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同学《资治通鉴》,共赏历史精彩——没有规矩之外的人

呜呼!幽、厉失德,周道日衰,纲纪散坏,下陵上替,诸侯专征,大夫擅政。礼之大体,什丧七八矣。然文、武之祀犹绵绵相属者,盖以周之子孙尚能守其名分故也。何以言之?


讲述周朝奉祀不断的原因,是周文王、武王的子孙坚守名分


昔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请隧于襄王,襄王不许,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不然,叔父有地而隧,又何请焉!“文公于是乎惧而不敢违。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以周之民则不众于邾、莒,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至于季氏之于鲁,田常之于齐,白公之于楚,智伯之于晋,其势皆足以逐君而自为,然而卒不敢者,岂其力不足而心不忍哉?乃畏奸名犯分而天下共诛之也。

2同学《资治通鉴》,共赏历史精彩——没有规矩之外的人

晋文公


为什么这么说呢?司马大人举例论证:晋文公对王室有大功,请求王者葬礼,襄王以国家制度为名否决。看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帝王有帝王的葬礼规模,诸侯有诸侯的葬礼规模,吃的饭、乘的车、穿的衣,都有明确的制度规范。诸侯晋文公在大的功劳,也是诸侯,在那个年代同意了行王者葬礼,就是认同了他是帝王,周天子会干吗?周天子的辖地、属民不如诸侯,即使晋、楚、齐、秦强大也不敢篡逆,即使鲁、齐、楚、晋的四个大家族势力强大,也不敢取而代之,就是名分的约束。


今晋大夫暴蔑其君,剖分晋国,天子既不能讨,又宠秩之,使列于诸侯,是区区之名分复不能守而并弃之也。先王之礼于斯尽矣。或者以为当是之时,周室微弱,三晋强盛,虽欲勿许,其可得乎?是大不然。夫三晋虽强,苟不顾天下之诛而犯义侵礼,则不请于天子而自立矣。不请于天子而自立,则为悖逆之臣。天下苟有桓、文之君,必奉礼义而征之。今请于天子而天子许之,是受天子之命而为诸侯也,谁得而讨之!故三晋之列于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

2同学《资治通鉴》,共赏历史精彩——没有规矩之外的人

三家分晋


为何三家分晋这样以下犯上的事发生了呢?因为这三家强势、周王室羸弱吗?不是的,是这三家犯上后请示了周王室,周王室非但没讨伐却同意了而且还宠信他们。这是周王室自己破坏了规矩。


呜呼!君臣之礼既坏矣,则天下以智力相雄长,遂使圣贤之后为诸侯者,社稷无不泯绝,生民之类糜灭几尽,岂不哀哉!


既然周王室自坏规矩,那就别怪下面的诸侯作乱了。诸侯纷争,国破家破民不聊生,何其悲哀!!


规矩,或者说制度是统治者,现在叫管理者更贴切,他们这个阶级或群体确立的,他们要维护好、发展好,不能有高于制度、高于法律的“法外之人”,如此,才能保证这台社会机器有序运行。联想到企业的管理,为什么有些企业发展不好,发展不长远,就是因为他们还停留在人管人的阶段,制度不定,管理者说了算,管理者朝令夕改等等。三流企业靠人管,二流企业靠制度,一流企业靠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