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漢字與書寫載體的演變

漢字的演變

漢字經歷了

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印刷字體的發展和演變,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血脈,也蘊藏著先人們的智慧。漢字的演變趨勢:由繁到簡。


甲骨文

甲骨文是我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顧名思義,就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這些甲骨上記錄了當時人們的祭祀、軍事、刑法、醫學、天文曆法等各方面的內容,對研究商朝的歷史有著重要的價值。

甲骨文的造字法: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等。

【初中歷史】漢字與書寫載體的演變

金文

商代後期以及西周時期,青銅冶煉技術十分精湛,人們開始把字刻在青銅器上,這就形成了金文,也叫金吉文字或者銘文。

【初中歷史】漢字與書寫載體的演變

篆書(大篆、小篆)

戰國時期,言語異聲,文字異形,這個時期使用的文字我們稱之為戰國文字。

在東方各國混戰不休的同時,西方的秦國通過一系列的改革變法崛然而起,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揮劍決浮雲,一統六國,建立起了中國第一個多民族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實行了大規模的統一政策——統一了貨幣、文字、度量衡。將小篆作為統一字體頒佈全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書同文”。

【初中歷史】漢字與書寫載體的演變

隸書

隸書形成時間約在戰國晚期,成熟在漢代。是對小篆的進一步簡化。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李斯等人上書建議用小篆來統一全國文字,但是實際上秦始皇用類似於古隸的文字來推行書同文統一全國的文字,很早就進行了,小篆因其筆畫較多,較為繁瑣,所以只能是一種理想性的東西,難以真正地廣泛推行。秦國主觀上想用小篆來統一,實際上真正推行開來的,統一全國用字的還是隸書。

漢隸承秦隸而來,是成熟的字體。在東漢中葉出現了八分隸書,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隸書。


【初中歷史】漢字與書寫載體的演變

草書

產生於漢代。本是起草文稿時,潦草書寫隸體而導致的一種變體,後來成為一種通行的寫法,以至演化成為一種純粹的書法藝術。

在唐朝草書發展成了狂草。張旭、懷素等人把草書推向狂放的境界,隨心所欲,氣、意、筆一氣呵成。充分展示了唐朝時期吞吐宇內,征服八荒的氣勢。


【初中歷史】漢字與書寫載體的演變

楷書

楷書又叫“正書”,出現於東漢時期,六朝進一步完善,唐代走向成熟。因字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文字而得名。楷書是隸書的進一步簡化。

【初中歷史】漢字與書寫載體的演變

行書

“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運筆自由的一種字體。行書不同於隸、楷,其流動程度可以由書寫者自由運用。行書表現出浪漫唯美的氣息。

王羲之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初中歷史】漢字與書寫載體的演變

印刷字體

印刷術發明後,為適應印刷,尤其是書刊印刷的需要,文字逐漸向適於印刷的方向發展,出現了橫平豎直、方方正正的印刷字體——宋體。其發端於宋朝,定型於明朝,故日本人稱其為


"明朝體"。由於宋體字適於印刷刻版,又適合人們在閱讀時的視覺要求,是出版印刷使用的主要字體。


【初中歷史】漢字與書寫載體的演變


書寫載體

商周時期:龜甲獸骨(甲骨文)、青銅器(金文)

秦朝:竹簡、絹帛

西漢:竹簡、絹帛、麻紙

東漢:蔡侯紙

中國古代書寫載體的演變趨勢:書寫材料越來越便利,書寫質量和效率越來越高。

書寫載體演變的意義:有利於促進文化交流與傳承、促進書法、教育和世界文明的發展。

【初中歷史】漢字與書寫載體的演變

練習

1.(2019·江蘇揚州)從簡單的刻畫符號到發明文字,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誌之一。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2.(2019·山東棗莊)“文字的發明是人類發展史上石破天驚的大事,它將人們的思維、語言、經驗以及複雜的社會現象記錄下來,使文化得以傳播交流、世代傳承,漢字發展為自覺的書法藝術,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哪位書法家的書法“飄若浮雲,矯若驚龍”?

A.鍾繇

B.王羲之

C.顏真卿

D.歐陽詢

3.(2019·福建)“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許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是因為“蔡侯”

A.改進了造紙術

B.發明了印刷術

C.研製了指南針

D.配製了火藥

【答案】BBA

【初中歷史】漢字與書寫載體的演變

4.(2019福州二檢)(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初中歷史】漢字與書寫載體的演變

材料二:中華民族的甲骨文距今天3500年,卻能夠被全國人民所識別。山、水、日、月眼今天寫的文字基本差不多,相當一部分文字從甲骨文到今天的篆書、楷書,文字形態都沒有太大的變化。可以說,中華民族象形文字被歷代國人所辨識,書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他三大文明古國文字沒有發展出一種藝術形態﹣﹣書法而走向消亡。中國書法成為四大文明古國當中唯一存在的書寫文字的藝術形式,歷經數千年仍然生生不息地存在著。一一摘自王嶽川教授訪談《中國書法:經典傳承與當下危機》

(1)據材料一,指出圖1文字統一後的字體名稱及統一文字的歷史意義。

(2)據材料一概括圖2反映的漢字演變趨勢。

(3)據材料二,概括書法的作用。

(4)綜合上述材料,從不同角度舉例說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


(1)小篆;消除文字差異,有助於國家政令的順利推行;有利於文化的交流與發展等。(寫出一點即可,)

(2)由繁到簡等。

(3)有助於後人識讀古代文字;為中國文字及其文明的長期存在提供了藝術形式。(答案符合題意即可)

(4)連續性:中國文字演變經歷了甲骨文、篆書、楷書等形式,演變過程相當部分文字形態變化不大,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綿延不絕。本土性:書法是中國獨有藝術形態,中國文字因其保存下來,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植根於本土。

【初中歷史】漢字與書寫載體的演變

5.(2019·浙江溫州節選)24.(10分)文明的傳播、傳承和互鑑,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798年,法國人發明了近代第一臺造紙機,大大減少生產的工時與成本。至19世紀中葉,歐洲出現紙的大機器生產,實現了造紙生產的近代化過程。

1882年,上海一些商人購置了英國的造紙機,切紙機等建立機器造紙廠,開始改變中國長期以來手工造紙的局面。——摘編自潘吉星《中國造紙史》等

(3)有學者認為“文明因互鑑而發展”,請根據材料三,以造紙技術的發展為例加以論證,(4分)

【答案】古代造紙術由中國傳入歐洲,促進了歐洲文化的發展。到了近代,18世紀歐洲工業革命的興起,推動造紙術的技術革新和生產效率的提高。19世紀中後期的洋務運動,引進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機器,創辦近代造紙企業,改變了傳統落後的生產技術,可見,文明交流互鑑,推動人類文明不斷走向進步。


【初中歷史】漢字與書寫載體的演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