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业 疫情中护航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疫情来了以后,网上消费一下子蹿了起来。因为不能出门,实体店也关门,所以以前不网购的人也学着在网上买东西了。我现在每天的分销收入就能达到几千元,比之前平均多了大约20%。”雨儿(化名)去年加入了一个社交电商平台,成为一名社交电商分销人员。由于此前在直销行业工作的积累,雨儿在目前的社交电商平台如鱼得水。在一次分享会上,雨儿这样跟她的团队分享:“无论遇到何种突发情况,你一定不要拒绝互联网,给自己多一个选择,多一个渠道,就多一种可能。当别人纷纷关店,活不下去的时候,你却在弯道超车。”

雨儿告诉记者,她原来是开实体店的,后来认识到了“互联网+”的广阔前景和趋势,于是进入了社交电商领域。如今,疫情袭来,相比从前开实体店的朋友,她不仅没有受到影响,而且每天的收入还在稳步上升。

疫情影响下的特殊铠甲

疫情突如其来,全国范围内生产生活受到较大冲击。好在,近年来我国持续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互联网+”,为疫情下的经济社会罩上了一层抵御外界侵袭的铠甲,不仅守护了我们的生活,更缓解了经济增长压力。

3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线上新闻发布会,综合司副司长李慧表示,虽然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了比较大的冲击,但是一些行业企业特别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都出现了逆势成长。

李慧举例,比如网购快递、生鲜电商、在线教育、远程问诊、远程办公等新兴服务需求快速扩张。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高了5个百分点,信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了3.8%,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的产量分别增长了119.7%、45.1%。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出台多项政策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互联网+”发展。这一系列举措为经济社会构筑了一道道安全防护墙。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在客观上促进了部分新兴业态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消费市场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随着城乡物流配送体系的不断完善,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普及率日益提高,网购用户数量持续增多,我国网络零售规模稳步扩大,对零售市场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2019年,我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8.5万亿元,比2014年有统计以来增加2倍以上,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5%。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由于在线消费对到店消费的替代率提高,市场主体为适应市场变化,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意愿增强,客观上推进了我国消费品市场转型升级和供给结构优化的发展步伐。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233亿元,同比增长3%;2月份快递业务量完成27.7亿件,同比增长0.2%。一些产品逆势增长,生鲜电商、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线上办公等新模式新服务快速扩张。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大潜力和良好发展势头。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前不久在《人民日报》撰文提出:“虽然疫情对传统消费和产业造成了较大冲击,但压力之下也蕴含巨大潜力和机遇,线上消费和智能经济爆发式增长,对冲了部分负面影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扩大消费的重要驱动“前段时间病毒闹得很严重,我爸妈都不敢出门。以前他们从来不网购,买东西都到超市或者菜市场,现在没办法了,只能学着网上购物。现在他们俩都会用淘宝和京东买东西了。”家住北京的广西女孩单鑫告诉记者。

疫情影响之下,不仅许多线下消费者涌入互联网开始线上购物,很多行业也迅速拥抱互联网,在淘宝等平台实现复工。

2月17日淘宝发布了第一份《淘宝经济暖报》,数据显示,进入2月以来,每天有超过3万人上淘宝开新店。物流方面,全行业超过一半快递员已返岗。4000家工厂、500个楼盘开淘宝直播实现“云复工”。

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餐饮业,也在淘宝、天猫上找到了突围的新路径——开展线上营销,通过淘宝直播等内容化互动“带货”。2月16日晚,来自西贝莜面村、小龙坎、眉州东坡、新雅等多家自主餐饮品牌的主厨齐聚淘宝,通过直播开展“云端营业”。2月17日凌晨,直播带货的货品在聚划算上线,小龙坎在短短10分钟内卖出上万份自热小火锅,同比增长1200%。

到3月3日,《淘宝经济暖报》显示,2月份有超100万人来淘宝开店。新开直播的商家数环比劲增719%,淘宝直播商家获得的订单总量平均每周以20%的速度增长。

疫情影响之下,互联网正在以火箭般的速度推动各行各业逆风前进。

3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产业链固链行动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的通知》,提出要发挥“互联网+”作用,拉动轻纺、家电、汽车等传统消费,培育智慧健康养老、绿色产品等消费热点。支持发展远程医疗、在线教育、数字科普、在线办公、协同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拓展数字网络等信息消费。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加快5G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在实现对各个行业救助的同时,互联网自身也迎来了新一波的快速增长期。

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不仅在经济生活中占领了半壁江山,在疫情的催化下,更是成为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

“原来,孩子有点状况,我们就赶紧去医院,这次疫情当中,我们也尝试了一下线上问诊,觉得还不错,挺方便的。”家住北京的30岁宝妈倪洁告诉记者,她两岁半的宝宝前段时间身上出现了一片片的红斑。孩子的姥姥很着急,催促她赶紧带孩子去医院。但当时疫情还比较严重,她怕去医院反而被感染。情急之下,想到了线上问诊。

据不完全统计,疫情发生后,互联网医疗行业快速响应,涌现了包括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丁香医生、阿里健康、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微医等十多家在线问诊平台。

“我尝试向一位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的大夫线上问诊。他看了我孩子的照片,问了一些问题之后,判断可能是过敏,就开了一些药店能买到的外用药。我给孩子抹了几天后,红斑渐渐就淡掉了。”倪洁说,这次问诊不到10分钟时间,费用为48元,加上26元的药钱,总共花费74元。“跟去医院比,费用可能会略高一点,且主要是自费。但节省了很多时间,还避免了交叉感染。”倪洁表示,今后遇到这种小问题就打算网上解决了。

倪洁遇到的小问题通过非处方药就可以解决。而疫情期间,处方药的购买也借由互联网变得更加便利。2月26日,阿里健康和天猫还联合宣布启动“放心购药”计划:即日起,全国慢性病患者可以在天猫上购买处方药,在北上广深杭等十座城市,最快30分钟就可以收到药。

我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度的改变。不仅仅是在线医疗,还有在线教育、在线会议、在线逛博物馆、在线看电影、线上兼职……自1994年4月20日中国加入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以来,互联网不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而且正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而此次疫情中,互联网产业危中寻机,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加速转变着。(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成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