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田氏代齊未改國號,為什麼南北朝的蕭樑代齊卻改了

在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的過程中,新政權有關國號的定名一個有趣的現象。戰國初期,田氏取代姜氏統治齊國,田氏和姜氏並沒有血緣關係,卻沿用了“齊”的國號。到了南北朝時候,梁武帝蕭衍雖然與蕭齊的開國皇帝蕭道成同氣連枝,都屬於蘭陵蕭氏,且是叔侄關係,但是他取代蕭齊時,卻改用“梁”作為國號,棄“齊”而不用。為什麼?

因為,國號對一個政權來說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政治符號。國號的沿革取捨,常常取決於統治者特殊的政治目的,以及對政權未來發展的現實需要。

戰國時田氏代齊未改國號,為什麼南北朝的蕭梁代齊卻改了

一、田氏代齊沿襲的原因

(一)田氏代齊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田氏原是陳國貴族,為了躲避政治迫害來到齊國。寄人籬下的田氏花了286年,經過多代人的不懈努力,從打工仔一步一步地反客為主,鳩佔鵲巢逆襲成老闆,不是簡單的事情。首先,田氏在經濟上專巨海之富而擅漁鹽之利,通過工商經營致富。其次,富而求貴。田氏在政治上用各種陰謀鬥垮了齊國一個個敵對的政治勢力,使國君失去左右手,成為名副其實的孤家寡人。再次,籠統人心。田氏借貸糧食大斗借出,小鬥收回,收買人心;利用齊相的地位竊用國君賞罰的權力,使民心歸附自己。即然人心已經徹底轉向,篡齊後改不改國號都無所謂了。

戰國時田氏代齊未改國號,為什麼南北朝的蕭梁代齊卻改了

(二)“齊”作為地理概念遠勝於國家符號。周武王分封列國,把姜尚封到齊國作諸侯時,“齊”作為一個地理概念早已深入人心。當時齊的地域範圍,到了田氏代齊的時候變化不大,大家對齊國的認知已經固定化。如果田氏為了區別姜齊,把齊的國名改了,恐怕會讓天下人不習慣,造成認識上的混亂。

(三)取得了政治合法性。田和請求魏文侯代告周天子,立田氏為諸侯。公元前386年,周安王准許田和正式成為齊侯。雖然周天子當時已經式微,但仍然是形式上的共主,田氏獲得天子的承認,也就等於解決了政治合法性的問題。其他諸侯再怎麼看不慣田氏,也失去了討伐他的理由。

戰國時田氏代齊未改國號,為什麼南北朝的蕭梁代齊卻改了

二、蕭梁代齊革故鼎新的原因

(一)蕭齊民心盡失,蕭衍需要給人民帶來新的希望。蕭齊的統治者東昏侯蕭寶卷沉溺嬉戲玩樂,視百姓性命如草芥,為了鞏固權力,對大臣們大開殺戒,最後搞得天怒人怨,民心盡失。蕭衍平定內亂之後,蕭齊對蕭衍來說就是一個爛攤子、負資產。蕭衍必須要與之切割,才能帶給人民新的希望。

(二)血緣關係疏遠。蕭衍跟蕭齊雖然同屬一個宗室,但他不是蕭齊皇室的直系,從血緣上講並不親近。如果蕭衍不革故鼎新,簡單地繼承蕭齊,會造成嚴重的政治隱患。因為蕭齊皇室很多貴族當時都還在世,繼承蕭齊實際上就承認他們的政治地位,難保這些人不會聯合起來形成勢力搞政變。這種情況在南北朝的亂世已經司空見慣。

戰國時田氏代齊未改國號,為什麼南北朝的蕭梁代齊卻改了

(三)蕭衍從圖讖中找到了政治合法性。圖讖是一種迷信的預言。歷代封建王朝都很熱衷於從這裡面尋找依據,強調天命所歸。如南朝劉宋滅亡前流傳的歌謠“金刀利刃齊刈之”,金刀利刃代表劉宋,齊刈之就代表蕭齊取而代之。蕭齊之後呢?蕭衍需要依靠一個重要人物——“山中宰相”陶弘景。傳說,陶弘景援引圖讖,數處皆成“梁”字。其中最有名的是陶弘景占卜出“水醜木”三個字。這三個字組合起來就是“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