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文化内涵?

聿剑培训师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语出《论语》,这句话是一种善意的告诫。意思就是:贤者是有道德操守的人,遇到这样的人要向其看齐。反过来讲如果对方是没有是非美丑等道德观念的人,那就要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也身存这些恶习。


细读《论语》等会发觉,孔子教育弟子一个鲜明特点就是让弟子学会反观内省,这种反观或自觉或不自觉,总之要无时无刻不在,用意就是告知世人要向内求而不是求诸外。

我们知道,人性有其自私的一面,这种自私与生俱来,是人性的一部分很难消除。基于自私性的存在,很多人学习儒家经典特别是《论语》会倍感不适应甚至心生疑窦,怎么读来读去思来想去,这孔夫子强调的还是自己如何要做个光明磊落的君子式人物,好像这人生出来就应该是为他人服务的,丝毫找不到舒展随性的生命乐趣。其实认知儒家,最忌粗枝大叶般就下结论,深度解读儒家、解读孔子后就会发现,修身也好,反观自己向内求也好,只是方式方法,并不是最终的目的。

最终的目的是通过修身反观的这一过程,达到明心见性而照见他人,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仁者爱人”。通过修身产生的这一觉悟,使每一个人都能做一个仁者那样把人当人一样看待,在人人都能像人一样生活的世界里,社会是最稳定也最和谐,这是儒家的社会理想。


静说贤论


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见到仁德有才干的人要向他借鉴学习,看见没有品德的人也要学会反思自己是否有同他一样的毛病,并加以改正。做人要懂得学习吸收他人的优点,成功的把别人的转化为自己的,还要学会从他人身上反思自己的缺点,进行改正。

国与国之间也是如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泽陂


这句话的意思是见到比自己道德修养高的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如自己的人要把对方当成镜子,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这句话放在今天仍然不过时。不管是道德学问,还是其他,都要向比自己高的人学习。道德品行差的人可以当成自己的镜子,时时反省自己,不断提高道德修为。


冰心杂文


见贤思齐,“贤”可做榜样,向它看齐,有激励人心的作用;见“不贤”而知内省,可做反面教材,让自己知道如何避免犯类似错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