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双向救赎中的爱情法则

爱情永远是文学中不变的主题。


可相爱又哪有那么容易?


有人沉迷暧昧,还没看到爱情的一丁点儿光,便"中道崩殂"。


有人因倾慕坠入爱河,却不懂维系,最终爱情的果实"香消玉殒"。


有人因为相爱,破除万难,步入婚姻殿堂,可最后却一人去了另一条铁轨。


相爱不易,能走到一起亦不易,这可能需要我们彼此牺牲,彼此成全,彼此追逐。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这本书《摆渡人》中,主角二人就是在重重艰险面前,牺牲、成全、追逐,最终彼此奔赴。


《摆渡人》:双向救赎中的爱情法则

这本由克莱尔·麦克福尔攥写的《摆渡人》,一举摘得五项世界文学大奖,版权销售33个国家。全书专注主角二人之间的互相救赎,曾令千万读者的灵魂为之一颤。


小说主要讲的是,15岁的女孩迪伦,早年经历父母离婚,在学校受同学欺负,好友转学等一系列挫折后,她彻底叛逆了一回,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天不遂人愿,她乘坐了那辆列车突发交通事故。她在一堆尸骨残骸中爬出来后,惊恐地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此时,素未谋面的一个男孩崔斯坦将她带离事故现场,并告诉她,要带她冲出天黑后就会出现各种怪物的荒原,走向天堂。等迪伦走进天堂,发现二人之间早已萌生情愫。为了爱,迪伦沿着原路返回,为了爱,崔斯坦从一个没有生命的摆渡人拥有了新的生命,二人最终在现实世界相遇。


今天,我们讨论下,这场救赎下,藏着的婚姻相处法则。


一、藏在救赎路上的相处之理


  • 相爱前的坦诚


在一个被黑暗中的鬼怪袭击后的夜晚,崔斯坦终于坦白,自己是个摆渡人,而迪伦已经死去了,崔斯坦只是负责带她穿越荒原,到达天堂。


这些话,崔斯坦从未向别人说过。


他还说,他渡过一个最糟糕的灵魂,是一个孩子,那时,他幻化成一个医生,告诉那个孩子,他有能力让病痛消失,但是,因为他没有拒绝孩子想要自己走路的想法,久病折磨下的孩子走得慢,他们天黑前没有走到能躲避的小木屋,受到了恶魔的袭击。


对此,他很愧疚,但他很愿意告诉迪伦这些内心深处的秘密。他还安慰迪伦:"别害怕。"


而迪伦也坦然接受了这些,虽然她很害怕,但她还是尽量镇定地说:"我没事。"


起初,崔斯坦怀着一腔秘密,只想完成护送任务,不打算坦诚相待,但后来,她慢慢吐露出真相以及心声,这都是源于爱,出于信任。


而迪伦知道这些后,对整件事情表示理解,并更加依赖崔斯坦。


崔斯坦的坦诚消除了迪伦的不解以及犹豫,使她以后每每遇到黑夜,都尽力躲避,尽力在这片荒原上,救赎自己。


这样难能可贵的沟通与信任,是他们之后能渡过黑夜,到达天堂入口的基石。


  • 双向奔赴


迪伦跨越分界线后,一直想找到返回荒原的办法。


她找到"天堂"里呆了很久的伊莱扎,向她求问,如何才能回去,她说:"我想找到我的摆渡人。"


迪伦觉得很多人都尝试过离开那里,所以,她求伊莱扎告诉她怎么回去。


但伊莱扎警告她:"他们是想离开,但他们更怕死。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知道穿越荒原很可能会死。一想到这些,他们就只能老老实实地待在这里。"


听到这些,迪伦内心里百转千回,她一个人返回荒原,势必会遇到鬼怪,手无缚鸡之力的她,肯定躲不过。但这些恐惧,终究抵不过想要见崔斯坦的心情与爱他的那颗心。


哪怕听到伊莱扎的疑问:"你宁愿让自己的灵魂灰飞烟灭都要回去?"


她也没有半分犹豫,她成功地回到了荒原,她淌过充满恶魔的湖水,见到了崔斯坦。


崔斯坦觉得,她的方法行不通,他只是一个摆渡人,怎么会回到人间呢?但看到迪伦的鼓励,看到她为了两人的未来而回到荒原,嘴上说着:"你不该来这里",可身体却诚实地做出反应,跟随迪伦回到事故发生地。


他们一起重新跨过荒原,坚定不移地回到事故发生的地点。


故事的结尾,现实世界里,迪伦发现了崔斯坦:"嗨,原来你在这里。"


"嗨,我在这里。"


两人之间的爱情,就像隔着一扇门,一方反复轻叩,想要得到,是对方及时的回应,就像迪伦对崔斯坦。真正的爱情,是一场双向奔赴。


但在爱情中,有很多比较自我的人,不主动去互相了解,只享受单向付出。


二、 不懂如何相处,婚姻也不过是爱情的枷锁


前些天,四川达州因婚姻登记处复工而上了热搜,原因竟是扎堆离婚。婚姻登记处的卢主任表示,从2月24日到3月11日,已经处理离婚88对,相较于往年同期,离婚率大大提升。


《摆渡人》:双向救赎中的爱情法则

只在3月13日当天,就办理离婚16对!


《摆渡人》:双向救赎中的爱情法则


无独有偶,在西安婚姻登记处,这样的事情同样在上演。


自3月2日起,许多婚姻登记处相继复工,多个婚姻登记处离婚预约天天爆满,3月5日当天,离婚预约数量为14对,已达到当日离婚预约的上限。


恍然惊觉,一场疫情,见证了无数死别,同时,也目睹了一场又一场生离。


这其中的原因,除了久不开工导致存量多,还有就是,夫妻长时间待在家,矛盾太多了。


荒原上白天没有鬼怪出来,相安无事,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的模样,但是,到了晚上,这些鬼怪就会出来寻滋生事。


如果把人生之路比作书中的荒原,那么这条路上的坎坷就是荒原上出现的鬼怪,一有机会,便会争相而出。


而疫情后竞相离婚的人们,好不容易熬过了疫情,却输给了生活中的鬼怪。


有的人,虽没有走到离婚的边缘,却依旧输给了生活的鬼怪。


这次疫情中,我的爸爸妈妈,两人有各自的事业,但每每下班回来,他们基本不进行交流,不知道为什么,就感觉,两个人已经没有办法好好说话了。


很多时候,打破沉寂的,不是怨怼,就是指责。


有那么几天,情况看起来有些许好转,但总有一方不配合。一方热情的时候,另一方冷,等冷的那一方热起来的时候,热的那一方也已经凉了。


后来,在公司能开工的时候,我爸是最早一批回公司上班的人。可见,他真的迫不及待要"摆脱"这个家。


这也是我们今天想要指出中心点,我们向崔斯坦与迪伦学习,像他们一样,勇于沟通,善于理解,双向奔赴。


如果你不言不语,没人知道你怎么想的,如果你呆在原地不动,不加紧步伐,没人会等你。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沟通、理解、回应。


那么问题来了,疫情过后,很多爱情都面临着分崩离析的结局,我们怎么做,才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三、 疫情后,我们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鬼怪"?


  • 沟通与了解


《幸福的婚姻》中有这样一个关于爱情的关键词:爱情地图。


这是什么意思呢?


准确点解释就是,你的大脑中存放的所有关于配偶的相关生活信息的地方。夫妻间为婚姻制造的大量认知空间。


通俗点来说,关于爱情,双方在脑中都会储存大量有关对方的信息,个人爱好、习惯、工作习惯等等。


如果产生爱情的双方中,没有这样的地图,那么,两人之间的爱情就相当于雾里看花,不真切。并且,两人根本不了解对方。


试问,互相不了解的爱情,能走多远呢?


长久的爱情,需要了解。而了解的前提,是沟通。


沟通一词,说来简单,双方只需要主动讲出自己的想法,积极表达内心需求就好,但是,总有所谓的"闷骚"不是,不主动不积极,木着块脸:你猜啊。


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建议在婚姻伊始,建立一份"沟通合同",约定一定的"沟通条款",比如定时定点的沟通一些必要事件,对于一些突发事件,建立一套完整的沟通机制。


如果真的碰到冥顽不灵的人,不论你怎么讲,他都无法接受你的建议,这个时候,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可以转变一下提建议的方式?


《摆渡人》:双向救赎中的爱情法则

《如何高效能沟通》中,提到这样一种方法:综合陈述法。


单一陈述的情况下,我们会直接说:你这样不好,你这样不对。


综合陈述法下,我们需要一整套的话术,循序渐进。也就是说,当你想要跟另一半沟通时,不用直接讲他不好,而要先用具体行为引出他的思考,然后再表达你的愿望。


我设置一个场景对这个方法进行解释。


比如,你的另一半嘴毒,经常会用言语攻击你,但你太爱他,不舍得离开可怎么整?


教他好好说话。


首先,玩笑似地告诉他:你最近经常怼我啊,今天还说我写的文案烂得像树下的腐叶,还散发莫名幽香。我觉得很不开心。


看他反应,适时插一句:要是别人这么说你,怎么办呢?


尽量引起他的共情,阐明其中的利害关系:你又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要是把我骂没了,你怎么办?


然后提出你的想法:我希望你能好好说话,我希望你跟我好好沟通,我不希望我们之间会有矛盾,我希望能跟你一直走下去。


最后,反问他:你怎么看?


总结一下,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提出具体问题场景,令他本人换位思考,指出其中的利害关系,委婉地表达你是为了爱情,最后,询问他本人的看法。


这一系列的沟通技巧,目的是比较迂回地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让他实现自我改正。


除了沟通与了解,我们还需要做到事事有回应,花落有声响。


  • 凡事有交代


在《摆渡人》中,如果崔斯坦在迪伦返回荒原后,反复劝她不要意气用事,不答应她与她一起回到事故发生地,那么就不会后来的完美结局了。


崔斯坦对迪伦的奋不顾身做了回应,他们的爱,从精神上终于落实到了行动上。


爱情不是单纯的精神共鸣,它还要落到柴米油盐的生活中,因此,只有单纯的身心投入也是不够的。


艾里希·弗洛姆曾说过:


"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受。"


我们需要要一个成熟的人,一个成熟人的标志,就是事事有回应,件件有声响。


婚姻中,爱她,就回应她的爱,做到凡事有交代。


《奇葩说》中,罗振宇曾说:


"最没前途的一种人,就是那些凡事无交代,做事不沟通的人。"


凡事无交代的爱情是虚无的,漂浮在空气中,落不到实地上,大事没着落,小事没声响。


凡事有交代的爱情,再小的事也会重视,件件都会有回响。


《摆渡人》:双向救赎中的爱情法则


那天晚上十二点多,嫂子饿了,特别想吃零食,刚好家里没有了,她想让我哥去买,本以为我哥不会去,谁曾想哥二话没说,就去楼下24小时便利店买了一大袋零食,事后我还问嫂子是怎么想的,大晚上的,要是我哥真的不愿去怎么办?


嫂子只腼腆一笑:“其实当时我并不是真的想让他去,就是想让他知道,我真的很饿,想让他关心关心我。但他真的去了,我就觉得好幸福。


我恍然大悟,一件小事,若不回应,也没什么,但是真的给出了回应,落实到了行动上,就会给原本的爱情锦上添花,不失为一种情趣。


希望你我都能学会用正确的姿势爱他人,希望大家的爱情都会顺风顺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