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恩和去,聽華俄後裔老人講“一把抓”的愛情故事

幾乎所有去呼倫貝爾旅行的朋友,都一定要走北線的,因為那裡有額爾古納,額爾古納有俄羅斯民族鄉,民族鄉有最具特點的華俄後裔。他們的共同特點是他們的爺爺是中國的河北、山東人,而他們的奶奶是俄羅斯人,可以說,在恩和,每一個俄羅斯族家庭背後都有一個跨國的愛情故事。

其中,最引人入勝的就是瓦西里家“一把抓”的故事:民國初年,河北新城18歲的曲洪生和幾個夥伴們一起走上了千里闖關東的漫漫長路,他們歷盡艱辛,最後來到了邊境小城滿洲里。

到恩和去,聽華俄後裔老人講“一把抓”的愛情故事

滿洲里套娃廣場

不想滿洲里來了場鼠疫,幾個人一合計,就到了俄羅斯一個叫巴列耶的小城市,這個小城市有金礦。那時候中國人特別能幹,俄羅斯人也願意用中國人,所以曲洪生他們就幹起了淘沙金的活兒。後來他們又學會了俄語,和當地的俄羅斯民族相處的非常融洽。 俄羅斯人給曲洪生起了個俄羅斯名字叫瓦西里。雖然身在異國他鄉,曲洪生和他的中國夥伴們用辛勤的勞動在當地俄羅斯人中贏得了很好的口碑。由於俄國十月革命和白匪戰亂,鄉村裡的俄羅斯青年男子都被應召入伍了,剩下的都是老人和情竇初開的姑娘們,這些中國小夥子經歷過創業的艱辛,也深深地融入了當地的社會生活,碰撞出愛情的火花。

一天,曲洪生的俄羅斯朋友,指著一位俄羅斯姑娘,說:“瓦西里,你看這個姑娘行不行,要行的話給你撮合撮合?”

曲洪生動心了,就跟姑娘說:“你跟我吧。”

姑娘倒也乾脆,說:“跟你倒行,可是咱們得講條件,你給我買個‘一把抓’的裙子,就跟你。”

所謂的“一把抓”,就是當時中國生產的紗裙,柔軟得可以攥在手心裡。

俄羅斯姑娘的性格就是這樣,喜歡開玩笑,喜歡戲弄異性年輕人,可她偏偏遇上了倔犟的曲洪生,姑娘的一句話,激走了小夥子。一條紗裙牽動了曲洪生的心,為了愛情,也為了兌現諾言,曲洪生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回國的路。在上千公里荒無人煙的俄羅斯遠東曠野上,他揚鞭策馬,穿過高山密林和湍急的河流,一路絕塵。俄羅斯赤塔州附近的巴列耶到我國邊境小城滿洲里一千多里的路,曲洪生馬不停蹄地跑了4天。可是到了滿洲里以後,他發現根本就沒有那種一把抓的紗裙,於是,曲洪生不顧人馬睏乏,繼續向東飛奔來到海拉爾,找遍了所有的店鋪,終於買到了裙子。

回來馬就死了,跑死了。

這一舉動深深地感動了俄羅斯姑娘,又見曲洪生勤勞能幹,而且體貼不酗酒,就嫁給了他。

如今他們家搞起了家庭遊,起名叫瓦西里,大概是為了紀念自己的祖輩吧。

到恩和去,聽華俄後裔老人講“一把抓”的愛情故事

二人的兒子曲長山(俄羅斯名字伊萬)

到恩和去,聽華俄後裔老人講“一把抓”的愛情故事


二位老人和他們的子女們

在恩和,至今華俄後裔已經繁衍至第六、七代了,他們長著一副俄羅斯面孔,卻說著地道的東北話,間或也帶有一點山東或者河北味兒。他們居住的房子多數是俄羅斯人喜歡的“木格楞”,酷愛花卉和歌舞。他們的衣著打扮尤其是婦女還保留著俄羅斯女人的好多穿著習慣,比如頭系三角圍巾,身穿大花裙等等。在恩和街頭,隨處可見俄羅斯族居民。這些中西合璧、土洋相間的人文風情,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遊人前來觀光遊覽。

到恩和去,聽華俄後裔老人講“一把抓”的愛情故事


到恩和去,聽華俄後裔老人講“一把抓”的愛情故事


到恩和去,聽華俄後裔老人講“一把抓”的愛情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