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房價大約上漲10%

不管願不願意承認,最近房地產市場確實活躍了起來。


今年,房價大約上漲10%


開發商開始造勢,售樓處慢慢的人滿為患,二手房東開始調價;開發商拿地變得積極,項目去化速度明細加快。


今年,房價大約上漲10%


微博上一直被禁言的老化看房、董藩等唱多大將也紛紛被放了出來,房市基調立馬為之一變;開發商大佬也紛紛出來站臺,金句頻發。


今年,房價大約上漲10%


春天,可能真的來了。


01


下面這張圖表說明了很多問題:


今年,房價大約上漲10%


首先要說明的是,因為幾個誤區我們一直在低估房價的上漲。


我們已經習慣了用均價反應市場變化,然而1998年均價與2019年的均價是一個概念嗎?


1998年,中環還在開發,新房集中在外環線內,莘莊就已經到了開發的邊緣。這時的均價,反映的是外環內的價格;


2019年,大量遠郊項目開盤甚至交付,臨港、奉賢、青浦等成了開發的主力。這時的均價,已經被遠郊項目拉低了不少。


其實本身房價漲幅就不是一個很好的數據指標:


1萬元漲價到2萬,房價漲幅100%;

2萬元漲價到3萬,房價漲幅50%;

3萬元漲價到4萬,房價漲幅33%;


這能說明房價增長被抑制了嗎?


基於上述兩個統計學上的特徵,我們用均價計算的房價漲幅放緩是情理之中。


所以2016年以來,統計數據顯示房價下跌,其實房價一直在橫盤,前後變動不大。


不過橫盤四年,已經是1998年房改以來市場摔得最慘的一次。


一切商品的價格都在漲,唯獨房價不漲也是不合理的,所以觸底反彈是必然。大家關心的是,什麼時候是底?


大家都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說明已經到底了。


02


2019年,整體的基調是平衡。


全年商品住宅成交700萬平米,同步增長18%,穩;

年底庫存780萬平米,去化週期約11.2個月,穩;

新增供應住宅面積689萬平米,與成交量基本持平,穩;

沒有大的政策變動,只是臨港區域局部調整落戶難度,對全局影響不大,穩。


一切都很穩,意味著所有利空消息都已出盡,該打的牌基本打完了。


當所有人都在想“房價橫盤四年了,是不是該漲了”這個問題時,房價猛獸已經奔襲到門口。


不過“房住不炒”依然是主題,對於這頭猛獸政府的應對措施是兩條:


第一,通過提高土地供應平衡市場需求的抬頭。看房的人多了,買房的人多了,但是供應的房子也多了,你漲不動了吧;


第二,延續之前嚴格的調控政策,不讓這頭野獸野性全部釋放。


所以今年的大體趨勢用專業的話講是“箱體內的溫和震盪上行”,翻譯成人話就是:


大的趨勢是漲,但是漲不多。


03


2016年之前,大家有一個共同的認知:政府的調控政策好像不靈,因為房價好像越調控漲的越快。


其實這是一個錯覺。公務員的招錄比一直維持在15以上,15個人中挑一個出來,水平肯定是不差的。


2016年之前,政府是在頻繁的調控,但是人家又沒說調控是為了降房價。


要想讓房價降下來很簡單,放開土地供應,限購由5年變20年,屬羊的不準在馬年買房,方法有的是。


5年,一定是經過精心測算的一個數字,一定是測算過後可以讓房價保持橫盤的數字。


橫盤了4年,目的基本達到了,下一步的最佳方向是:穩中有升。前面已經提過,所有商品都在漲價,唯獨房子不漲也是不合理的。


那漲多少合理?


關於稅收的原則,經濟學上有個通俗的解釋是:拔最多的鵝毛,聽最少的鵝叫。意思是,儘量讓大家心裡舒服。


房價上漲最佳狀態就是,跟你收入漲幅持平就好了——畢竟房地產也是一種廣義的稅收。


今年,房價大約上漲10%


上圖是近40年上海居民收入增長趨勢,平均漲幅為13.5%。


只要房價上漲在這個幅度之內,大家就不會有太大壓力,能安心的接受就不會有那麼多鵝叫。


今年,房價大約上漲10%


不用指望工資一直漲,房價保持不動,二十年後買房跟買白菜一樣。任何一線城市,買房子都是一件壓力很大的事情。


04


長期來看,上海的房價也有足夠的支撐。


今年,房價大約上漲10%


城市化到達一定程度是會放緩的,當下已經臨近了這樣的節點。不過放緩的是由鄉入城,由城到城的人口流動反而在提速。


保利研究院的數據表明,2000 年以來,中國“鄉-城”(人口從農村遷移至城鎮)的流動人口占比呈現“先增後減”趨勢,在 2010年到達高峰,佔全國流動人口 63%,隨後年均減少2.9%。


與此同時,“城-城”(人口從城鎮遷移至城鎮)流動持續增加,2010年後佔比年均增加 3.3%,2015年達38%。


今年,房價大約上漲10%


城鎮化的第一階段,農村人口遷移至城鎮生活。隨著高等教育普及,就業需求不斷提升,然而中小城鎮未能提供足夠發展空間,人口開始不斷向大城市流動。


而且這部分流動人口與民工不同,他們更傾向於在工作城市定居。數據表明,疫情過後,有50.9%的外來人口希望能在當地置業。


而上海,就是這樣一個對人口吸附能力極強的大城市。


今年,房價大約上漲10%


這是戴德梁行的一份調查報告,他們調研了過去三年在中國大陸最活躍的投資機構的核心管理人員,其中近半數的投資機構在大陸持有商業地產達100億以上。


無一例外,他們最看好的城市仍然是上海。


至於我國經濟發展前景,國際上普遍也是持有樂觀態度。中國最懂經濟的市長黃奇帆先生最近也發文,表示對中國經濟持續看好。

今年,房價大約上漲10%


在這樣的背景下,長期發展動力充足,短期市場到達拐點,大家要把握好機會。上漲10%,可能幾年的工資就沒了。


房價就像一個氣球,我們先用一年的時間吹脹它,再用三年的時間填實。


今年,又到了吹氣球的時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