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勒热夫战役是中央集团军群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小龙虾148499353


勒热夫战役发生在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之间。

莫斯科战役在1942年1月结束,斯大林格勒战役在1942年6月底开始,中间这半年多时间,战场并非平安无事,被称为“勒热夫绞肉机”的勒热夫战役就开始于这期间。

勒热夫战役一度是苏联官方有意隐瞒的一场战役,苏军军神朱可夫在这里遭遇了惨烈的失败。

开战前的形势是,1941年底,德军已经在莫斯科城下遭遇失败,苏军缓解了窘迫的处境,开始转入进攻。

勒热夫位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补给线上,它只是个莫斯科西北150公里的小城,却成为了苏德双方争夺的焦点,原因是在双方元首希特勒和斯大林眼里,它都拥有军事和政治双重意义。

从1942年1月开始,德军和苏军就在勒热夫-瑟乔夫卡-维亚济马这几座城市一线反复鏖战,打到4月底,焦点集中到了勒热夫地区,这几个月中苏联投入了100多万大军进攻,根据现在解密的资料,伤亡达到了惊人的77万多人,其中包括苏军优秀将领,曾经被派到中国,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李济深首席顾问的叶夫列莫夫将军率领的33集团军,叶夫列莫夫本人也在突围中受伤后自杀。

这被称为第一次勒热夫-维亚济马进攻战役。

不过这还只是开始。在八月一个月,红军又遭受了20多万人的伤亡。

1942年11月24日,朱可夫指挥的火星行动开始,这被称为第二次勒热夫-瑟乔夫卡进攻战役 。

此时,德军在勒热夫已坚守近一年,大概有274000万德军在这里严阵以待,激战5天后,首先发动进攻的苏军第20集团军就伤亡5万余人,失去战斗力,撤出战场。

莫德尔指挥下的德军弹性很强,依托战略纵深吸引了苏军,布下了一个口袋阵,到12月7日,德军开始反击,突入过深的苏军被反包围,只得死守待援。

朱可夫为了救出被包围的苏军,投入了所有预备队,激战3天过后,没能突破德军防线,包围圈外的苏军又承受了数万人伤亡,最终也没能打破德军的包围。被围的苏军眼看救援无望,在索罗马津的带领下向西突围,最终仅有少部分部队成功突围,火星行动宣告惨败,苏军阵亡和被俘26万余人,伤残50万人,损失坦克1847辆(超过了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参战坦克的总和),大炮1100门。德军的伤亡在4万人左右。

这场战役,可以说是朱可夫一生中的最大失败。

从1942年1月到1942年12月,苏军在勒热夫付出了总共170多万人伤亡的代价,德军的伤亡大约是50多万。由此也被称为”勒热夫绞肉机“。

当然苏军的人海填坑战术并不是没有意义,苏军在勒热夫地区,牵制住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主力,使得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失去了支援,最终遭遇失败。

斯大林格勒失败后,据守勒热夫也失去了意义,1943年1月,勒热夫被德军主动放弃,莫德尔安全撤出了勒热夫地区的25万德军。如果这几十万德军被投入到斯大林格勒战场的话,战争形势是否会逆转,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小院之观


这里的勒热夫战役应该是指1942年1月份苏军对中央集团军群的冬季大反攻,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的结合部被苏军突破,位于中央集团军群最北端的第9集团军遭到了苏军的重点进攻,苏军突破了德军第9集团军的北部防线,并向纵深挺进,整个第9集团军呈被三面包围之势,形势岌岌可危,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第6集团军一样,第9集团军同样已经处在生死存亡的地步,只不过在莫德尔的坚强领导和强大的兵力增援下,第9集团军打破了苏军合围歼灭该集团军的企图,避免了第6集团军那样的覆灭下场。



从战略上来看,苏军的冬季反攻意图合围歼灭或者重创整个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苏军已经突入中央集团军群的左翼,即第9集团军的防线。在右翼苏军同样在第4集团军和第2装甲集团军之间撕开一个缺口,两个集团军和一个骑兵军突入了德军防线的后方,这是一个德军最擅长的钳形攻势,只不过这次防御一方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能否避免被围,取决于中央集团军群是否能阻止苏军这两个铁钳的会合。其中第9集团军防线上的苏军右钳成为最危险的一支,因为苏军在这里的突破最深,先头的骑兵部队甚至已经到达了维亚济马的公路,那里是整个中央集团军群的补给线。



当时苏军已经突破了德军第9集团军下辖的第23军和第6军的结合部,最左侧的第23军被苏军一个集团军包围,只能依靠空军进行补给。另两个苏军集团军主力从这个缺口进入到德军的后方,苏军的坦克已经到达德军第9集团军司令部的所在地,瑟乔夫卡,那里也是德军第9集团军的唯一铁路补给中心,但是苏军没能攻下这个战略要点,德军临时拼凑的预备队挡住了苏军的进攻,主要原因就是苏军后勤补给线的脆弱,1941年的苏军各集团军缺乏实力强大的坦克军和机械化部队,无法在纵深的后方实施快速的机动,这给了德军调集预备队的机会,苏军的骑兵部队移动速度倒是非常快,可是缺乏重火力,无力对德军防线发起正面的进攻,只能进行一些骚扰,作用非常有限。



当然另一方面来说,勒热夫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那些轴心国仆从军的“捣乱”,德军表现出坚强的韧性,即便被合围也会选择顽强的防守,从而使苏军无法在短期内拔除这些坚固据点,只能选择绕过,这导致苏军的后勤补给线无法保证,运载物资的汽车是无法绕过这些据点。同时这些据点也牵制了相当数量的苏军,使其兵力处于分散的状态,如勒热夫战役中,第23军的死守牵制了苏军一个集团军的兵力,如果这是一支轴心国仆从军,那么要么会选择投降要么选择撤退,从而使苏军可以多投入一个集团军到对德军第9集团军的后方补给线之上,那将产生灾难性的后果。无论如何,第9集团军最终阻止住了苏军进一步的推进,并在增援部队带来后,发起了强大的反攻,切断了突入苏军的后路,对苏军实施了反包围,两个苏军集团军的大部分被歼灭,第9集团军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战略论


这一说法不知源自何处,但是从勒热夫战役的规模以及苏军的企图来看,它的确与斯大林格勒战役有些相似。勒热夫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分别属于“火星计划”和“天王星计划”的一部分,它们是苏军为歼灭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此时应是A、B两个集团军群)而制定的规模宏大的反攻计划。勒热夫战役是“火星计划”的第一步,而斯大林格勒战役同样是“天王星计划”的第一步,所以在这一点上二者存在着相似之处。另一方面,苏军竭尽全力想要消灭的德军分别是第9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因此德军在两个地点的境遇又有着相似之处,不过第9集团军的最终命运却比第6集团军幸运得多。

“火星”作战计划由苏军名将朱可夫亲自制定,并由他亲自指挥两个方面军参与此次行动。苏军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对第9集团军发起向心突击,意图一举撕开德军防线,拿下勒热夫突出部,消除德军对莫斯科的威胁。单从兵力上看,苏军投入兵力高达190余万人,而德军却只拥有一个集团军的兵力,因此苏军占据着绝对性的优势。从理论上讲,苏军也应该会像在斯大林格勒那样围歼第9集团军,但朱可夫却在此碰到了生命中的劲敌——莫德尔。莫德尔是德军中少有的防御型将领,他早已将勒热夫突出部打造成了一个极具韧性的纵深防御带,在苏军的重压下德军防线虽一再向后弯曲,但却没有破裂。苏军的攻势渐渐被耗尽,最终莫德尔抓住机会反击,化解了危机。

勒热夫战役同样非常激烈,关键高低几度易手,战场上遍布着燃烧的坦克和被击毁的大炮,尤其当苏军第41集团军被包围后,苏军更是疯狂地冲击德军防线。苏军在勒热夫战役中损失兵力高达七十余万,单从这一伤亡数字就可以看出战事的惨烈程度,而这也与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厮杀也不相上下。综合上述几点,或许这就是勒热夫战役被称为中央集团军群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关键所在。


战情解码


因为对于德国的中央集团军来说,“勒热夫战役”确实是一场类似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保卫战。

1942年,德军第九集团军执行“巴巴罗萨计划”,一路所向披靡,攻至勒热夫,并在勒热夫靠近莫斯科方向修筑了上百里的攻势。

而勒热夫这个城市距离莫斯科只有一百多公里,理论上德军装甲部队只要两个多小时,就可以杀到莫斯科了。这让身在莫斯科的斯大林元帅,每日如坐针毡。

1942年,11月。斯大林命令朱可夫元帅实施“火星计划”,消灭位于勒热夫的德军。

战斗刚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上百万的苏军步兵,跟着浩荡的坦克集群,杀向德军的防御攻势。

虽然开始时,苏军也取得一些战果,突破了德军几条防线,但是由于德国中央集团军援军源源不断的加入战斗,使苏联红军的进攻越来越困难,为了尽快攻入德军腹地,朱可夫命令22集团军和41集团军集中火力,突破德军在勒热夫的最后防线。

但是,苏军刚突破德军最后防线不久,就被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包围了起来。于是,苏德步兵和装甲部队开始了近距离的大厮杀,仅这一战苏军就死亡了数十万步兵,德军也死亡了数万人,可见此战之惨烈程度,后来此战被人们称为“勒热夫绞肉机”。

随后,苏军迅速撤退,持续了近一个月左右的勒热夫战役宣告结束。

据后人统计,在“勒热夫战役”中,苏军共牺牲了六十多万人,据说由于苏联官方的刻意隐瞒,实际死亡人数还不止这些。

通过“勒热夫战役”我们可以看到,其惨烈程度不亚于“斯大林格勒战役”。

所以,可以肯定的说,“勒热夫战役”是德国中央集团军的“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由进攻一方的失败而告终。








百战军武


莫斯科战役后,损失了大量兵力和武器装备的德军在苏联战场已经无法同时发起多场进攻了,1942年夏季作战,德军只能在南方发起进攻了(拥有70个师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虽然在第一次勒热夫-维亚济马战役中挫败了朱可夫的进攻,但是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去支援甚至哪怕是配合南线作战了),在兵力如此捉襟见肘的情况,犯二的希特勒还要分成A和B两个集团军群,B集团军群冲向顿河,A集团军群则去打高加索。最后一路陷入斯大林格勒城市巷战中成了强弩之末;另一路困于高加索山前,进退维谷。

而拥有足够而强大的预备队的苏军在把德军第6集团军消耗得差不多后,按照原定计划发起反击,瓦图京的西南方军从西北向东南攻击,叶廖缅科的斯大林格勒方面由伏尔加河东岸向西北进攻,两军在卡拉奇汇合,对第6集团军形成合围,然后罗科索夫斯基的顿河方面军再从中间砍一刀,经过佩斯特瓦特卡也攻到卡拉奇,对左翼的罗马尼亚军和右翼的德军第6集团军实施了双重包围。

本来苏军以为可以网住10万德军,结果一下子包围了30万。最后俘虏了24位德军将军和活下来的9万德军。德军在苏德战场最有机动性和作战经验最丰富的第6集团军全军覆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