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寧夏20車550噸物資從固原出發,馳援湖北

截至2月9日,固原市第一批援助湖北的15名醫護人員已在襄陽“作戰”13天了。

  每天,他們穿上防護服,戴上防護眼罩、雙層手套進入隔離病區。發放藥品,監測體溫,量血壓、血氧飽和度,靜脈輸液……精心為19名患者做醫護服務。

  這是他們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抗的日常。

  和他們聊起在湖北“戰疫”,他們沒有豪言壯語,沒提驚心動魄的戰事,只是淡淡說著這些日常,像是在講述他們在固原市醫院日常工作的那些事。

  他們用生命書寫輝煌,讓請戰書上的血色手印更鮮豔。

  襄陽因他們的行動而溫暖,固原因他們的壯舉而自豪。愛意在襄陽大地上流淌,匯成鏗鏘有力的戰鬥進行曲,把他們煉就成一個個鋼鐵的戰士。

生命守護者的日常

  2月8日,是醫療隊員李婷來到襄陽的第12天。

剛剛,寧夏20車550噸物資從固原出發,馳援湖北

固原市援助湖北的醫護人員合影。(本版圖片均由固原赴湖北醫療馳援隊提供) 

  早晨7時準時離開駐地,前往襄陽市364醫院。駐地離醫院不是很遠,步行20分鐘左右便能到。門衛大叔微笑著向醫療隊員打招呼:“這麼早就來啦!”

  “嗯嗯,今天是早班,早點來穿好防護服,做好交接班,夜班的同事辛苦了一晚上,也能讓他們早點休息!”

  相較於第一次穿防護服進隔離病區的緊張和笨拙,現在李婷已經遊刃有餘。病區患者一直持續增長,兩個護士要分管4個病區40多位患者的治療與生活護理。

  “護士,我又發燒了。”

  “護士,有充電器嗎?”

  “護士,我沒開水了。”

  “護士,我的檢查結果出來了嗎?”

  ……

  “好的,好的,馬上給您輸液,記得多喝水。”

  “好的,好的,馬上解決,您稍等一下。”

  ……

  “備床,10分鐘後有5個病人要轉來。”

  “一病區2床病重,血氧才79%,每小時監測一次。”

  “好的,好的……”

  連續8個小時的高強度工作,不吃不喝讓李婷喉嚨又幹又痛,耳朵也被護目鏡壓得疼痛難忍,但她心中滿滿的都是自豪和溫暖。

  “護士,太謝謝你了。”“護士,你辛苦了。”“等我病好了,請你吃飯啊!”“感謝寧夏人民的無私奉獻。”“非常感謝你,有你們真好”……病人的感謝是他們堅持的動力。

  他們是生命的守護者,白衣素雅,平凡卻又不平凡。

剛剛,寧夏20車550噸物資從固原出發,馳援湖北

醫療隊員在賓館互相指導穿脫防護服及戴外科手套的技巧。

口罩壓出紅印,洗臉都不敢碰

  2月7日,是撒榮在襄陽364醫院戰鬥的第10天,值輔助班12小時,穿好厚重的防護服後,走進半汙染區、緩衝區,開始間隔2小時消毒,再進入治療室配藥……忙起來一晃12小時就過去了。每次摘掉口罩,耳朵、鼻樑、臉上都有好幾道紅印,洗臉都不敢碰的那種疼,但心裡十分自豪。

  剛到湖北,大家知道撒榮是回族後,都好奇地問:“你請願來這裡前,想過吃東西會不方便嗎?”其實當時只想著要去支援湖北,儘自己的一份力,壓根沒想到吃飯問題。湖北襄陽的同行特別照顧撒榮,幫著解決了吃飯問題。

  在襄陽工作期間,有人問撒榮:“你們來支援不害怕嗎?有些人離開湖北了,你們還自願來,你們太有勇氣了。”“怎麼會不害怕?但我們是醫護人員,我們不可以不堅強,不可以不前進,我們要退縮,病人怎麼辦?在這裡每天聽到最多的便是病人的感謝。他們對我們的信任,就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最大的動力。”撒榮說。

出發時平靜得就像交接班

  固原市赴湖北醫療馳援隊的郝倩倩,平時給大家的印象是不苟言笑、性格內向,工作兢兢業業。

  在接到醫院緊急通知,要抽調她前往湖北抗擊疫情的時候,她也依然出奇地淡定和平靜。只簡單說:“主任,沒事,我早都準備好了。我雖然不是黨員,同樣會好好工作的!”讓人心疼地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出發的那天,大家送她時,看到的依然是那個淡定得和年齡不太相符的倩倩。在等待的一個多小時裡,她很平靜,沒有眼淚,也沒有激昂的話語,就像大家平時晨會交接班一樣。

  援助湖北的日子裡,在固原的同事們會詢問倩倩湖北方面的情況。面對大家的關心、叮囑、牽掛,她從來報喜不報憂,不知道說什麼話時,便說:“我把每天的工作給你們彙報一下吧!”簡單又讓人心疼。同事們讓她發照片看看,總是看到一張罩在厚重防護服裡、看不清臉的“大白”。

打字只能用兩個食指

  室內溫度比較低,防護鏡片上一直蒙著霧氣,屈文慧只能用餘光,透過未被霧氣遮蓋的縫隙看清事物。一進隔離病區,防護鏡片就完全模糊了。只好邊工作邊用乾淨的棉籤伸進眼鏡與隔離鏡中間的夾層,輕輕拭去護目鏡內的霧氣。

  隔離病區只有一臺電腦,大家只能輪流記錄病程。操作時,防護鏡片一次又一次被霧氣籠罩。她只好過一段時間,將臉對著電暖器烤一烤,等鏡片上的霧氣消失後繼續工作。防護服內呼吸困難,她兩邊的頰肌因為一直張著嘴巴呼吸而發酸,喉嚨也十分乾燥。手上戴著略大的雙層手套,讓她在電腦上很難精準操作,整個過程只能用兩個食指打字,奇慢無比,讓她整個人顯得笨拙不堪。

  病區裡還有發燒的患者需要不時去處理,還有情緒不穩定的患者要隨時安慰……可笨重的防護設備、艱難緩慢的病程記錄限制了屈文慧的工作效率。

  “真想把這個厚重的防護服脫了,把防護眼罩扔了,好好給病人檢查。”屈文慧說。但這個衝動要不得,這是醫護規程,必須遵循!她壓制自己的焦躁,努力克服不便,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剛剛,寧夏20車550噸物資從固原出發,馳援湖北

醫療隊員護理患者。

“別怕,會很快好起來的”

  “醫院—宿舍”兩點一線,是李強的生活軌跡。

  一大早吃完鹹菜加襄陽牛肉麵後感覺能量滿滿,8時準時換上“戰袍”(防護服)後,進入病區。接班、查房、開立醫囑、接收新病人……時刻關注患者病情變化。

  捂在厚重的防護服裡工作整整6個小時,讓李強感覺疲憊。剛準備稍事休息,護士彙報一病區10床患者病情有變化。李強急忙兩步並作一步趕到病房,對病人問診查體。轉身準備離開時,身體虛弱的患者費力地說了一句“謝謝你,大夫。”

  此時此地此景,這簡單的一句話意義遠不同以往。是生命的感激,也是生命的希望,“肩上所擔負的使命,遠比我們所想的重得多”。

  突然呼叫器通知又轉來4例疑似患者,護士撒榮趕去將他們安排到各自的隔離病房。有個20歲的女孩,含淚看著撒榮說:“護士姐姐,我在武漢上大學,我只是感冒了,我不想死……”那一刻,撒榮多想給她一個擁抱,但她知道自己不能哭,起碼不能讓女孩看到她哭。撒榮努力鎮定地安慰她,“別怕,我們會很快好起來的!”

  走出病房,撒榮流淚了。醫護人員在患者的眼中是多麼強大,多麼無所不能。但其實,他們也只是一群孩子,只不過是換了件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奔赴最危險的地方從死神手裡搶人罷了。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她們會一直與患者一起加油,戰勝疫病惡魔,送走寒冬,迎接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