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指的是哪七個人?

1.“竹林七賢”指的是哪七個人?

竹林七賢 :指我國三國魏晉時期的七人,他們先有“七賢”之稱,分別是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咸。又從公元240年到公元249年這十年間(三國魏國正始年間),常在當時的山陽縣,即現在的河南省新鄉市輝縣和焦作市修武縣交界一帶的竹林中,酬唱應答,飲酒歡歌,放任自我,肆意酣暢,後人們與地名竹林合稱他們為“竹林七賢 ”。 他們輕視禮法、灑脫不羈,集中體現了真名士,自風流的個性特徵。

“竹林七賢”指的是哪七個人?

2.通常誰被認為是他們中的背叛者?

由於王戎追求功名利祿之心最強,為人又小氣、吝嗇,所以,他被認為是七賢的背叛者。


王戎的吝嗇幾乎是與生俱來的,而且終不能擺脫一身俗氣。他們七人聚會,王戎經常遲到。有一次,嵇康譴責他:“你這個俗人一來,就破壞了我們幾個人喝酒的心情。”。王戎並不在意,更沒有生氣,反而嬉笑著說:“你們可不是一般人,自有處變不驚的氣度,怎麼可能被我這個俗人破壞心情呢?”。其實,王戎也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主,只是有點不合群罷了。

“竹林七賢”指的是哪七個人?

從嵇康那篇著名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上看,似乎山濤是背叛者。因為,他有與別人沒有的權力與地位,是皇上身邊的紅人。而竹林七賢 的作派與官方禮儀相牴觸、相矛盾,所以嵇康看不慣他。最後寫了一封信,表示要與他絕交。不過,我們從無字句處讀書。其實,嵇康心裡一直把山濤作為摯友。而且,嵇康在最後一次彈廣陵散前後,還把自己的兒子嵇邵託付給了山濤。

“竹林七賢”指的是哪七個人?

而山濤並沒因為有了功名就背信棄義,他也不負重託,一直把嵇邵照顧得很好。並且,後來還推薦嵇邵入仕,讓他做了侍中。所以山濤和嵇康,雖然價值觀有所不同。但作為心胸開闊的君子,二人都沒心生惡意,也沒口出惡聲,內心坦蕩如砥,自然襟懷清風。因而,嚴格來說,山濤不是背叛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