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武——賈樟柯電影事業第一塊基石


小武——賈樟柯電影事業第一塊基石

賈樟柯早些年的時候,由於他拍攝的幾部影片都無法在國內公映。所以不被很多人所熟知。如果把他歸類為文藝片導演的話。那麼他在大陸影壇影響力,相當於香港的王家衛,臺灣的侯孝賢。賈樟柯電影傾向於寫實,甚至可以說是電影紀錄片,因為他的電影沒有什麼華麗炫技的電影手法。王家衛,侯孝賢,賈樟柯這三位都是我欣賞的導演,因為我是非專業人士,僅僅從個人的感覺來分析的話。我可以用歌曲表演者來做個類比 。王家衛是屬於詞曲唱俱佳的難得的天才型導演,侯孝賢的詞曲好,唱功似乎弱一些,而賈樟柯的曲和唱功均弱,但是詞的深度和格局大大超過了王家衛和侯孝賢了。他冷靜而客觀的關注著社會變遷中最底層的人群的生活現狀和命運,飽含感情的鏡頭體現出人文悲憫的關懷。

【小武】的出現的重要性不是電影技巧有多麼驚豔,而是在當時的環境,賈導把最底層小人物的生活公之於眾的震撼,因為很少有人去關注這個群體,就算有人知道這個群體也假裝視而不見忽略他們的存在,但是確實有千千萬萬個小武這樣的群體真實的活著,為了生活而頑強悲涼的活著。

【小武】是賈樟柯的處女作,經費不足的情況下拍得很艱難。在父親,親戚,朋友的資助下最終還是完成了這部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這部電影未能獲得官方的上映許可。在海外市場獲得了成功,影片在柏林,溫哥華,釜山,舊金山等電影節都獲得獎項。

影片故事線比較明顯,圍繞著友情,愛情,親情而展開。

小武兒時好友兼偷盜的同夥靳小勇通過做倒爺生意飛黃騰達了,開始刻意疏遠和小武的關係,甚至結婚也沒有通知他這個曾經最要好朋友。小武雖然自尊心受到極大傷害而氣憤,但是還是送上一份自己曾經承諾的禮金。可惜的是靳小勇已經自認為和他不是一個階層的人了,想和他劃清界限,不但託人退還了他送的禮金並出言相辱,在小武被抓,記者採訪時他還把小武形容為社會殘渣。


小武——賈樟柯電影事業第一塊基石


小武和胡梅梅的愛情也是傷感的。一個小偷,一個風塵女子,處於社會底層卻同病相憐。當小武知道胡梅梅肚子疼,他立馬想盡辦法為她送來了熱水袋。然後安靜地坐在床上,聽著胡梅梅唱歌,然後胡梅梅躺在小武的腿上,那一刻兩人是溫暖而心靈相依的,畫面很是讓人感動,估計也是整個影片裡最美好溫馨的一個畫面。可惜的是這份愛情最終還是敗給了現實。胡梅梅傍了個有錢人離他而去,雖然後來在遠方給他發了一條短信祝他萬事如意,這條短信給小武帶來的不是慰藉,而是無盡的悲傷。


小武——賈樟柯電影事業第一塊基石


小武——賈樟柯電影事業第一塊基石

友情和愛情受挫,心灰意冷的他回到了家鄉。本是期望能在家裡能夠找尋些許溫暖,沒料想父母給他的也只是冷漠。他本是買一個金戒指送給梅梅,現在梅梅不告而別。他轉送給母親想盡一份孝心,卻發現送給母親的金戒指竟被母親轉送給他兄弟的未婚妻,這使他徹底爆發了,得到的結果是被父親大罵並趕出家門。


小武——賈樟柯電影事業第一塊基石

已經徹底失望的小武又回了汾陽縣城,繼續自己墮落的小偷生活,也就註定了一個悲劇的結局。當他被抓而鎖在街邊被人圍觀的時候,他是驚慌而無助的,在友情愛情親情都給了他狠狠的打擊之後,最後的這場圍觀沉重的一擊足以讓他崩潰。這一幕也是全劇最震撼讓人深思的鏡頭。


小武——賈樟柯電影事業第一塊基石


小武——賈樟柯電影事業第一塊基石

賈樟柯的電影和大陸電影主流格格不入,自然有很多人不喜歡他的電影,甚至有些人根本沒看他幾部電影也跟著主流媒體人人亦云的開始責罵。

噴子大概分為兩類:

一種人是覺得電影裡那些人和事離自己的生活很遙遠甚至覺得不真實,因為他們這代人住的是電梯洋房,出行有車,衣食無憂,還能出國留學。對於【小武】和【三峽好人】裡展現的角色穿一件幾塊錢的背心還有許多破洞,喝幾塊的酒,抽幾塊錢的煙,為了吃飯要賣命甚至賣身的現實覺得不可思議。

第二種人是主流媒體或者權錢到位的階層,覺得生活這麼滋潤,前途一片光明。為什麼賈樟柯非要把中國醜陋的一面去拍給外國人看,簡直是影響咱泱泱大國的國際形象。他們不知道賈樟柯的電影是想拍給國人看的,但是屢屢被禁不得已只能往國外謀求出路和空間。這個社會只允許有一種的聲音是不健全的社會形態,雖然這些是社會進步過程留下的傷疤。就像你曾摔過跤的話,在你身體上會留有傷痕,只有你看著這些傷痕,你多年後才會記得曾經要注意和小心些什麼樣教訓,不至於讓自己再次受到傷害,你就算做了激光美容祛疤,雖然你不想直視它,但是你能否認它真實存在過嗎,絕不能!社會底層的生活難道就不是生活?

電影角度來說,看慣了商業片肥皂劇的人,就好比吃慣了賣相很好的漢堡和薯條的垃圾食品。而賈樟柯的電影是賣相不好,但是這碗農家飯菜健康有營養。現代的人在這個浮躁年代都在為自己的GDP一路狂奔,懶得靜下心來思考。就算有了碎片化的休息時間,也拿來娛樂至死。

商業片美化著小部分的成功小眾人群,獲得了大眾票房,賈樟柯拍攝出的大眾生活狀態,卻只獲得小眾群體的認可,何嘗不是一種悲哀。如此看來,賈在早些年的電影界,也算是生活在底層的人,幸虧他不斷抗爭沒有屈服和放棄,熬到了現在,逐漸被眾人發現他的存在和他散發的光芒。

賈愛著自己的故鄉,愛著祖國,愛著這些底層的人民。拍出的電影是多麼希望在中國公映的,可惜被禁只能在國外求生存,得到國外市場和專業界認可。反過來又被國內某些人噴得一無是處,罵他跪舔賣國,是多麼可笑和可悲。

在同一個天空下,請記得,有陽光照耀不著的角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