東父老肯定還會一如既往地支持自己。可是這樣一來,劉邦的大軍隨後必然也會跟著過江。以劉邦的狠辣性格,為了剷除後患,絕對會對江東子弟趕盡殺絕。

項羽為何寧死也不願過烏江?不是因為他傻,而是因為他看透了劉邦

為了不禍及江東子弟,項羽只能選擇自刎隨虞姬而去。所以說,項羽是真的看透了劉邦。如果項羽不死,劉邦絕對會率兵剷平江東,他是不可能像項羽當年在鴻門宴上那樣放對方一馬的。這一點,從劉邦登基稱帝之後的所作所為就能看得出來。那些當年追隨他打天下的漢朝開國元勳,最後都被他逐個除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