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治病救人,為什麼一些醫生自己身體都很不健康?

巴霍巴利王7022


您提的這個問題很具有諷刺意義,但也非常現實。

據統計,醫生的平均壽命比正常人的平均壽命要少8--10年。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中華醫學會行為醫學分會提出:“行為決定健康”!

也就是說,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對一個人的健康起決定性作用,合理的生活方式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合理膳食;

2.適當運動;

3.戒菸限酒;

4.心理平衡。

就醫生這個行業的艱辛而言,以上四個方面都很難做到。

1.合理膳食:住過院的病人們都知道,一般的醫院大多都要在早晨7:30分就要交班並開早會,這就意味著,很多醫生早晨來不及吃飯就要趕到醫院上班;

由於工作強度大,門診醫生很難正常下班,午飯也很難保障,常常是湊合一口了事,手術科室的醫生就更別說了。

能夠好好吃飯的時間就只有晚上這一頓了,這還沒有排除有些不得不應酬的場合,怎麼可以真正做到合理膳食呢?

2.適當運動:更是談何容易?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回到家裡已經是精疲力盡,哪裡還有時間和精力去運動?

3.戒菸限酒:由於長時間高強度工作壓力,很多醫生都靠吸菸喝酒來緩解自己的焦慮情緒。

這也是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醫生明知抽菸喝酒的危害卻明知故犯的原因。

4.心理平衡:醫學生的教育本科五年,再加上讀順士、讀博士,還要規培三年。前期投入這麼大,而收入卻遠遠沒有和國際接軌。他們也需要養家餬口,也需要享受生活,儘管有國家規定的年休假,但現實中又有幾人能夠享受?

你說他們心理能平衡嗎?

不僅如此,現在醫患關係越來越緊張,除體力勞動強度大之外,醫生在精神上也是高度緊張,大多數的醫生長期處於焦慮抑鬱和職業倦怠之中,身體和心理都處於亞健康狀態,很多人都患上了高血壓、糖尿病等心身疾病,年紀輕輕就突然猝死在工作崗位上的悲劇也時常發生!




心理醫生張彥平


醫生在中國是高危職業,高危人群。

作為稀缺資源,醫生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風光滋潤。價值觀扭曲的現在,醫護人員輸著液堅持工作崗位,成為“最美醫護人員”很尷尬無恥。連軸轉過勞死,鼓勵大家都向猝死的醫護人員學習?就學習猝死?

婦科、產科醫生缺人,互相支援。於是婦科經常無私奉獻成為產科的備胎。產科對順產還可以應付,對一些難產高危孕婦就得嚴密觀察了。產科沒有醫生,拆東牆 補西壁只能向婦科借了。婦科醫生也沒閒著啊,就多一份工作一份無償奉獻。

兒科醫生荒,向其他科室借。醫生幾重身份就從來沒有跟工資待遇掛上鉤。外科醫生一臺手術好幾個鐘頭,甚至幾十個鐘頭,餓著肚子是經常的事情。門診急診醫生,憋尿是必須的。

醫生自己生病了,就是因為忙於治病救人,自己的身體無關緊要。有些婦產科醫生偏頭痛、腎炎都是一拖再拖。外科醫生的胃病,沒有按時按量進食實在沒轍。

普遍的糖尿病高血壓病,醫生也會得。疾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形形色色、各懷鬼胎的病人家屬。原本肅靜的病房,病家大聲疾呼一陣騷動,醫生心跳加速立即準備組織搶救病人,卻得知是病人液體沒了。一驚一乍沒有心臟病都會心臟病。

兇殘的醫鬧醫暴和或邪惡的醫賴,才是臨床第一線醫護人員稀缺的重要因素。任何人都會生病,不單單是醫生。軀體上的、精神上的還有心理上思想上的疾病……

只不過,醫生更會懂得敬畏生命,呵護健康,珍惜當下。


六維魔咒


自藥不醫自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