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考下实体书店怎么走?专家:需线上线下“双线发力”

  在网购图书与电子书阅读盛行的当下,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渐趋狭窄。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大多数实体书店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实体书店该转型线上还是坚守实体?实体书店在乘“云”生长的当下,下一步该怎么走?临沂大学商学院教授朱建成表示,要提升抗风险能力,实体书店必须线上线下“双线发力”。

“疫”考下实体书店怎么走?专家:需线上线下“双线发力”

在沂蒙路一家书店,工作人员正在整理图书。

  探因:为何书店经营 会陷入困境?

  4月底,临沂荒岛书店将撤店。目前,店内还有近6000册图书,工作人员整理书籍后,进行打折销售活动。店内阅读区的沙发和桌椅,已经售卖。从2018年12月8日开业至今,走到撤店这一步,也是他们始料未及的。

  “和其他行业相比,图书行业的利润空间比较小,而且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很难靠书籍本身做到高额销售,因此店内增加了饮品区。此外,还附加了一些书签等文创产品。”临沂荒岛书店店长傅昇铎说,即使如此,经营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可以说每一家书店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一台Kindle阅读器或者一部手机,动动手指就能搜索到想要的书,为什么要花钱去买纸质版的图书?”大一学生小王说,在他看来,电子书资源丰富,只要能学到知识,形式没那么重要。

  与小王的观点不同,市民韩女士闲暇之余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逛书店。“收到一本新书,翻开书页的瞬间,这是一种情怀。”韩女士说,置身书店,见了书,一切都安静了。

  实体书店为何会陷入困境?临沂大学商学院教授朱建成表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我国在线阅读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在这个网络高速发达的时代,在线阅读凭借其庞大的用户基数,逐渐成为读者的首选,也慢慢取代了实体书籍,这也让本来就惨淡营生的实体书店雪上加霜。”朱建成说,阅读成本的下降,使得读者完全可以通过在线阅读来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使得实体书店以往靠书养店的传统经营模式,愈发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对于在疫情之前就已然存在诸多经营问题的书店来说,疫情只不过是一支催化剂,加速了部分书店歇业的到来,那些有能力活下去的书店会继续活下去,但它们一定要有一种新的姿态。”朱建成说。

  思考:实体书店是转型线上 还是坚守实体?

  在采访中,不少实体书店的经营者还有一层隐忧:疫情结束后,已习惯线上购书的读者,会不会彻底抛弃实体书店?或是只将实体书店作为一种补充购书的渠道?疫情点燃了线上平台,实体店是该一门心思经营线上渠道,还是坚守实体?

  朱建成认为,书店经营者在市场预期下,并不应该放弃实体书店,反而应该加强双重渠道的战略布局。

  “实体书店是一个窗口,是一个展示平台,是一个能为读者提供更好服务的机构,是能直接与读者接触的渠道。这其实就好比网恋一般,没有实际生活中的接触,一切的感情和美好的憧憬只不过是海市蜃楼。想要最后有结果,有美好的未来,终究要回归现实生活。网络只是通途,而非目的地。”朱建成认为,逛书店是现代人的柔性需求,随着疫情过去,这种需求会慢慢释放出来。

  “而且在书店购书比网购更高效,你在网上查看图书评价,10个人可能有10种看法,在书店翻开试读一下就知道合不合适。”朱建成说,实体书店有各种的图书排行榜及店面的分类码放推荐,如重点图书码堆推荐、新书在店面最佳位置专架推荐、各类店面明显位置有图书榜单及海报……另外,实体书店最大的销售形式,还是读者自身对产品的浏览及选择,不管是什么出版机构,什么作者,什么装帧风格,图书只要在书架上,都有被读者浏览翻阅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能决定和吸引读者购买的就是图书的内容、设计、价格等产品内涵。而网络书店的销售是基于搜索引擎和排行榜,一方面读者会有目的性地用关键字词来搜索特定图书,另一方面则是各类排行榜及依赖特定条件的搜索排行。这样一来,一般的图书产品是极难被读者浏览到的。

  朱建成表示,疫情之下,实体书店的线上销售平台市场份额逐渐向好,这种情况确实造成了实体书店的没落,但这一模式也会刺激和促进实体书店的网络平台建设。在未来,实体书店依托自己的现实平台,必然会从线上平台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甚至还能拿到更多新的份额。

  未来:实体书店乘“云”生长正当时 下一步怎么走?

  暂时性的行业困境让实体书店的转型思考迫在眉睫。朱建成表示,经历这次疫情,此前在书店业流行的“书店+”“图书+”理念受到了巨大挑战。实体书店如何将互联网思维贯穿于运营全程,在线上线下进行符合实体书店实际的融合,将成为广大实体书店最为关切并且实践的方向。

  实体书店未来的战场,将不再只是线下。朱建成认为,未来,产品、服务、空间的全面转向线上,是大家的新课题。但并不是说只要转向线上就可以轻松过关。“如同我们刚刚完成的硬装升级转型一样,有了美好的颜值,消费者同样要求我们对图书推介的专业。”朱建成说,新一轮的市场转型大潮下,消费者要求的是一个对图书推介更为专业的漂亮书店,以及更加多元化的服务输出。

  “书店要习惯消费者,而不是让消费者习惯我们。”朱建成建议,要提升抗风险能力,实体书店必须升级“产品线”,由原来的只卖图书、文创和咖啡等有形产品拓展到课程、知识、服务等无形产品上来,拓展到提供社交、情感等隐形服务上来, “实体书店未来的战场,将不再只是线下。在这一行业共识的基础上,各个书店须根据自身情况深耕特色、积蓄私域流量,而不是一窝蜂地去做直播、开抖音。”

  朱建成说,从线下售书到打造线下体验感,再到线上线下“双线发力”,实体书店一路的成长蜕变犹如升级打怪。转型的密码在于,书店可以提供怎样的知识服务、精神文化体验,持续、稳定和高质量的陪伴,使它真正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也许,这次的疫情就是行业蝶变的契机。”

  临报融媒记者 褚菲菲 郇恒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