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汉字与书写载体的演变

汉字的演变

汉字经历了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印刷字体的发展和演变,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也蕴藏着先人们的智慧。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繁到简。


甲骨文

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顾名思义,就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这些甲骨上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祭祀、军事、刑法、医学、天文历法等各方面的内容,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甲骨文的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

【初中历史】汉字与书写载体的演变

金文

商代后期以及西周时期,青铜冶炼技术十分精湛,人们开始把字刻在青铜器上,这就形成了金文,也叫金吉文字或者铭文。

【初中历史】汉字与书写载体的演变

篆书(大篆、小篆)

战国时期,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这个时期使用的文字我们称之为战国文字。

在东方各国混战不休的同时,西方的秦国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变法崛然而起,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挥剑决浮云,一统六国,建立起了中国第一个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大规模的统一政策——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将小篆作为统一字体颁布全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书同文”。

【初中历史】汉字与书写载体的演变

隶书

隶书形成时间约在战国晚期,成熟在汉代。是对小篆的进一步简化。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李斯等人上书建议用小篆来统一全国文字,但是实际上秦始皇用类似于古隶的文字来推行书同文统一全国的文字,很早就进行了,小篆因其笔画较多,较为繁琐,所以只能是一种理想性的东西,难以真正地广泛推行。秦国主观上想用小篆来统一,实际上真正推行开来的,统一全国用字的还是隶书。

汉隶承秦隶而来,是成熟的字体。在东汉中叶出现了八分隶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隶书。


【初中历史】汉字与书写载体的演变

草书

产生于汉代。本是起草文稿时,潦草书写隶体而导致的一种变体,后来成为一种通行的写法,以至演化成为一种纯粹的书法艺术。

在唐朝草书发展成了狂草。张旭、怀素等人把草书推向狂放的境界,随心所欲,气、意、笔一气呵成。充分展示了唐朝时期吞吐宇内,征服八荒的气势。


【初中历史】汉字与书写载体的演变

楷书

楷书又叫“正书”,出现于东汉时期,六朝进一步完善,唐代走向成熟。因字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文字而得名。楷书是隶书的进一步简化。

【初中历史】汉字与书写载体的演变

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的一种字体。行书不同于隶、楷,其流动程度可以由书写者自由运用。行书表现出浪漫唯美的气息。

王羲之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初中历史】汉字与书写载体的演变

印刷字体

印刷术发明后,为适应印刷,尤其是书刊印刷的需要,文字逐渐向适于印刷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印刷字体——宋体。其发端于宋朝,定型于明朝,故日本人称其为


"明朝体"。由于宋体字适于印刷刻版,又适合人们在阅读时的视觉要求,是出版印刷使用的主要字体。


【初中历史】汉字与书写载体的演变


书写载体

商周时期:龟甲兽骨(甲骨文)、青铜器(金文)

秦朝:竹简、绢帛

西汉:竹简、绢帛、麻纸

东汉:蔡侯纸

中国古代书写载体的演变趋势:书写材料越来越便利,书写质量和效率越来越高。

书写载体演变的意义: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促进书法、教育和世界文明的发展。

【初中历史】汉字与书写载体的演变

练习

1.(2019·江苏扬州)从简单的刻画符号到发明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2.(2019·山东枣庄)“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它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哪位书法家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A.钟繇

B.王羲之

C.颜真卿

D.欧阳询

3.(2019·福建)“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是因为“蔡侯”

A.改进了造纸术

B.发明了印刷术

C.研制了指南针

D.配制了火药

【答案】BBA

【初中历史】汉字与书写载体的演变

4.(2019福州二检)(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初中历史】汉字与书写载体的演变

材料二:中华民族的甲骨文距今天3500年,却能够被全国人民所识别。山、水、日、月眼今天写的文字基本差不多,相当一部分文字从甲骨文到今天的篆书、楷书,文字形态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可以说,中华民族象形文字被历代国人所辨识,书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他三大文明古国文字没有发展出一种艺术形态﹣﹣书法而走向消亡。中国书法成为四大文明古国当中唯一存在的书写文字的艺术形式,历经数千年仍然生生不息地存在着。一一摘自王岳川教授访谈《中国书法:经典传承与当下危机》

(1)据材料一,指出图1文字统一后的字体名称及统一文字的历史意义。

(2)据材料一概括图2反映的汉字演变趋势。

(3)据材料二,概括书法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不同角度举例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1)小篆;消除文字差异,有助于国家政令的顺利推行;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等。(写出一点即可,)

(2)由繁到简等。

(3)有助于后人识读古代文字;为中国文字及其文明的长期存在提供了艺术形式。(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4)连续性:中国文字演变经历了甲骨文、篆书、楷书等形式,演变过程相当部分文字形态变化不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本土性:书法是中国独有艺术形态,中国文字因其保存下来,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植根于本土。

【初中历史】汉字与书写载体的演变

5.(2019·浙江温州节选)24.(10分)文明的传播、传承和互鉴,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798年,法国人发明了近代第一台造纸机,大大减少生产的工时与成本。至19世纪中叶,欧洲出现纸的大机器生产,实现了造纸生产的近代化过程。

1882年,上海一些商人购置了英国的造纸机,切纸机等建立机器造纸厂,开始改变中国长期以来手工造纸的局面。——摘编自潘吉星《中国造纸史》等

(3)有学者认为“文明因互鉴而发展”,请根据材料三,以造纸技术的发展为例加以论证,(4分)

【答案】古代造纸术由中国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到了近代,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造纸术的技术革新和生产效率的提高。19世纪中后期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创办近代造纸企业,改变了传统落后的生产技术,可见,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进步。


【初中历史】汉字与书写载体的演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