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怎樣理解這句話的文化內涵?

聿劍培訓師


“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語出《論語》,這句話是一種善意的告誡。意思就是:賢者是有道德操守的人,遇到這樣的人要向其看齊。反過來講如果對方是沒有是非美醜等道德觀念的人,那就要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也身存這些惡習。


細讀《論語》等會發覺,孔子教育弟子一個鮮明特點就是讓弟子學會反觀內省,這種反觀或自覺或不自覺,總之要無時無刻不在,用意就是告知世人要向內求而不是求諸外。

我們知道,人性有其自私的一面,這種自私與生俱來,是人性的一部分很難消除。基於自私性的存在,很多人學習儒家經典特別是《論語》會倍感不適應甚至心生疑竇,怎麼讀來讀去思來想去,這孔夫子強調的還是自己如何要做個光明磊落的君子式人物,好像這人生出來就應該是為他人服務的,絲毫找不到舒展隨性的生命樂趣。其實認知儒家,最忌粗枝大葉般就下結論,深度解讀儒家、解讀孔子後就會發現,修身也好,反觀自己向內求也好,只是方式方法,並不是最終的目的。

最終的目的是通過修身反觀的這一過程,達到明心見性而照見他人,這就是孔子所說的“仁者愛人”。通過修身產生的這一覺悟,使每一個人都能做一個仁者那樣把人當人一樣看待,在人人都能像人一樣生活的世界裡,社會是最穩定也最和諧,這是儒家的社會理想。


靜說賢論


這句話出自《論語·里仁》,見到仁德有才幹的人要向他借鑑學習,看見沒有品德的人也要學會反思自己是否有同他一樣的毛病,並加以改正。做人要懂得學習吸收他人的優點,成功的把別人的轉化為自己的,還要學會從他人身上反思自己的缺點,進行改正。

國與國之間也是如此,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澤陂


這句話的意思是見到比自己道德修養高的人要向他看齊,見到不如自己的人要把對方當成鏡子,反省自己有沒有和他一樣的缺點。這句話放在今天仍然不過時。不管是道德學問,還是其他,都要向比自己高的人學習。道德品行差的人可以當成自己的鏡子,時時反省自己,不斷提高道德修為。


冰心雜文


見賢思齊,“賢”可做榜樣,向它看齊,有激勵人心的作用;見“不賢”而知內省,可做反面教材,讓自己知道如何避免犯類似錯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