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供暖+工業用熱 長三角供熱供冷一體化特色路徑加速發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居民供暖+工业用热 长三角供热供冷一体化特色路径加速发展

北極星售電網訊:在近日的一次採訪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十四五”能源規劃專家委員會成員謝克昌建議稱,“十四五”期間能源發展規劃應增加“長江流域清潔供暖及製冷一體化技術發展研究”等內容。

受疫情影響,今年全國兩會延期召開,但在近年來全國兩會上,呼籲南方鋪展集中供熱的聲音逐漸高漲,尤其是在經濟基礎良好的長三角城市,對供熱的呼聲更為凸顯。

長三角區域主要包含江蘇、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由於工業產業聚集,城市樓宇集中,在各地出臺的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就已提到在適宜地區發展集中供熱和分佈式能源。

浙江省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即提到,大力推進集中供熱,重點在產業集聚區、工業園區發展熱電聯產,在條件具備地區鼓勵發展熱電冷三聯供,同步配套建設高效、快捷的熱力管網。積極引導在對二次能源需求性質相近且用戶相對集中的樓宇、樓群、公用建築及住宅小區等區域建設小型燃氣分佈式能源站。

江蘇在其“十三五”能源規劃中也明確鼓勵在新能源示範城市(工業園區)及綠色能源示範縣等局部區域,通過分佈式發電等途徑,滿足區域用電、供熱、取暖和製冷等各類用能需求,對熱力管網覆蓋範圍之外的醫院、學校、商場、辦公樓等公共建築,加快推廣蓄熱式電鍋爐、熱泵和電蓄冷技術,鼓勵建設地源(水源、汙水源)熱泵供熱(製冷)等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系統。

從以上文件表述可見,與北方地區集中供熱不同,長三角城市的供熱發展並非從單一的用熱需求考慮,更傾向於兼顧區域內“冷、熱、電”等綜合能源發展,即謝克昌所提到的供暖及製冷一體化。

南方地區氣候條件與產業分佈與北方地區存在差異,除工業用熱需求外,醫院、酒店、賓館、商場等公共及商業類建築的供熱供冷需求也是南方城市用能的特點之一,因此長三角地區發展綜合用能系統也更加符合地方實際。

安徽合肥就已經走出了這樣一條既有別於傳統北方集中供熱,又不同於南方電力空調的南方特色城市供暖之路。

據瞭解,藉助地源熱泵等新能源的合肥濱湖新區核心區能源項目既涵蓋城鎮居民集中供熱,又廣泛涉及城市工商業用汽,同時依據合肥當地資源稟賦與氣候特點,將集中供熱、供冷相結合。根據該項目規劃,其將建設約500萬平方米的供冷供熱能力。其中一期3號能源站已於2019年4月正式投產,規劃供冷熱能力達150萬平方米。

與此同時,長三角其他地區也正在積極探索供熱供冷路徑。2019年,浙江紹興市鏡湖新區開發建設辦公室已委託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開展供熱供冷專項研究。根據規劃,鏡湖新區供熱供冷規劃用戶群將主要考慮公共設施、商業、會議、展覽、文化娛樂、酒店、行政辦公、企業和商務貿易辦公樓、城市商業綜合體、城市公共服務設施、醫院、學校等。

2019年底,《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出臺,三省一市一體化發展按下加速鍵。在剛剛過去的4月1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綱要》江蘇實施方案發布,再次重申推進跨區域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新能源微電網、能源物聯網、互聯網+智慧能源等綜合能源示範項目建設。藉助長三角一體化能源發展機遇,長三角區域供熱供冷發展將進一步加快。

原標題:居民供暖+工業用熱 長三角供熱供冷一體化特色路徑加速發展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