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读书回顾(附:3位最喜欢的作家与46本最喜欢的书籍推荐)

2019年,是一个读书的完整年度。365天,保持着一个持续而匀速的读书进度。而累积下来,阅读的数量居然远远超过了2018年。216本,这个数字让我有些疑惑,因为从最近半年的记忆看,自己在每本书上花费的时间是在大幅增加的。为此,我初步做了一个数据分析,想看看自己的时间都花在了哪些书籍上。我对分类学不是很明白,按照自己的理解,粗略地分了一下(有几本书实在不好归类,就忽略不计了)。


一、2019年的阅读数据统计

· 文学作品、小说:95本,44%

· 传记:42本,19%

· 心理学:27本,13%

· 哲学:19本,9%

· 社会学:10本,5%

· 金融:6本,3%

· 管理:5本,2%

· 历史:4本,2%

· 医学:2本,1%

其他还好,就是觉得文学/小说多了一些。除去小说,这一类也包含了很多散文、杂文、纪实文学等。但95本,确实出乎我的意料。估计是2019年被几位作家迷住了,读了太多他们的作品。下面我会介绍到他们。

传记、心理学和哲学是我主动选择的结果,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三类读物。

临近年终,突然对医学主题(如:疾病、年老、死亡、医学技术发展等)大感兴趣。不记得是如何被触动的,连续几次买入了大批量与此相关的书籍,准备分批细读。

二、2019年的阅读方式

2019年的阅读,除却数量有所增长,在阅读方式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而所有这些变化,其实都是随着阅读,而有所学、有所悟,最终有所行。

第一,开始做读书笔记。主要是因为自己记性差,读过一遍后,过不多久就忘记大半,感觉十分可惜。于是,从3/4月份起,开始做笔记。这个过程也是不断摸索、逐步完善。从最初的感悟记录,进而内容摘抄,最后按照大纲进行要点整理摘抄、心得记录。相当于读了第二遍,对书的理解与记忆果然提升了许多。

第二,开始重读,也就是反复读一本书。2019年有意识地重读了许多经典书籍,都是第一次感触很深,但渐渐记忆模糊了,于是重新翻阅,再读一遍。2019年重读的书籍共22本,其中《正见》与《非暴力沟通》读了三遍。

第三,开始手绘思维导图。其实思维导图自己太熟悉了,编教材这么多年,几乎算是基本功了。但是对于自己阅读的书籍,近两年很少绘制,一来书籍内容较多,用电脑画起来太麻烦,二来偶尔绘制一份,也在硬盘上束之高阁,很少打开,渐渐地就放弃了。这次重启,还是受到《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的触动,见到他在书后所附的手绘导图,仿佛遇见了老朋友一般。鬼使神差的,先拿这本书练了练手,感觉手感还在,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其实,导图对于书籍核心框架和重点的把握太重要了,一览无遗,而不像笔记,内容虽全但琐碎。两者相结合,确是读书利器。

第四,开始尝试主题阅读。这也是《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推荐的。在大片撒网式阅读的同时,我尝试性地聚焦了一些感兴趣的主题,如:学习方法、习惯养成、生活哲学、医学等几方面,集中批量阅读,然后进行横向比较。挺有意思的,一会儿也分类介绍给大家。

三、分类推荐

(一)最喜欢的几位作家及其作品

2019年,在阅读中最幸运的事情就是遇到了下面的几位作家,他们分别在文学、生活哲学或历史等方面带给我很多指点、启发、享受。

第一位:加西亚·马尔克斯。

必须将他放在第一位,这位已故的哥伦比亚作家,是我今年最喜欢的一位,绝对的第一。几乎买了他写的所有作品,从自传到小说到文学访谈录。读了60-70%,剩下的真是不舍得读,留着2020年慢慢品味。

向我推荐这位作家的是一位台湾的读书人唐诺,他的《阅读的故事》我当时惊为天人,立刻标记为“年度最佳”(在6月份)。虽然后来改为“年度最佳之一”,但喜爱依旧。唐诺在每一章的开篇,都引用了马尔克斯《迷宫中的将军》的一个段落作为前言,然后据此展开。这种写法很新奇,但更让我对马尔克斯感到好奇。于是,我任由好奇心将我带到他的自传《活着为了讲述》。这位外国老爷子,曾经的文青、北漂(也不知是不是向北漂)、饭都吃不上的二杆子记者,用真诚的文字、富有魔力的叙述方式,将我带入了他创造的异域小镇(其实是他的故乡),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 《百年孤独》,“恶名远播”的作品,知乎上多人反复建议——记录名字,否则你会迷失在十几个“奥雷里亚诺”、“何塞”......的海洋里。听话照做有好处。这也是我对你的建议,故事那是相当的迷人、魔幻,人名那也是加倍的魔幻。

· 《霍乱时期的爱情》、《没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我不再赘述,只能说,没有次品,甚至没有二流作品。随便读吧。

第二位:丰子恺。

这位民国时期的漫画家,居然还有着渗透着淡淡佛性的文学功底。读他的散文,无需择时,心烦时、高兴时、出游时、居家时......都能够让你的心立刻静下来,品读着几十年前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间难得的悠闲与安逸。即使门外炮声隆隆,哪怕是在逃难途中,老先生仍然静心作画、写文。丰子恺,这是我2019年读书的一个惊喜与偶遇。

推荐《缘缘堂随笔》、《闲居》、《缘缘堂续笔》三册。都是散文。

第三位:张宏杰。

其实应该推荐曾国藩,是张宏杰的一系列作品,让我认识了这位晚清的名臣。

这里不谈曾国藩的历史定位及评价,只谈其做人做事的方法。虽相隔百多年,但读曾国藩的家书、奏折、书信、文章,却丝毫没有年代感。而其处世之道,仿佛春风化雨般融入体内。“投缘”,我只能如此形容。

关于曾国藩的书,比较推荐张宏杰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第1-3册》,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比较全面。另外,分别读了他和梅寒的《曾国藩传》,中规中矩吧。

比较搞笑的一件事,是手头有一本别人送的《成事:冯唐品读曾国藩嘉言钞》。对此人此书,我其实很不感冒。但正好还有一本买来的梁启超《曾文正公嘉言钞》。于是,我同时摊开这两本书,比照着读了起来。梁启超只是摘抄,并稍作点评,没什么特别的;而冯唐则中西合璧,将曾国藩与麦肯锡拼接了起来,在前言中迫不及待地吐露心声——

“整个中国的书店就找不到一本适合管理者读的书”、“曾国藩的文字太庞杂,且没有太多管理学基础”、“写完后,我要逼着三五个人仔细看,如果真懂了,世界应该能更美好一点。” 我比较难以理解,他这种心性,如何去解读曾国藩一生推崇的”诚”、“拙”的笨功夫?

另外,张宏杰的《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上下册》也很可以一读。对朱元璋性格的刻画及明朝制度的描写太生动了,指向性也非常强,让你不由得不与近代的中国做出一番联想。这点不能多说,有兴趣自己去看吧。

当然还有许多优秀的作家,但我都不是成系列地去读,还是在下面书籍推荐中再做介绍吧。另外,2018年大量阅读其作品的两位作家,这里依然力荐——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感觉他们的作品,可以随意阅读,无需挑选。

(二)习惯类书籍推荐

其实这是心理学的一部分,但我打算单独分出来介绍。对这个主题太喜欢了,因为它能够让你的日常行为很快就做出改变,效果立竿见影。

2019年阅读了6本此类书籍,其中《习惯的力量》和《这书能让你戒烟》是重读(虽然《戒烟》的作者反复强调吸烟不是习惯,而是尼古丁中毒,但我姑且还是把它归入这一类吧)。《习惯的力量》依然经典,而第二次更认真地阅读《这书能让你戒烟》并做完读书笔记后,我再次确认:这书确实能够让人戒烟。但我也在不停反思,为什么有人会失败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又继续掏书,终于,在下面两本书中找到了一部分答案——

1-《掌控习惯》, [美] 詹姆斯·克利尔(James Clear)

这本书我我排在所有读过的习惯类书籍中的第一位,远远超越《习惯的力量》。

首先,这本书不学术、重实践,且是亲身实践。很多方法都非常亲民,拿来就能用。

其次,《习惯的力量》虽然开创性地将习惯回路解剖为“暗示-惯常行为-奖赏”三个环节,但却将最重要的“渴求”单独提了出来,虽然强调了它的重要性,但却没有形成一个连贯的习惯形成的步骤。就在这一点上,《掌控习惯》做出了突破,提出培养习惯的四步法“提示-渴求-反应-奖励”,并配套四个操作性极强的原则。虽然是小小的改动,却让养成习惯的行为连贯起来,从而可以一步步地培养任何一个习惯。

最后,最为可喜的,是作者围绕每一个步骤,提供了特别详细的方法,教会你如何养成好习惯、克服坏习惯。

为了验证,我用儿子做了实验。给他设定了一个“微目标”——每天睡觉前做15个仰卧起坐。具体细节不介绍了,我只说结果:截至2019年12月30日,连续2个月左右(前期间断过几次),累计突破1000个。小家伙兴奋地不得了,并和我约定,从新年的第一天开始,每天提高到20个。

2-《微目标》, [美] 斯蒂芬·盖斯

其实就是围绕《掌控习惯》中四个原则中的第二点“让它简便易行”展开,核心就是:目标要小,小到不可能失败、小到你不好意思说完不成,然后通过日积月累的坚持形成习惯性动作,在此期间依靠惯性的力量提高每日的实际数量。更多心理方面的暗示与技巧这里就不多说了,通过个人实验,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管用。

我做了两个实验:第一是每天阅读两页英文书(本来想一页的,还是有些不好意思,加了一页),第二是每天100个跳绳。第一项完成得非常理想,连续81天无间断,44天读完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日均5页左右,现在正在看《密室》;第二项稍有差距,主要是天冷后,室外跳绳有些不方便。但近一段时间改为室内空手跳绳,效果还算满意,基本上每天可以完成600-1800个左右。

(三)学习类书籍推荐

还是心理学的一种,也单独拿出来吧。

1-《认知天性 : 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2019年读完的第一本书,2018年的读书回顾里提到过它。算是启蒙吧。不多说,因为下一本书与它很像,但写得更好。

2-如何学习-HOW WE LEARN, [美] 本尼迪克特•凯里

注意英文题目和作者,因为这个书名还有另一本,就在我的书柜里,还没有读。

这本书被我评为年度最佳书籍之一。之所以说它比《认知天性》好,是因为它不乱,也不啰嗦。作者非常有条理的逐一介绍有关大脑、记忆与遗忘、潜意识等各项最新的心理学发现,告诉读者,学习时大脑都在干什么,为什么会遗忘,遗忘的积极作用在哪里,如何才能增强记忆(如拉开时间间隔、交替学习、更换不同地点、考试等等),最后更是将潜意识与顿悟的关系解释得让人拍案叫绝。读完这本书,都有一种再上一次学的冲动。

(四)心理学书籍推荐

终于到心理学了。很遗憾大学选错专业了。

首先推荐重读的两本书:

1-《非暴力沟通》, [美] 马歇尔·卢森堡

这本书我一时不知如何评价。这本书已经读了三遍,每一遍都感觉像是在读新书,疑惑怎么会有那么多东西之前没有读到、读懂呢?后来才有些醒悟,这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的那种远远超过你的经典书籍吧。你成长了,却发现它也在成长。高山仰止。

书中提到的非暴力沟通四个步骤其实不复杂:

第一步:观察。要留意发生的事实,而不是你的观点、看法。如:不是“小李是个学渣”,而是“最近3次英语考试,小李的成绩都不到70分”。

第二步:感受。对于这个事实,你有什么感受,如:高兴、伤心。是感受,而不是评判或观点,如:不是“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啊”,而是“我很伤心”。

第三步:需要。即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是因为你自己,而非别人,才让你有了第二步的感受。如:不是“都怪你,让我****”,而是“我很伤心,因为我***”。

第四步:请求。提出具体的请求。让我想起那句经典台词——“你想要,你就说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

简单吧?其实很难做到。因为情绪会控制我们。

所以,这本书我称之为少林七十二绝技,但却是鸠摩智的七十二绝技,因为缺少了配套的内功心法。所以,一般人(包括我在内)也许打得像模像样,底子里却还是自己的那一套。我的建议是:要搭配着内功心法来看才有效果。我推荐的心法就是:《正见》与《像哲学家一样生活》。后面哲学类推荐时再说这两本书吧。

2-《影响力》, [美] 罗伯特·西奥迪尼

2018年推荐过。2019年重读。做营销的人或反感被营销的人,都推荐读一读。向经典致敬。

3-《隐藏的自我 : 大脑的秘密生活》, [美] 大卫·伊格曼

4-《谁说了算 : 自由意志的心理学解读》, [美] 迈克尔·S.加扎尼加

这两本书合一起推荐了。都是关于大脑、自由意志、自我的话题。很烧脑,但也很醒脑。究竟谁说了算这个话题,越想越糊涂,也越想越有意思。我对此极为着迷。大家各随己见吧。

(五)医学类书籍推荐

前面提到过,这一类是2019年年末时,才突然发生了兴趣。之前零散地读了几本,如《自私的基因》、《基因传》、《癌症·真相》,甚至《物种起源》(如果它也算医学类的话),但都是随机的。这次却感觉缘分到了。

1-《最好的告别》,[美] 阿图·葛文德(Atul Gawande)

就像笑话里说的一样,阿图算是医生里写书写得最好的了吧?写的是关于衰老与死亡的话题,很沉重,与每一个人都相关;同时,文字也太美了,故事更讲得让人流泪。这本书同样是“年度最佳之一”,算得上“好话题、好故事、好文笔”的三好书籍。当然,30岁以下的人,个人觉得应该会无感。正如书中所说:“我们如何使用时间可能取决于我们觉得自己还有多少时间。这只是与视角有关——你个人对于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时间长短的感觉发生了变化。”

2-《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中国] 薄世宁

读这本书,我是带着疑问去的。我就想知道,“什么是疾病”、“人为什么会老”、“人为什么会死”、“病了、老了应该如何面对”.....这本书很清晰地、以比较科学的方式给出了现代医学的最新解答。算是一次医学知识普及书,一点都不高冷,很通俗,很好读。

(六)哲学/宗教类书籍推荐

首先我要声明,我不信任何宗教,也不打算加入任何宗教或团体组织,只是个人兴趣而已。

1-《正见:佛陀的怔悟》, [不丹]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2019年末第三次阅读。这本书对佛教四真谛的解读非常简洁、清晰,而且真诚。最后一点很重要,作者没有避讳那些常见的“宣教”手段,如:地狱、神通等等,都对其做了比较合理的解释。四真谛中,对于”诸行无常(即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诸漏皆苦(情绪是痛苦的根源)”、“诸法无我(自我这个概念其实是虚构出来的,这一点与《隐藏的自我》、《谁说了算》中的科学解读非常类似)”这三点都还比较认同,但“涅槃寂静”确实很难理解与接受,至于“来生”之类的,更是难以证伪的观点。

所以,对佛教的信仰,其实远远谈不上,但对对几千年前的古人,没有任何科学的手段,凭空怔悟这样的道理,真心佩服。

2-《像哲学家一样生活:斯多葛哲学的生活艺术》, [美] 威廉· B.欧文

这也是重读的书籍。斯多葛哲学,是一门古罗马时代的流行思想之一。即使没听过这个词,但《沉思录》应该都有耳闻。其作者古罗马皇帝奥勒留,就是一个斯多葛哲学的信仰者。这门流派,核心追求是“安宁”。所以,阅读过程畅快无比,一拍即合。

解读斯多葛哲学的书很多,但读起来都非常拗口(如《沉思录》的阅读过程简直痛苦难言,话是没错,就不能好好说吗?)。这本书则不然,作者是一位哲学教授,也是斯多葛哲学的实践者,整合古代哲学思想后,提出了一些符合现代人思想方式的“生活哲学”——

· 消极想像:想像自己失去了珍视的人或物,从而更加珍惜。

· 控制三分法:自己不能控制的事儿少去烦心(如:明天下雨吗?小孩儿这次考试能不能得100分),多想想自己能够控制的事情(如:如果明天下雨、如果想小孩子考试得100分,我自己需要做哪些准备?)。

· 制定内在目标而非外在目标:明天的比赛能不能得冠军是我不能控制的,是外在目标;但比赛前全力准备、比赛中全力以赴不放弃是自己能控制的,是内在目标。

· 宿命论:过去与当前这一刻不可改变,只能接受;而未来如何,这一刻自己的努力却可以去影响。正如佛教所言:果上随缘、因上努力。

· 自寻不适:如定期去体验贫穷、主动放弃一些快乐,一方面避免沉溺于快乐,另一方面更加珍惜现在享有的一切。

我发现这门哲学与佛教见地特别类似,只是没有了“来世”等宗教的见解,所以更对我的口味。如果你的人生目标也是求得“安宁”,可以一读。

3-《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周国平 / 济群法师

这是一本对话录。大部分是周国平提问,济群法师解答。所以更多的还是佛教的思想与见解。与《正见》一体两面,算是补充阅读。

4-《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中国] 林欣浩

5-《苏菲的世界》, [挪威] 乔斯坦·贾德

一中一西,前者类似说书,后者则是科幻故事,但都是说一件事——西方哲学史。读起来还挺有趣,但说实话,读完后基本上都忘了。个人感觉,读哲学的书籍,上来就读史没什么用,会发晕,还是挑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流派的书具体来读更好一些。

(七)传记类书籍推荐

终于介绍到传记了,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类书,比读小说还喜欢。读完一本传记的感觉,仿佛又活了一辈子,只不过是活在别人的身上。

1-《活着为了讲述》,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第一本,当然是马尔克斯的自传。已经介绍过,不啰嗦了。

2-《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Educated》, [美] 塔拉·韦斯特弗

一个美国小姑娘的自传。对于名人推荐,我一向不太感冒。但这本比尔盖茨推荐的书,确实值得一读。我用了2天、8个半小时读完,中间几次合上书,平复心情后,才能继续读下去。

面对书中如此偏执的父亲、如此禁锢心灵的家庭,我不自禁地把自己带入其中,想象着如果我是那个小女孩,会如何反应、如何反抗、如何逃脱。同时,更反思自己深信不疑的那些信念、信仰、真相,真的是对的吗?会不会是自己的一种偏执或偏见呢?书中的父亲,不也是如此坚信自己的信仰吗?如果我是这个父亲,我会怀疑自己的信仰吗?恐怕未必。看到书中女孩通过一次次的挣扎、一次次的怀疑,最终倚靠着读书、受教育这条解救之路,飞出了禁锢自己的家庭和那座心中的圣山,真是畅快无比。读到最后一页,发现写完了,也真是有一种依依不舍,甚至失落失望的感觉。

友情提示:阅读体验很复杂、阅读过程很辛苦。

3-《成为:米歇尔·奥巴马自传》, [美] 米歇尔·奥巴马

前第一夫人的自传,读完后一声长叹:“真是学霸!” 谁再说读书无用,看看人家奥巴马两口子。要出身没出身,要人脉没人脉,硬生生读出一条血路。

书很厚,480页,40万字,分了9天、13小时读完。文笔很好,不愧是律师出身。

4-《我是沃兹 : 一段硅谷和苹果的悲情罗曼史》, [美] 斯蒂夫·沃兹尼亚克

其实江湖传闻,苹果真正的技术大牛不是乔布斯,而是这位仁兄。乔布斯是商业奇才,但技术一般,在书中屡屡被作者鄙视。

毕竟是科技男,这本书的文字很平实,简单直接,但自有一股硬朗的风格,同时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品读苹果、品读乔布斯。而且,谈到信任,我更会投沃兹一票,而非乔布斯。那位老兄虽然信佛,但估计学偏了。

5-《阿加西自传》, [美] 安德烈·阿加西

对于网球,连规则都摸不清的我,基本无感。但至少还是知道几个顶尖球员的,女的有格拉芙,男的就是阿加西。而这两位,居然还是两口子,都出现在了这本书中。

阿加西,如果不是网球,估计也就是一个问题青年+街头混混了。是网球成就了他,但也是网球控制了他的一生。书中他直言,自己痛恨网球,但却离不开网球。这本书的另一个主角其实是他的父亲,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从小以最为严酷的方式训练子女,父子之间永远是冰冷冷的对话,功利代替了亲情。信服成功主义的人,不知如何感受阿加西对网球的痛恨。他成功了,但也失败了。

这本书也让我联想到另外一本关于教育子女的书《我在美国做妈妈——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育儿经》。书中的虎妈,如阿加西的父亲一般训练女儿练琴,现在看,女儿算是成功了,可从小到大的十几年都是为了未来的幸福做准备吗?不好说,不可说,见仁见智吧。

6-《风雨哈佛路》, [美] 莉丝·默里

看过电影,这次把书也读完了。感觉书中要啰嗦一些,但更真实一些,而电影因为时间所限,删减了很多悲惨的经历。与《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类似,都是通过教育,找到了自己的人生道路。还算励志,还算可读。

7-《当幸福来敲门》, [美] 克里斯·加德纳

这本书,堪称催泪弹。当年在小屋床边看电影时,就被它催过一次泪;这次,有了孩子后读它,再次泪奔。中年男人的所有困苦,书中一一道出。让我忍不住想起周星驰的那句台词——“谁能比我惨!”

友情提示:愿意一读的朋友,特别是父亲,建议选个没人的地方。

8-《契科夫的一生》, [法]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

偶然翻到,短而精致。对契科夫不关注的朋友,可以忽视。

9-《咏春六十年》, [中国] 梁绍鸿

作者是李小龙的好友、同门,更是叶问的第一个私家授课弟子(上门教授武功)。在《一代宗师》电影拍摄期间担任咏春拳的顾问,教了梁朝伟两年的咏春拳。

老爷子武功好不好我没见过,但书真的写得够大胆的,放在旧社会,估计都得被逐出师门了。真敢写啊!看得我都快坐不住了,可想到自己这身子骨,叹了口气,又坐了下去。儿子又不喜欢习武。可惜了。

这本书推荐给所有曾经做过武侠梦的朋友。

10-《上学记》, [中国] 何兆武 口述 / 文靖 撰写

从没听说过这位老爷子,看完后也不想去打听。但对于这位经历战乱,但处乱不惊,于西南联大求学,后半生从事教育工作的老人,由衷的喜欢,他身上自有一股静气。

书是口授整理,所以读起来很亲切,大半是战争期间在西南联大学习时的亲身经历,也提及了闻一多、冯友兰等很多大师的轶事。非常适合在某个下午,泡上一壶茶,慢慢品读。

11-《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坚持56年的时间统计法》, [俄] 格拉宁

12-《特罗洛普自传》, [英国] 安东尼·特罗洛普

两本老书,但对我影响巨大。再次重温,亲切依旧。

(八)读书类书籍推荐

这是关于如何读书的书,算是工具类。2019年读了不少,挑特别喜欢的推荐三本。

1-《阅读的故事》, [中国台湾] 唐诺

这位仁兄就是前面提到过的“读书人”(自称),以书为索引(《迷宫中的将军》),以书荐书(我抄录下书名的推荐书籍就有69本),以优雅的文笔,将读书那点事儿娓娓道来,与读者交流为什么要读书?如何选择你的第一本书?没空读书怎么办?读不懂、记不住怎么办?应该读哪些书?......都是一个读书爱好者最关心的问题,并以一个书虫的身份给了你最贴心的解答。

读完这本书,有两个感觉:读书真好;还是读得太少了。

2-《我们怎样读书》, [民国]范寿康 编

这是一本文集,是民国期间许多大师关于为何要读书、如何读书的一些建议。很喜欢其中梁启超、胡适、丰子恺的几篇文章。

3-《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

前面提到过一些。最有收获的就是一点:思维导图。其他方面,不是特别感冒。

题外话:这本书的塑料书皮很棒,我寻遍网络也没找到哪里有卖的。如果谁碰巧知道了,告诉我一声。不胜感激。

(九)管理类书籍推荐

2019年只读了一本还算不错的好书,其他都是重读。

1-《直奔标竿》, [美] 华理克 Rick Warren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美国的牧师。别小瞧他,他在美国加州的一个小县,从零开始筹建,将当地教会打造成全球最大的教会之一。整本书就说了一件事:如何做持续有效的组织发展。核心主题就是:以目标为导向。现在知道这本书谁最应该看了吧?

虽然里面有很多“主啊!”之类的宗教描述,但读的时候或者可以忽略,或者可以代换(比如我,就把《圣经》代换为《基本法》,把“招聚群众”代换为“增员”,把“团契活动”代换为“团队活动”......)。除此之外,谈的都是如何制定并落实目标、如何在社区接触与发展会众、如何设计敬拜与聚会、如何组织培训,甚至包括如何选择音乐。这个牧师,绝对是一个营销高手。

2-《赢》, [美] 杰克·韦尔奇 苏茜·韦尔奇

3-《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 [美] 安迪·格鲁夫

4-《原则》, [美] 瑞·达利欧

5-《穷查理宝典》, [美] 彼得·考夫曼 (编)

这四本都是重读。2018年也都推荐过。继续推荐。

(十)文学/小说类书籍推荐

2019年阅读的大头。其实,这也是读书这件事的乐趣所在。这类的书读了太多,选择起来也比较烧脑。最后,挑了10本书,不分先后,都很喜欢。

1-《万万没想到:西游记可以这样读》, [中国] 李天飞

书名稀碎,但内容出乎意料的好。这位作者不显山不露水,却是一个牛人。2014版中华书局的《西游记》,据说就是他花费了六年时间,参考了一千多种文献,最终做的校注。估计自己还是不满意,干脆另起炉灶,再写一本单独的校注。

其实自己读《西游记》时,就有许多困惑。比如:

· 孙悟空为什么大闹天宫时厉害得不要不要的,结果取经时天上随便下界个妖怪把它治得服服帖帖?

· 李靖又不是皇帝,他儿子哪吒为什么叫三太子?那金吒、木吒为什么不叫大太子和二太子?

· 真假美猴王中,六耳猕猴到底是谁?从哪儿蹦出来的?为什么它也有金箍棒?

· 红孩儿的爸爸到底是谁?和太上老君到底有没有关系?哈哈哈

......

书中自有黄金屋。我就不透露了。最为可贵的是,这个作者的解答是考据型的,即有理有据,而非自己的主观想象。所以,给出的答案让你心服口服。

2-《查令十字街84号》, [美] 海莲·汉芙

这本书有多好吗?其实一般。就是一个美国落魄女作家,与一位英国二手书店的掌柜的之间关于买书、卖书的通信集。一来一回,整整二十年的时光。但是,字里行间,却满是两位爱书但又穷苦之人对于书的深厚感情。

这本书其实是三刷:看了一遍电子书,不过瘾,下载电影又看了一遍,还不过瘾,买来实体书再看了第三遍。

最末一封书信更是让人一声长叹,心酸不已。是作者写给去英国的友人,“卖这些好书给我的那个好心人已在几个月前去世了......但是,书店还在那儿,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3-《活着》, [中国] 余华

4-《看见》, [中国] 柴静

这两本书一起推荐,可能比较奇怪,因为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但对我来说,自有一种缘分在。有一些书,我是不舍得看,买来攒着,打算挑个黄道吉日开封,算是给自己一点奖励,比如传记《谁与争锋》(大鸟博德vs魔术师约翰逊)、唐诺的《重读:在咖啡馆遇到14个作家》等等;而有些书我是犹豫着,既想读,又不敢或不太情愿现在就读,总觉得时机未到,就比如这两本。

《活着》,听说很惨,非常惨!媳妇儿就劝我不要读,说影响心情。我2018年就屯着它,等了一年,终于有一天,感觉酝酿成熟,翻了开来。果然不假。没见过这么作的人,也没见过这么倒霉的人。前1/3是自作自受,恨得牙根儿痒痒,后2/3是不忍责备,看着他一个一个掩埋了自己的亲人。在书中空白处,我写下这么一段话:

“有没有找到意义,人都能活着,也都会选择活着,这是人的本能。而意义,犹如餐桌上的一道好菜,有它,吃得过瘾一点,没它,馒头咸菜也能充饥。” 我想,还是吃得过瘾一点好吧。

《看见》,我每天都扫它一眼(书脊),但从来也没抽出来翻过。对于柴静,我有着本能的一种抗拒,总觉得有作秀的成分,但也觉得她说了一些真话。很矛盾。我怕这本书会影响我的一些判断,所以迟迟未动它。年末时,觉得差不多了,翻开后看到前言,就感觉缘分到了——“就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 整本书就说了一件事:事实与真相。一个态度:中立且客观。这本书很对我的胃口。可惜书的质量一般,看到最后一章,居然散架了。舍不得扔,因为在书中写了许多心得,只好另买一本新的,哥俩儿肩并肩立在书架里作伴。

5-《小城畸人》, [美] 舍伍德·安德森

2019年酷爱短篇小说。下面几本都是此类。

舍伍德这个作家很陌生,但这本《小城畸人》却一下子征服了我,让我沉浸在这个俄亥俄州温士堡小镇上。所谓畸人,并非身体有残疾,而是偏执于“真理”——自己认为的真理,且这辈子只遵循这一“真理”而活着的人。没有妥协与折中,更不退让,也就是所谓“过犹不及”之人。大概20个左右的偏执狂,构成了小镇的畸人轶事,让你忘记了年代感,沉浸其中,思索人性的本质。

6-《十一种孤独》, [美] 理查德·耶茨

这本书一点都不主流,而且毫无正能量,虽不是向伤口里撒盐,但却是将浓疮彻底挤破,毫不遮掩。所以,这是一本描写普通人孤独、绝望的书,结尾没有惊喜,没有希望,没有温情,只是赤裸冰冷的现实——人生不是只有成功,更多的是失败。整本书充斥着一股凉飕飕的幽默感,让你咧了咧嘴,却笑不出来。

不喜欢这类题材的可以绕过。

7-《罗生门:芥川龙之介短篇小说选》, [日] 芥川龙之介

我个人认为,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写小说的人中,最会讲故事的作家。好比毛姆。

这本书版本很多,我感觉“果麦”的黑皮版很不错。

8-《山月记》, [日本] 中岛敦

这本书很有意思,都是从中国的古代传说、故事中选取题材,自行创作。最喜欢其中沙僧的两篇,描写沙僧遇到唐僧之前在河底的生活与人生困惑。特别难得的是,作者毫不生硬地加入许多哲学的思考,将沙僧描写成一位追求人生意义而无果的妖怪,而将河底的群妖描写成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般的诸子,各种哲学流派信手拈来。

9-《斯通纳》, [美] 约翰·威廉斯

非常厚,但一口气读完的美国小说,对一生追求学术、但工作、爱情双双不得志的老教授,感到由衷的敬佩与惋惜。虽有种种遗憾,但他仍然选择平静而充实地度过了自己的一生,波澜不惊。

10-《三体1-3》, [中国] 刘慈欣

我以为我读过了,后来才知道之前读的不过是《三体1》,后面还有厚厚的两本呢。

这套书,读得太过瘾了。读到兴奋处,忍不住给儿子从头讲了一遍,他也兴奋起来,居然也要读,被我劝住了,告诉他慢慢来,我的书就是他的书,不急,还是先看看《安徒生童话》之类的吧。

书的内容就不啰嗦了,大家应该都看过,至少听说过。

(十一)最后一本——奇书

按照2018年的惯例,最后给大家推荐一本奇书。选了好久,最后想到了它,感觉当之无愧——

《死亡的故事》, [美] 大卫·伊格曼

俗话说,“科学家会武术,谁也挡不住。” 这位老兄,货真价实的一位美国脑科学家,曾担任美剧《西部世界》的科学顾问。是位大牛。但大牛也有不正经的时候,比如这本《死亡的故事》,脑洞就开得特别大。

估计每个成年人都思考过一个问题——“人死后,到底会去哪里?” 进而想到,“有天堂地狱吗?” “有神仙鬼怪吗?” “有来生转世吗?” ......

而伊格曼,则走得更远了几步。

他虚拟出了40个死后的世界,你想到的,他计都想到了,你没想到的,他也想了许多。开篇就是硬菜——《总和》,摘抄一段原文给大家看看:“死后,你会重温所有的人生经历。但这一次,所有往事将重新洗牌,以新的顺序上演,性质相同的经历集中到一起。你花两个月的时间在家门前的马路上驾车穿行......在马桶上翻阅杂志,这样度过5个月......在剧痛中度过27个小时......花6天时间来修建指甲......”

看得我直起鸡皮疙瘩。这40个不一而同的死后世界,用过瘾已经不足以形容了。大家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看。

四、2020年读书计划

最后,简单聊一下自己2020年的读书计划。虽然不一定能够实现,但目标还是要有的。

我希望能基本保持一个月10本书的节奏,完成100-150本书的阅读。争取在80岁,用4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4000本书的阅读。破万卷是没戏了,时间不够了。

我希望能够读完2019年没来得及读的一些书,包括:

1-心理学类书籍

·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

· 《动机与人格》

· 《乌合之众》

· 《思考,快与慢》

· 重看《少有人走的路1》

2-传记类书籍

· 《维特根斯坦传》

· 《狄更斯传》

· 《达芬奇传》

· 《巴尔扎克传》

· 《三仲马传》

· 《毛泽东传》

· 《漫漫自由路》

· 唐浩明的《张之洞》

· 重看《邓小平时代》

3-文学与小说类书籍

· 《梦田随笔》

· 王小波系列

· 鲁迅的小说与杂文

· 梁启超的几本书《梁启超家书》、《梁启超演讲集》、《梁启超集》

· 《曾国藩家书》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几本小说

· 《三国演义》

· 《120回的水浒传》(今年看完了金圣叹点评的70回本)

· 《1984》,算是《美丽新世界》和《动物农场》的一个继续

4-古典著作

· 《论语》(今年看了一半)

· 《老子今注今译》

· 《传习录》

5-宗萨蒋扬钦哲的其他几本书

· 《人间是剧场》

· 《不是为了快乐》

6-米兰·昆德拉的几本书

· 《不能承受生命之轻》

· 《不朽》

7-科学类书籍

· 《上帝掷骰子吗》

· 重看《自私的基因》


就写到这吧。明年再聊。

2020年1月2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