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創夢天地財報 增長飛輪打響新戰役

深圳南山區科興科學園,這座被譽為全中國加班之最的樓宇,被譽中國遊戲叢業者的聖地,他的亮燈率、從這裡做出的戰略決策,都決定了中國遊戲行業的未來航向,而創夢天地(01119)在這個黃金位置即佔據了A3座16樓一整層。

將手在空中虛畫了一個圈,陳湘宇對智通財經APP說,“創夢天地的‘增長飛輪’還處在構建期,目前沒有進入到第二階段的時間表。”但他相信,在自研能力、數據分析能力、用戶服務能力這三個飛輪的關鍵指標上,創夢天地已完成基礎構建。

陳湘宇是創夢天地的創始人兼CEO。創夢天地2019年的財報顯示,全年收入達27.93億元,同比增長18.1%,淨利潤3.6億元,同比增長34.6%,經調整淨利潤5.53億元,同比增長24.7%;月活用戶數達到1.31億人。

重讀創夢天地財報 增長飛輪打響新戰役

“飛輪”始於著名管理學家吉姆·柯林斯出版的《從優秀到卓越》一書,後傑夫·貝佐斯是其理論的忠實踐行者,最終成就亞馬遜的裂變式成長。多年之前,貝佐斯花費30分鐘向創夢天地CEO陳湘宇介紹了亞馬遜的“增長飛輪邏輯”,陳由此成為“飛輪”理論的擁躉,並踐行於創夢天地至今。

在陳湘宇看來,創夢天地的增長飛輪,第一點是做精品內容,第二是緊密圍繞騰訊做戰略互補。如果遊戲賽道是0-100,騰訊是在10-100這個賽道上,創夢天地的機會是“0到0.1的創新的賽道”。

從陳湘宇的辦公室往外,騰訊旗下最重要的事業部——互娛部門同樣位於科興科學園,佔據了C、D兩棟樓,而騰訊是創夢天地最大的機構股東,持有後者20.65%的股權,騰訊旗下的遊戲、視頻、支付、雲業務等強勢部門均與創夢天地有合作。

“飛輪”增長的外部引擎中,左手是騰訊,右手則是索尼,外加京東、拱頂石等頭部企業,創夢天地打破行業邊界,堅持“自研為主+代理發行”的策略,實現了遊戲、IP內容、線下體驗店多業態齊頭並進構建強業務協同。

為什麼選擇飛輪?

“飛輪”理論曾一度逆轉了亞馬遜的命運,並影響了無數企業的商業思考和底層邏輯。

貝佐斯曾在一次演講中覆盤,亞馬遜成立至今,共有三個最重要的齒輪,低價,無限選擇和卓越的用戶體驗。三者互相咬合,互相拉動,創造了亞馬遜的持續指數級增長。

創夢天地也有三個齒輪。陳湘宇解釋,創夢天地的增長飛輪,包含精品內容、用戶群、用戶粘性、商業化以及內容獲取幾大模塊,這個增長飛輪閉環且高效:精品內容帶來用戶,服務提升用戶粘性,數據驅動的運營能力提升商業化價值,進而獲得更多好內容。

重讀創夢天地財報 增長飛輪打響新戰役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2019年創夢天地擁有60款遊戲,包括23款角色扮演遊戲、5款益智消除類遊戲、10款休閒競技遊戲、6款跑酷遊戲及16款其他遊戲。 另外,2019年全年創夢天地新取得19個遊戲版號,覆蓋多款休閒和中重度精品遊戲。

“我們怎麼做自己的增長飛輪?第一點是這兩年我們非常聚焦,做減法砍掉了非常多項目,只做精品內容。只有精品內容才能以非常低的成本獲客,這是至關重要的。”陳湘宇強調的事,這也是實現增長飛輪的基礎,也是他“在2015年以前唯一想明白的事”。

做精品內容,主要聚集兩個航道:做國際頭部遊戲的中國發行商;自研。

從整體來看,無論是自研還是發行,精品遊戲為創夢天地積累了大量的用戶,平均月活從2018年的1.29億提升至2019年的1.31億。 轉向自研,創夢天地ARPPU從2018年的24.5元增加到2019年的31.9元,ARPPU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是2019年推出了大量的中重度遊戲。

精品遊戲代理方面,《夢幻花園》和《夢幻家園》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消除類遊戲。創夢天地一如既往地堅持獨特的海外精品遊戲合作模式,基於源碼的深度定製,不斷的提升商業化以及提升產品的生命週期。

面對自研這一頗具挑戰的業務,創夢組建了一支主要班底來自騰訊的研發團隊,同時資金投入也不斷增加。財報顯示,公司研發開支自2018年的9910萬元增加92.8%至1.91億元。按佔收益的百分比計,公司的研發開支由2018年的4.2%上升至2019年的6.8%。

重讀創夢天地財報 增長飛輪打響新戰役

此前貝佐斯接受媒體採訪,直言亞馬遜的“飛輪效應”始終以用戶體驗為起點,而流量和銷售額就會在口碑效應下持續被帶動,從而吸引更多優秀供應商的加盟,反向推動用戶體驗和產品品質的良性循環。

創夢天地聯合創始人兼CTO關嵩介紹,創夢天地正持續在機器學習和AI的人才與基礎設施上投入,並應用於遊戲內容的自動生產、模擬真人測試和遊戲內容個性化推薦,以提升用戶LTV(用戶生命週期價值)。新技術的應用促進了其廣告業務的增長,2019年其廣告業務收入達3.32億元,同比增長23%。

在線下,作為創新用戶服務的一環,創夢天地正通過與騰訊合作打造騰訊視頻好時光影遊社來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社交娛樂體驗。同時,創夢天地和索尼等大廠的合作也不斷深化。

在亞馬遜內部,各個業務板塊和產品線條能夠良性地相互推動,就像咬合的齒輪一樣。創業伊始,飛輪從靜止到轉動需要消耗不小的力量,一圈一圈反覆地轉,但每一次旋轉的努力都不會白費。一旦穩定轉動起來,達到一個很高的速度,齒輪就能反向克服阻力,互相帶動越轉越快。

陳湘宇解釋了創夢天地三個齒輪之間的邏輯互動關係,創夢天地一直致力於構建線上線下24小時的娛樂生活圈。

“我們自己一直堅守創夢自有的增長邏輯和增長策略,我們相信只有精品的遊戲內容,才能持續的保持低成本的獲客,只有不斷的提升用戶體驗,才能持續的提高用戶的參與以及用戶的黏性。只有基於數據驅動的運營能力才能實現更大的商業化價值。我相信,只有低成本獲客以及用戶參與,強調用戶體驗,以及數據驅動能力,各方面都強的公司,才有能力持續的跟全球頭部遊戲公司保持合作,並且有能力自主研發更多的精品內容”。

一份與眾不同的財報

正是基於飛輪,創夢天地在2019年交出一張漂亮的財報。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根據財報顯示,遊戲業務依然是創夢天地最大的收入來源。

2019年創夢天地遊戲業務收入為24.46億元,同比增長17.2%,佔總營收87.6%;信息服務營收為3.32億元,同比增長23%,佔總營收11.9%;其他收益為0.14億元,佔總營收為0.5%。

重讀創夢天地財報 增長飛輪打響新戰役

作為比較,2019 年全球遊戲市場收入預計達到1488億美元,其中移動遊戲市場佔比最高且市場規模穩定增長,市場收入預計達到681.6億美元,同比增長9.7%。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從2016年以來,創夢天地的營收一直呈現一個增長狀態,且均超過年15%以上的增長。

在營收增長的同時,淨利率持續上升。公司2015-2019年毛利率分別為37.6%、36.7%、40.2%、43.9%、43.9%,自2016年來逐漸上升後保持穩定;2015-2019年淨利率分別為4.7%、0.3%、8.6%、11.3%、12.9%,連續四年持續攀升。

重讀創夢天地財報 增長飛輪打響新戰役

在費用率方面,2019年相對2018年三費率均有下降。譬如除了財務費用率降低0.3個百分點,銷售費用率和管理費用率1.6和0.6個百分點。

營收的增長,主要來自於付費用戶數的增加。數據顯示,2019年公司平均月活用戶達到131.3百萬人,連續5年保持增長態勢。付費用戶平均收入達到31.9元,較2018年同期大幅增長30.2%。這主要是由於公司推出更多可產生更高付費用戶平均收入的中重度遊戲所致。

重讀創夢天地財報 增長飛輪打響新戰役

在考驗遊戲企業的三項指標:MAU、ARPPU方面,創夢天地均獲得增長,特別是ARPPU增長較快。

重讀創夢天地財報 增長飛輪打響新戰役

創夢天地的平均MPU下降至5.7百萬,主要是因為在休閒遊戲中以激勵性廣告替代部分IAP付費,使得IAP付費人數有所下降。與此同時,這一舉措卻刺激了廣告收入跟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上漲。

2020年的動作與估值

在過去三個月的疫情期間,遊戲行業是為數不多受益的行業。

根據創夢天地在業績電話會上透露的信息,過去三個月公司新增和用戶ARPPU有明顯的提升,增幅約三成左右。

但陳湘宇認為,具體要看可持續性,目前的增長更多聚集於頭部遊戲企業。“我們並不在意這兩三個月的表現,更聚焦於長期的精品內容的投入。”2020年創夢天地將聚焦消除、其他休閒和中重度RPG三大遊戲賽道。

具體到產品的清單上,重點投入資源推廣的遊戲大概有十款左右,其中《夢工場大冒險》,《鎮魂街:武神軀》、《全球行動》,新的回合制《夢之彼方》、《榮耀全明星》(暫定名)以及新的消除遊戲,在2020年從1到4季度分節奏的上線。

重讀創夢天地財報 增長飛輪打響新戰役

雲遊戲方面的佈局,2020年,創夢天地已經公佈了休閒競技類的射擊遊戲《小動物之星》(又名《小動物吃雞》),已經具備了雲遊戲的能力,同時,創夢天地也會在不久後公佈一款卡牌遊戲,同樣具備多終端和雲遊戲等功能。

創夢天地聯合創始人兼總裁高煉惇曾斷定,“雲遊戲將會是整個遊戲產業最後一仗,打完這次基本上游戲行業就該大的大,該小的小,不會再有顛覆性的機會了”。關嵩則介紹說,國內團隊在申請國內和海外的雲遊戲平臺開發者帳號,做一些初步的技術預演和嘗試,另外,創夢天地也在跟不少的廠商,甚至有海外比較知名3A級的主機遊戲廠商建立合作關係,積攢經驗。

陳湘宇同時透露,創夢天地增長是基於核心業務自建和外部合作,未來在全球的頭部,尤其是3A級大作工作室的合作和整合上,創夢天地會持續保持關注。 創夢天地另一個亮點則是線下,有機構數據表明,2019年中國線下娛樂市場達到4900億元,未來市場空間巨大。

值得資本市場關注的是,創夢天地關於擬收購樂遊科技控股股份一事仍在進行中,一度被外界解讀為一起“蛇吞象”遊戲業收購案。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市場傳聞騰訊、網易、美圖等上市公司均與樂遊科技有所接觸,貝恩資本、KKR、CVC、高盛等機構也參與了樂遊科技的競投,但笑到最後的還是創夢天地。

樂遊是重度遊戲開發商,旗下擁有多個遊戲工作室,包括位於加拿大的Digital Extremes、位於英國的Splash Damage、位於美國的Certain Affinity等。其中,由Digital Extremes開發的《Warframe》連續三年進入Steam鉑金級暢銷遊戲(最暢銷的十二款遊戲)榜單,是樂遊的主力遊戲。

不過,由於正在收購期,創夢天地高管層拒絕透露下一步信息。但對於這項出價高達百億港元(14億美元)的併購,已經超出創夢天地逾50億港元的市值。

此前,有消息指出,創夢天地正在尋求聯合投資者共同籌措資金,傳言競購者之一的CVC將成為了創夢天地合作伙伴,還有傳言稱騰訊作為創夢天地的第二大股東將會提供併購的子彈。

如果後者為真,創夢與騰訊的合作又邁向一個新的深水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