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太急,要沉澱!”雕塑家吳為山談戰疫題材美術作品創作

身著潔白的防護服,一位年輕的女軍醫高舉右手莊嚴敬禮,雖然口罩遮擋她的面容,人們卻能感受到她堅毅的目光。近日,中國美術館館長、著名雕塑家吳為山創作了漢白玉雕塑作品《使命》,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擔當“使命”的醫者立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談起了創作幕後的故事。

“不要太急,要沉淀!”雕塑家吴为山谈战疫题材美术作品创作

吳為山雕塑作品《使命》

“這段時間,我每天看電視、看新聞,一幕幕醫務人員離開親人奔赴湖北戰疫現場的場景,就像當年解放軍、志願軍奔赴前線,讓我很受觸動。這是一場和平時期的人民戰爭。”吳為山尤其注意到,許多80後、90後醫務工作者不顧個人生命安危,衝向前線救死扶傷。“過去我們對年輕人認識不夠,這次疫情的洗禮,讓我們看到他們是民族未來的希望。”

在強烈的感動下,吳為山試圖用雕塑的藝術語言記錄下這一時代可愛的人,最初的構想是創作一組白衣戰士的雕像,其中包括許多細節,例如口罩在他們面龐上留下深深的痕跡,還有帶著行李在機場啟程等諸多具體情景,但後來一一被他捨棄。吳為山決定化繁為簡,用身著防護服的一位90後女軍醫,代表千千萬萬位無名英雄。一個簡單的敬禮動作,凝鍊出醫務工作者的信仰與忠誠。

在雕塑《使命》的下半部分,女軍醫的身軀化為看似未完成的粗礪石塊。這是吳為山在反覆考慮後“忍痛割愛”的選擇。“原本我花了很多精力去雕琢她的腳、褲子等細節,最後都不要了,讓她的身體融化在石中,變成這個時代醫護工作者聖潔的豐碑,這也是一座我們可以仰視的高山。”此外,雕塑的材質為漢白玉,也是吳為山有意的選擇:“君子比德如玉,只有漢白玉能體現醫護工作者的聖潔與崇高。”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中國美術館在春節前夕就進入了臨時閉館狀態,已經宣佈的大年初一館長送福活動也不得不取消。“我們的門關了,但是卻延伸出更廣闊的空間。中國美術館的空間不僅在五四大街一號,一塊屏幕就是一個美術館。”為了滿足廣大觀眾欣賞經典美術作品的需求,吳為山策劃了一系列“雲端”展覽。“線上美術館沒有圍牆,任何人都可以來到這裡遇見美好。”

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線上展覽中,“為抗疫而塑”主題雕塑展是吳為山帶領中國美術館國家主題美術創作班新創作品的展覽,21件聚焦抗疫現實的雕塑作品一經推出便感動了許多觀眾,引起強烈反響。這些作品是吳為山通過網絡指導藝術家進行創作,多次討論研究稿件,反覆修改而成。他時常夜裡還收到外地藝術家發來創作圖片,與他交流修改意見。吳為山對他們說,“藝術創作不要太急,要沉澱。”

目前,吳為山及中國美術館正在組織全國各地的美術工作者進行主題創作,徵集作品題材廣泛,類型涵蓋繪畫、雕塑、書法等,老中青三代藝術家齊心合力,歌頌醫護人員的大愛和大美,計劃在疫情結束後,將這些作品策劃展覽、編輯成冊並出版發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