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同學《資治通鑑》,共賞歷史精彩——沒有規矩之外的人

嗚呼!幽、厲失德,周道日衰,綱紀散壞,下陵上替,諸侯專征,大夫擅政。禮之大體,什喪七八矣。然文、武之祀猶綿綿相屬者,蓋以周之子孫尚能守其名分故也。何以言之?


講述周朝奉祀不斷的原因,是周文王、武王的子孫堅守名分


昔晉文公有大功於王室,請隧於襄王,襄王不許,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惡也。不然,叔父有地而隧,又何請焉!“文公於是乎懼而不敢違。是故以周之地則不大於曹、滕,以周之民則不眾於邾、莒,然歷數百年,宗主天下,雖以晉、楚、齊、秦之強,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至於季氏之於魯,田常之於齊,白公之於楚,智伯之於晉,其勢皆足以逐君而自為,然而卒不敢者,豈其力不足而心不忍哉?乃畏奸名犯分而天下共誅之也。

2同學《資治通鑑》,共賞歷史精彩——沒有規矩之外的人

晉文公


為什麼這麼說呢?司馬大人舉例論證:晉文公對王室有大功,請求王者葬禮,襄王以國家制度為名否決。看過歷史的人都知道,帝王有帝王的葬禮規模,諸侯有諸侯的葬禮規模,吃的飯、乘的車、穿的衣,都有明確的制度規範。諸侯晉文公在大的功勞,也是諸侯,在那個年代同意了行王者葬禮,就是認同了他是帝王,周天子會幹嗎?周天子的轄地、屬民不如諸侯,即使晉、楚、齊、秦強大也不敢篡逆,即使魯、齊、楚、晉的四個大家族勢力強大,也不敢取而代之,就是名分的約束。


今晉大夫暴蔑其君,剖分晉國,天子既不能討,又寵秩之,使列於諸侯,是區區之名分復不能守而並棄之也。先王之禮於斯盡矣。或者以為當是之時,周室微弱,三晉強盛,雖欲勿許,其可得乎?是大不然。夫三晉雖強,苟不顧天下之誅而犯義侵禮,則不請於天子而自立矣。不請於天子而自立,則為悖逆之臣。天下苟有桓、文之君,必奉禮義而徵之。今請於天子而天子許之,是受天子之命而為諸侯也,誰得而討之!故三晉之列於諸侯,非三晉之壞禮,乃天子自壞之也。

2同學《資治通鑑》,共賞歷史精彩——沒有規矩之外的人

三家分晉


為何三家分晉這樣以下犯上的事發生了呢?因為這三家強勢、周王室羸弱嗎?不是的,是這三家犯上後請示了周王室,周王室非但沒討伐卻同意了而且還寵信他們。這是周王室自己破壞了規矩。


嗚呼!君臣之禮既壞矣,則天下以智力相雄長,遂使聖賢之後為諸侯者,社稷無不泯絕,生民之類糜滅幾盡,豈不哀哉!


既然周王室自壞規矩,那就別怪下面的諸侯作亂了。諸侯紛爭,國破家破民不聊生,何其悲哀!!


規矩,或者說制度是統治者,現在叫管理者更貼切,他們這個階級或群體確立的,他們要維護好、發展好,不能有高於制度、高於法律的“法外之人”,如此,才能保證這臺社會機器有序運行。聯想到企業的管理,為什麼有些企業發展不好,發展不長遠,就是因為他們還停留在人管人的階段,制度不定,管理者說了算,管理者朝令夕改等等。三流企業靠人管,二流企業靠制度,一流企業靠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